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新加坡的宗教管理方式
发布时间: 2008/7/31日    【字体:
作者:Toh See Kiat
关键词:  宗教 国家  
 

 

                                  Toh See Kiat
 
   
 
   
                                 前言 ( 一)
 
     ·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和多宗教的国家。
     ·77%是华人,14%是马来西亚人,8%是印度人。
     ·42.5%是佛教徒,14.9%是穆斯林,14.6%是基督徒,4%是印度教徒(14.8%不信教)。
     ·种族与宗教紧密相联:64.4%的华人是佛教徒/道教徒;99.6%的马来人是穆斯林;55.4%的印度人是印度教徒。
  
                                 前言 (二)

    ·跨宗教的非政府组织代表10种宗教(包括道教、锡克教、索罗严斯德教、犹太教和耆教)。
    ·后三种宗教在新加坡仅有几百名信徒。
    ·新加坡的其他宗教没有跨宗教组织 —— 中国民间宗教、摩门教、道德主义、统一教和耶和华见证会。

   
                               宗教的宪法保障

    ·第12条第(2)款 —— ……禁止以宗教、种族、血统或出生地为由,在法律、公共职务任命、公共当局就业或者法律执行方面歧视新加坡公民……基于安全、公共秩序和道德的权利。
    ·第14条 ——(1) ……
    (a)所有新加坡公民享有言论和表达的自由权利;(受诽谤法限制)
    (b)所有新加坡公民享有不带武器和平集会的权利;(受非法集会法限制),并且
    (c)所有新加坡公司享有结社的权利(受登记限制)。
    ·第15条 ——
    (1)人人享有信仰、践行和传播宗教的权利。
    (2)禁止强迫任何人就专门全部或部分地分配给宗教而非个人用途的收入纳税。
    (3)所有宗教团体享有以下权利——
    (a)管理自己的宗教事务;
    (b)为宗教或慈善目的建立和维持机构;以及
    (c)依法取得、拥有、持有和管理财产。
    (4)本条规定没有授权实施违反关于公共秩序、公共健康或公共道德的一般法律的行为。
    ·第16条——(1) ……不得在以下方面歧视任何公民……
    (a)管理公共当局支持的教育机构……
    (b)提供公共当局的财政援助资金……
    (3)除他自己的宗教以外,不得要求任何人接受宗教教导、参加宗教仪式或者进行宗教崇拜活动。
    (4)第(3)款规定的18周岁以下的个人宗教应当由其父母或监护人决定。
 
                         
                          登记与法律认可(一)

    · 所有(宗教或非宗教)社团均需登记为协会、公司、合伙和团体等。
    · 四类慈善机构——教育、贫困救济、宗教和社区福利(如促进体育、健康、社区关系、残疾人福利、人道主义/救灾等)。
    · 宗教社团通常登记为协会和慈善机构。
    · 政府认可所有宗教团体从事慈善活动——如此登记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 有些宗教团体成立从事教育、卫生、穷人与残疾人福利等慈善事业的独立分支机构。
 

                         登记与法律认可(二)

    ·  不登记不影响信教人员私人聚会、礼拜和(在义务初级教育以外)自己教育子女的自由。
    · “慈善活动”(如帮助穷人、残疾人、病人等)不是强制性的。
    · 不登记不影响他们作为个人拥有财产、企业等的权利。

   
                         财务与经费与税收(一)

    ·如果慈善活动的受益人是不考虑宗教信仰的公众,可向捐赠人签发抵税收据。
    ·它们被登记为“公共机构”。
    ·其他情况下,不抵免对这样“私人”慈善团体的捐赠的税款。
    ·所有团体都可拥有财产;甚至可以成立公司从事商业。
 

                         财务与税收(二)
   
