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宗教交谈部与天主教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合作,3月8日至9日在台北举办一场国际研讨会,主题为「基督宗教与儒家对话:指导方针与展望」。
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和宗教对话运动的兴起,儒学与基督教作为中西文化对话的核心主体,二者之间的对话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圣座该部会在一份公告中解释道,「本研讨会属于圣座宗教交谈部正在进行的活动之一,旨在为天主教徒与儒学思想奉行者的对话制定正式的指导方针。
曾任圣座宗教交谈部主任的阿尤索枢机谈到圣座宗教交谈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他说,他的前任阿林泽(Francis Arinze)枢机的那句话在今天仍适用,即“我们是一个为四分之三人类服务的小团体”。
阿尤索枢机说明,“我们是一个小部会,共有14人,其中有5位女性。我们的国籍和背景不同,有平信徒、司铎和会士,都在不同的部门服务,即伊斯兰教、亚洲和非洲的宗教、新的宗教运动部门”。
“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有技术和行政人员从旁提供协助,这是一个虽小却型态多样且勤劳的家庭。显然,职权因各自的职务而异,必备的条件包括:针对不同宗教传统的学术培训、掌握不同的语言、能胜任较技术性领域的工作,例如档案、行政等,以及信息技术,因为这些都是当前的需求。”
世界各地许多儒学专家参与了先前的线上会议,分享他们的见解和专业知识」。3月初的这场线下会议代表「在这项倡议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提供机会与更多有志于推动儒家与基督宗教对话的人士来分享研究观点」。
其实早在晚明首位在华定居的传教士罗明坚所,他译的“十诫”为最早的中文天主教教理材料,实际上成为中西方伦理对话的中介,“十诫”在晚明士大夫中影响广泛。
而这一尝试便自罗明坚起。罗明坚所译“十诫”不仅为后世传教士翻译“十诫”的模板,更在其中积极调和中西方思想,通过文本体现在华耶稣会的“适应策略”,开启了基督宗教与儒家的对话。
经罗明坚的翻译,“十诫”中的伦理信条更以孝、亲、爱人等形式出现,恰恰与儒家核心德目实现一致。
徐光启他对孔子及其他中国圣人的学说做了深刻研究,在皈依基督教之后,他仍然把儒家义理尊崇一种很高的表述。
徐光启发现,儒家学说作为一种天、人关系的解释、 一种物质世界的知识体系,以及一种用良好的秩序安排世界的方法是不完善的,而基督教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补充。
公告继续指出,「在审视的最后进程后,将起草指导方针。对于在天主教会内外寻求与儒学思想奉行者对话的个人、机构和团体而言,这指导方针将是个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