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印尼一座印度教建筑神迹
发布时间: 2024/9/6日    【字体:
作者:李海博
关键词:  印尼 印度教建筑  
 

印度教神庙,普兰巴南大约建造于公元850年,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神庙遗迹,由巨大的火山岩建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无缝隙,工艺精湛,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耸的尖顶建筑、印度教建筑的典型风格和高达47米的中心建筑(和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非常相似,例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浅识印度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神论的宇宙观,当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和自身现象无法理解和解释时就产生了原始宗教,开始了对自然和万物的崇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真正的宗教开始出现,主要有地中海文化圈的犹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古印度地区的佛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

 

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不同,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广泛吸收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教义(距今3000年左右)以及民间信仰、风俗*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主要流行地区除今天的印度外,还流行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信徒人数大约11亿,仅次于基督宗教的25亿和穆斯林的19亿,世界排名第三,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继承了婆罗门教义,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崇拜三相神(三位主神)

 

湿婆神:主“灭”(毁灭)

 

梵天神:主“生”(创造)

 

毗湿奴神:主“住”(护持)

 

宣扬**等级制度

 

印度教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要求教徒必须严格遵守,这也是印度教与佛教和基督宗教等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1、第一等级:婆罗门,以僧侣贵族为主,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2、第二等级:刹帝利,以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为主,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3、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从事农、牧、渔、猎等,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4、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只能从事农、牧、渔、猎等以及其他低贱的职业。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南迁征服了古印度地区,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雅利安人把被征服的古印度地区的土著居民全都归入第4等级的首陀罗,进行残酷压迫,利用宗教教义麻痹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的思想。)

 

除以上四个等级外,还有贱民,主要是**、战俘和跨种性婚姻者及其后代,贱民不计入人口,不算人。

 

相信轮回转世

 

印度教,佛教和婆罗门教都认为人有前生前世、来生来世,并且生生世世、生生死死轮回不断。

 

印度教认为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而终”,而是无穷无尽的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命都是由前世造作的行为(“业”)所决定的,动物、人和神的存在,都是这个连锁中的环节,一个人的善良品行,可以使他升天,邪恶则会让他来世堕为畜类。

 

印度教主张“****,人生轮回”, 一切生命,即使在天上,都必有终期,不能在天上或人间求得快乐。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虔诚的印度人的愿望是获得解脱,在那种不变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称为梵。

 

印度教起源于“灵魂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 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行为),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他们认自己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因此,虔诚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北部有一座老鼠庙,当地人认为他们去世先人的灵魂都暂居在老鼠的身体里,等待着灵魂转世。)

 

印度教大约在7世纪从古印度传播到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历史与秩序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应县木塔何时何人所建?为何建在应县?
       下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