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古代的腊祭——兼谈腊八节、祭灶节的来历
发布时间: 2024/1/31日    【字体:
作者:李玉洁
关键词:  腊祭 腊八节 祭灶节  
 


腊祭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中国的腊八节、祭灶节皆由古代的腊祭而来。学术界有腊月八日是浴佛日、斋僧日的说法(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卷八;王世祯《中国节令习俗》台湾星光出版社;《辞源》“腊八日”条),其实,腊八节、祭灶节是华夏民族古代形成的节日,并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探讨古代腊祭及节令的形成对研究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的蜡祭和腊祭

 

先秦时期,我国有很多祭祀活动,如对祖先的祭祀,对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的祭祀等,并且有春、夏、秋、冬不同的祭祀时间。其中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祭和腊祭。

 

蜡,音乍。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郑玄注:“蜡祭有八农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


如果按照《礼记》经文的解释,蜡祭八神,应没有昆虫,猫虎各算一神。《郊特牲》云:“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蜡祭的八神皆与农业有关。孔颖达疏证,先啬就是始造田者,此处指的是神农,在蜡祭之首。司啬,指的是农神后稷,周人先祖。农,古之田畯;邮表畷,是田畯督约百姓在田间的所舍之处。坊,指的蓄水之处;庸,指的是受水、泄水之沟。另外,还有猫、虎之神。


蜡祭所祭的是农神,是为了报答众位农神对农业种植的功劳和贡献。古人认为,无论是祖先,如神农、后稷,或者是农官田畯,甚至水池、水沟、猫、虎等,只要他(或它)对人类有好处,就要对他祭祀、报答。他们祭祀农神,祝愿“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希望土地不要被冲毁,水归其壑,不要泛滥,昆虫不要为灾,杂草归于薮泽,不要生在良田之中。

 

蜡祭在郊外举行。《郊特牲》云:“八蜡以配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腊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我国古代是一农业社会,农业收成关系着这个社会的兴衰。蜡祭的八位神灵,如果接受了祭祀,那么这年的收成就会顺成,贵族统治者就不再兴土功,而息民。蜡祭是古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祭祀。


《礼记·月令》记载了周代冬季的另一个祭祀腊祭,“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烝。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天宗,指的是日月星辰;大割,就是大杀群牲,用猎取的禽兽以祭先祖及五祀。先祖,当然指的是祖先。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由此可见,这个祭祀所祭的天宗、祖先、五祀,所祈的是来年的收成。

 

东汉经学家郑玄《月令》注曰:“此周礼所谓蜡祭也。”郑玄认为,蜡祭、腊祭是一个祭祀。唐代孔颖达疏曰:“此等之祭,总谓之蜡。若细别言之,天宗、公社、门闾,谓之蜡,其祭则皮弁、素服、葛带、榛杖。其腊先祖五祀,谓之息民之祭,其祭则黄衣黄裳。”孔颖达虽然看出二祭有细微的区别,但他以为“总谓之蜡”。蜡、腊二祭是一个祭祀。

 

东汉人蔡邕发现了蜡、腊是两个不同的祭祀。他说:“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汉曰腊。一说,《月令》孟冬腊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汉始也。又郑玄《月令注》,腊,即《周礼》所谓蜡,不知腊祭先祖,蜡百神,二祭有别,郑合为一,非也。”(《正字通》引)蔡邕已经看出了蜡、腊二祭的区别。

 

蜡祭,是礼祭八神,所用祭品是“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里所说的“万物”,当是指田中所产的谷粟杂粮。此祭应为郊祭,即露天而祭。

 

《月令》的腊祭,祭祀的是“先祖五祀”,是祖先之神,那么此祭在庙中举行,所用祭品则为田猎所得禽兽。

 

蜡祭、腊祭在祭祀中都有祈求来年收成的内容。

 

  蜡、腊二祭合一及腊日的出现

 

自汉代,蜡、腊二祭就合为一个祭祀了。蜡、腊二祭皆有祈求年成,祭祀农神的内容,二祭又皆在冬季。蜡祭,《郊特牲》云:“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之也。”腊祭,《月令》云:“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既然二祭有共同的内容,祭祀时间相近,那么人们将蜡、腊二祭合为一祭,则是很自然的事。

 

《礼记·礼运》云:“昔者仲尼与于蜡宾。”郑玄注曰:“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郑玄认为,自秦朝把蜡改为腊。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云:“腊,谨按礼传,……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先。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汉家火行,衰于戌,故曰腊也。”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像郑玄、应劭这样的经学大师也说不清蜡与腊的区别,到底什么是腊祭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秦汉时期,周代的蜡祭已经没有了,与腊祭合而为一,其祭名曰腊祭。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王朝改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年终的12月则称为腊月。12月称为腊月,当与腊祭有关。腊祭在腊月某一日举行。隋人杜台卿撰写的《玉烛宝典》云:“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也就是在腊月的某一固定的日子举行腊祭和蜡祭。这个固定的日子叫腊日。

 