    ·公共资金的分配不考虑宗教
    ·“资助学校”(公共资金支持的有宗教倾向的学校)必须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得歧视不信教人员。
    ·也有私立宗教学校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卫理教会、寺庙学校和伊斯兰学校。
    ·不得强迫未成年人崇拜或者参加不是他们宗教的仪式。
    ·不得征收支持其他宗教的税款。
    ·国家在新城镇为特定宗教划拨土地 ——由这些团体公开招标。
    ·国家仅向穆斯林征收天课(什一税)和清真寺建设基金用于资助穆斯林。
 

                         社会责任(一)

    ·宗教团体有权从事“私人”慈善活动(仅面向信奉同一宗教的人员)或者面向所有人的“公共”行为。
    ·宗教团体有权向它们自己的成员筹集自己的资金。
    ·在它们的私有设施内公开集资不受限制(不视为“公共”行为)。
    ·向公众集资 ——仅在获得许可的情形下。
 

                         社会责任(二)

    ·所有宗教组织和宗教领袖均须遵守《维护宗教和谐法》。
    ·布道不得反对其他宗教或宗教领袖。
    ·宗教组织或者慈善机构不得参与政治和政治竞争活动。
    ·但是与宗教/种族群体有联系的独立政党不受限制。
 
                     
                         社会责任 (三)

     (《维护宗教和谐法》第8条)禁止的具体行为是:
    · (a) 在不同宗教团体之间制造敌意、仇恨、恶意或者对立;
    · (b) 在传播或者践行宗教信仰的同时或者以此以幌子,从事政治活动或者政党活动;
    · (c)以传播或者践行宗教信仰为幌子,开展颠覆破坏活动;或者
    · (d) 在传播或者践行宗教信仰的同时或者以此以幌子,激起对总统或政府的不满情绪。
 

                         社会责任(四)

     ·如果立法歧视任何种族或者少数群体,保护少数族群总统理事会为总统提供建议;总统可以否决该项法律。
     ·如果立法破坏宗教和睦,宗教和谐理事会为内阁提供建议。
     ·每个选区有所有宗教和种族的代表组成的跨种族宗教信任团(IRCC),促进相互谅解。
 

                            司法救济

     ·所有公民、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享有完全自由的司法救济权。
     ·听证权,与原告对质的权利,由中立法官审判的权利。
     ·与其他人缴纳相同的诉讼费。
     ·没有专门的司法、公诉或者行政体系(例外的是面向穆斯林的伊斯兰法院,使用取得新加坡律师资格的正规律师;穆斯林法官,但有在新加坡有法律执业资格)。
 

                   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方式(一)

     ·政府是世俗的 ——宗教与国家分离;但是如果给予所有宗教平等的机会,并不完全禁止宗教介入公共生活。
     ·政府平等对待所有宗教;法律是“宗教中立”的。
     ·不对所有宗教区别管理 ——像对待所有“慈善机构”那样对待宗教“慈善”机构。
     ·只要慈善机构不区别对待施舍对象,政府向所有慈善机构提供资金。
     · 所有慈善机构享受税收优惠。
 

                   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方式 (二)

     ·与所有宗教领袖商讨国家事务并开展协作。
     ·除非与宗教有关(例如印度教基金管理局、MUIS、跨种族宗教信任团),政府任命等政策奉行宗教中立。
     ·各宗教团体任命它们的领导人,无须政府批准、同意或者干预(例外:新加坡伊斯兰教长的任命须经穆斯林社会同意)。
     ·99.6%为穆斯林的马来人享有部分特殊的宪法权利。

 
                   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方式(三)

     ·很少有针对宗教的法律 ——大多数是殖民时期的遗留。
     ·政府对公共领域的大多数宗教活动持包容态度,仅在这些活动侵犯宗教敏感性、公共健康、安全和道德的情况下予以干预。
     ·没有针对宗教的专门行政或立法机制。
     ·例外:伊斯兰教(穆斯林有处理这个问题的独立的属人法和法院;经穆斯林领袖领导同意后成立作为政府机构的伊斯兰委员会)。
 
(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讲师)
 
 
        (本文为作者在2008年北京“宗教与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普世网首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在“世俗”的欧洲各国建立穆斯林代表机构
       下一篇文章:发挥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