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普济禅院又称观音院,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普济禅院第一进院落是大雄宝殿,两侧的殿堂内分别供奉着妈祖与关公,既体现澳门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合一的特色。
大雄宝殿旁供奉关公的殿堂,代表着“忠孝节义”精神的关帝信仰,至今仍在广大海外华人中拥有广泛信众,佛教把关公尊为“伽蓝菩萨”。
大雄宝殿内的铁钟铸于明代崇贞五年,是目前普济禅院内最早的历史见证。
普济禅院第二进院落长寿殿,供奉药师佛和十二药叉大将,独具特色的是,这里交十二药叉大将与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相对应,每一尊药叉大将的头顶的盔甲上都有一个生肖造型。
普济禅院第三进院落观音殿,殿堂上玄挂的“花牌”是澳门和广东沿海地区独特的祈福方式。观音殿也是普济禅院最早的殿堂。
观音殿正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头戴花冠、身着霞披的形象,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澳门本土信仰中的女神——妈祖。
普济禅院妈祖殿内供奉的妈祖,南宋起历代对妈祖的诰封,从最早的“夫人”,到“天妃”,一直到清朝的“天后”。佛教徒们相信,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观音殿两侧供奉的是佛教传统的十八罗汉,为首的第一尊罗汉的西方面孔显得与众不同,据说是纪念马可波罗,依照马可波罗的形象而塑造。
经历了清代嘉庆、咸丰年间两次扩建,普济禅院是澳门最大的佛教道场,保持了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寺院的建筑风格,寺院里的影壁、飞檐上到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寺院里随处可见百年历史的文明,观音殿内仍在使用的供桌就是光绪年间的,上面的图案讲述的却是中国传统的八仙故事。
进入普济禅院林木葱郁的后花园,便可看到一处石亭,就是 《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处, 石亭前的石桌石凳至今仍完好的保留,无言地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
后花园内的观音立像,是澳门新口岸海上观音的缩小复制版,设计者是葡萄牙人,有人说这是佛教的观音菩萨,也有人觉得面孔更像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这也是东西两种宗教文化在澳门交融的形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