那么,腊月的哪一天为腊日呢?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巫术学说盛行,特别是《周易》及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十翼的产生,虽然有其哲理性,但充满了浓厚的巫术思想。《易经·系辞上》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周易正义》云:“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偶之数。”人们赋数字以灵性,以奇数作为阳数,象征天、君、父、男;以偶数为阴数,象征地、母、女等。这种巫术思想也掺揉在人们的祭祀活动中。《礼记·郊特牲》云:“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孔颖达疏曰:“鼎俎奇者,以其盛牲体。牲体动物,动物属阳,故其数奇。笾豆偶者,其实兼有植物,植物属阴,故其数偶。故云阴阳之义也。”牲为天之所产,属阳,其盛器鼎俎亦用奇数组合;黍稷谷物等植物系地之所产,属阴,其盛器笾豆簋等用偶数组合。

 

腊祭本为蜡、腊合一的祭祀,是岁终的农祭。如蜡祭,所祭八神皆农神,即田中之神,所用祭品也是“合聚万物而索之”的农产品。腊祭的对象除“先祖五祀”,亦有祈农业收成的内容。那么蜡、腊合一的腊祭应以农业祭祀为主,应属阴,故腊祭之日亦应用阴数之日。最高的单偶数是八,象征地数;又腊八与蜡祭之八相合。《郊特牲》所说的“天子大蜡八”。虽然“蜡八”与“腊八”的意义不同,但有可能,人们就取了这种巧合,把腊月的八日定为腊日。

 

萧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一带,“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说明至少在南梁时期,我国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已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荆楚地区的人民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萧梁时期以及萧梁之前,华夏民族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习俗已经形成。

 

  腊八节、祭灶节的来历

 

先秦时期,我国有祭灶神的习俗。《礼记·礼器》云:“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郑玄注:“奥当为爨字之误,或谓灶。”也就是说,老妇要祭烧火的灶,祭则有神。老妇以瓶为尊盛酒,以盆为簋盛食,以祀灶神。但古籍记载,先秦时期祭灶有在夏日的。《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郑玄注曰:“夏,阳气盛热,于郊外祀之于灶,从热类也。”因灶中有火,夏日亦热,故于夏日祭灶。《淮南子·氾论训》云:“炎帝作火官,死而为灶神。”炎帝作灶神,有大材小用之嫌,只是一种传说和附会。

 

然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孟冬之月的腊祭所祭的“腊先祖五祀”,其中“五祀”中包括有祀灶。《礼记·祭法》曰:“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历、曰户、曰灶。……庶人庶士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灶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所祀的神灵。先秦时期,有在夏日祭灶,取其热的意义;有在冬日祭灶,取其岁终之祭义。

 

秦汉以后,由于腊祭腊日的出现,又由于《月令》中的腊祭五祀,亦祀灶神,故祭灶也固定在腊月祭祀。《后汉书·阴识传》载:“(东汉)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暴至巨富,因有七百余顷,与马皂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祀灶,而荐黄羊焉。”东汉人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而见灶神,以黄羊祭之,以至暴富,从此每逢腊日祭灶。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都记载了阴子方腊日祭灶的故事。《荆楚岁时记》云:“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荆楚地区的人民皆效仿阴氏,腊日祭灶,遂成习俗。该书还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所以我国荆楚地区有腊八祭灶的习俗。

 

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祭祀的物品和日子也不相同。《荆楚岁时记》云:“其日(腊日),并以豚酒祭灶神。”而清人富察敦宗的《燕京岁时记》云:“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帝京岁时纪胜》曰:“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槽炒豆水盂。”腊月廿三日(有廿四日)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祭灶。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祭灶,北方则有以廿三日(或廿四日)祭灶的习俗。祭灶的日子虽然不同,但以腊月八日为腊日却是共同的。至今,我国中原地区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以五谷杂粮熬粥祭之,腊八节所祭的应为农神;以腊月廿三日祭灶,以南糖和糖饼祭之。这当是南北习俗的融合。

 

腊八节本来是我国自先秦、秦汉就有的祭农神的节日,后代又被佛教借用为斋僧日。南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东京梦华录》卷八注引金盈之《醉翁谈录》四:“八日,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南方多用此日,北方专用腊八。”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以后,佛教犹盛。僧人四处传教化缘,世人以粥斋僧是最为寻常之事。我国自先秦时期以五谷杂粮祭祀农神,也逐渐演变为以五谷杂粮熬成粥以祀农神,“事神以事生。”腊八节,世人以腊八粥斋僧是顺理成章之事。所以腊八节被佛教徒借用演变成斋僧节,甚至被误认为是佛的生日,当是误传和借用。

 

古代文献记载,自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蜡祭和腊祭;秦汉以后,蜡、腊二祭合一,称为腊祭。东汉时期,荆楚地区就以腊月八日为腊日,并有了腊八祭灶的习俗。宋代的腊八浴佛、斋僧,是佛教徒对腊八节和腊八粥的借用和演变。 

 

《文史知识》1999年第2

文史知识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良心自由:公民社会的“灵性资本” \张生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介<正>《良心的自由——从清教…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下一篇文章: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谶纬化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