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雷州市塘边教堂庄严雄伟——北海教区命运波折的古老堂区
发布时间: 2024/9/13日    【字体:
作者:孙继生
关键词:  雷州市塘边教堂 北海教区  
 


一、民国海康县所属北海代牧区历史背景

 

汉朝以来,粤西雷州一带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雷州半岛东部的湛江沿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元朝时雷州曾是官方对外贸易八个口岸之一。

 

雷州建市前称海康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到了明代成为半岛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在为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

 

天主教很早就传入雷州半岛,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就来到雷州半岛留下足迹。南明军队在雷州半岛有多年的经营,南明军队中就有外国传教士和信仰天主教的将士。

 

《巴黎外方传教会资料》中也有在原海康的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玛诺德的墓碑记载。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租占广州湾后,由于法国官兵以及侨民多数信仰天主教,曾在北海服务的法籍范兰神父(P·TERRANT)主持在广州湾建教堂。

 

1920 8 1 日,从广州代牧区分设广东西境代牧区,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 M.E.P.)管理,主教府最初设在广州湾(今湛江市),后迁北海。1924 12 月更名为北海代牧区,当年的雷州——海康县就属于北海代牧区。

 

雷州市覃斗镇塘边村天主教堂,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建筑,塘边村是北海教区古老的堂口,它的建堂历史就始于更名不久以后的北海代牧区时代。

 

二,塘边是十九世纪后期雷州府公教会重要堂口

 

据有关记载,在康熙四十三年时候,玛诺德神父曾在雷州城南门始建两间房屋作为小教堂,这是在雷州建立教堂比较早的记载。

 

1848年,从澳门总教区分设两广代牧区,广东广西教务逐渐交给巴黎外方传教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巴黎外方传教会专派两位法籍神父苏士、毛芦负责海康天主教教务。

 

这一时期教会事业发展较快,两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主礼海康时期,天主教发展到13个村镇堂口。

 

雷州府逐渐形成三个中心传教区,东区有雷城教堂、东平教堂、圣三教堂,北区有泰坡教堂和卜格教堂。

 

而西区除了迈特教堂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塘边教堂,可见在十九世纪后期塘边就已经成为天主教会在雷州府的重要基层堂口之一。

 

1919年雷州府成为广州代牧区的七个总堂之一。192081日设广东西境代牧区,管辖广东省廉州府,雷州府、高州府、琼州府所属各县。

 

1923年,广东西境代牧区设雷州府(海康)、廉州府、琼州府3个总堂区,下面有15个堂口,共有教友近万人,外籍神父14人、国籍神父有5人。

 

1925的海康总堂不但有五位神父,还有修女24人,教友发展到数千人。

 

三,塘边教堂规模宏大庄严雄伟引人瞩目,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进入二十世纪后,雷州半岛公教会发展迅速,相继修建了一些宗教建筑,而塘边村天主教堂便是其中之一。

 

塘边教堂建于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位于雷州市覃斗镇塘边村西北面,据《海康县志》纪录主持建堂的法籍神父高弥谦。

 

1933年的广东,是一个充满历史变迁的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塘边教堂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

 

塘边教堂正门为法式四层建筑,占地390 多平方米,既具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又有西洋建筑格局。

 

教堂采用混凝土结构,这在当时的塘边还是很少见的先进建筑模式 每层建有形态不同的欧式窗户,所配镂花窗边和塑雕让其更具异域风情。

 

塘边教堂在当时是非常引人瞩目的教堂,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当年周围还有炮楼及围墙的遗迹,规模极为雄伟。

 

塘边教堂建成以后,教区在塘边教堂常设正、副两位本堂神父,这不仅说明教区对塘边教堂的重视,也说明了塘边教堂非常重要的信友基础。

 

四,塘边教堂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

 

教堂及其周边的寨楼、围墙等遗迹,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当时雷州半岛的社会风貌,教堂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剿匪、抗日等运动时期,教堂成为了村民们的避难所和安全岛,据塘边村老人回忆,在剿匪、抗日等时期,全村人甚至多条邻村的村民都潜藏在教堂里——抗日时期,日本鬼子用飞机狂轰滥炸,看到教堂上插的是法国的国旗,才放弃了轰炸教堂。

 

1953年,随着法籍神父高弥谦被政府遣送出境,教堂的宗教活动一度停止。教堂曾经是生产队的办公楼和村里的文化场所。

 

直到1986年,教堂才恢复宗教活动,继续成为当地信仰的殿堂。每年的天主教盛大节日,这里都会聚集来自湛江等地的信徒共同庆祝。目前,塘边村天主教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雷州市覃斗镇塘边村天主教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价值的建筑。它不仅是当地信徒的信仰场所也是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重要象征。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教堂还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塘边村天主教堂可以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宗教改革对德国文化影响研究 \赵倩
摘要: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印尼一座印度教建筑神迹
       下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