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各寺院正式进入结夏安居模式
发布时间: 2023/6/29日    【字体:
作者:觉悟号
 


image002.jpg


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起,众多汉传寺院就会开始结夏安居。它作为丛林的一大重要事宜,其中意义非同寻常。

 

本文带您深入了解安居的缘起、意义等,愿您也能心安神定,清凉自在地度过炎炎夏日。

 

什么是结夏安居

 

安居,意译为雨期,又称雨安居、结夏、坐夏等。

 

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

 

在佛陀的故乡印度,夏季雨期达三个月之久,为防雨季时间比丘外出可能会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佛陀规定此三个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并致力修行,此为安居。

 

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众多僧人也会在此期间精进修为。所以,结夏安居也被认为是佛教丛林节日之首。

 

为什么要安居

 

根据律藏记载,佛制僧人安居的因缘有三:

 

一、夏时游行,踩杀虫草;

二、疲弊道路,漂失衣物;

三、贻世讥嫌,坏众敬信。

 

佛世时,弟子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常随弟子,或因本身还无法独立,必须时常跟随佛陀学习;二是菩萨弟子,自己修学有成,能够住持一方,弘扬佛法,但仍须不断上求佛道,因此需要参加夏安居,随佛陀共住三个月,听闻佛陀说法,与同参道侣互相切磋,交换修行心得。

 

在这段期间,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夏安居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工夫,也是养深积厚,自我沉潜的修行。

 

中国的结夏安居

 

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但并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而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而此时期正值中国的夏季,故称夏安居。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是开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

 

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此外,丛林寺院参照“结夏”的制度,以每年十月十六日到翌年正月十五日间,也进行“冬安居”。近代有些寺院道场更进一步实行“结冬参禅”、“结夏讲经”的“冬参夏讲”制度。

 

如何护持安居僧团

 

结夏安居期间,最殊胜的供养就是四事供养。丛林四事供养,分别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增一阿含经》记载: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旛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从此这个传统一直流传下来。

 

弘法利生是僧团的责任与使命,法师们毕生都以宣扬佛法、普利人天为己任,无其它经营,也不会积攒不必要的物品,所以日常生活所需,需由广大善信居士的发心护持。

 

四事供养是维持僧团生活正常运转的基本需求,可以让僧众一心弘宗演教,以正法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众生因为听闻佛法而悟道证道,即可出离生死,解脱烦恼。

 

结夏安居期间,大众有机缘能以四事供养来护持僧众正常学习、安心修道,是极为殊胜的善行,也是积累无量福慧资粮、广结善缘、减轻业障的大好机会,不仅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为后世成佛解脱植下善妙的种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宗的话语,被卫星发射至太空
       下一篇文章:当ChatGPT走进宗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