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至迟在南朝萧齐时期,形成了陵墓拼砌砖画的完整形制,并且至少在萧梁时得到沿用。墓壁后部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如同屏风围绕在墓主周围,借这些“不宾之士”,强调帝王“明王圣主”的品质和追求,是南朝特有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的反映。墓壁其他部分为由龙虎引导的上层“天人”和下层仪仗出行的组合,总体上以仪仗卤簿表达墓主身份并以升仙为目的,由于墓室空间的限制,这一部分被挤压而显得布局奇特。透过对南北朝陵墓和墓葬图像的对比观察,或许有助于墓葬文化研究的深入推进。
南朝陵墓中以羽人戏龙、虎和“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代表的大型拼砌砖画(又称“拼镶砖画”“砖刻壁画”“砖印壁画”等),是中国古代陵墓及美术研究中的经典话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世纪60年代对该类拼砌砖画比较集中的发现和报道,引起学界极大兴趣,对其年代、墓主、题材、风格、源流、意义、制度等进行了广泛讨论。21世纪初,相关材料又有重要拓展,学者们在继续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还特别重视砖画复原、制作技术等。现阶段对砖画使用阶层、题材布局及绝大多数墓葬年代等问题已经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也有学者进一步讨论其整体布局与意义。确实,南朝完整组合的大型拼砌砖画皆出自最高统治阶层的陵墓,且总体上具有强烈的一致性和制度性,其设计当然具有整体和具体的意义,并非一般墓葬装饰可比。而其中也必然体现着南朝帝王的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对死后的愿望,反映着多重的历史信息。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希望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重要题材及其组合意义等问题作进一步探索,以求正于学界。
Nanchaolingmu.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