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宗教对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09/1/13日    【字体:
作者:刘 澎
关键词:  宗教 政治  
 
 
                                      刘 澎
 
 
    宗教在美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虽然美国在法律上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社会近年亦愈趋世俗化,但基督教的信念及价值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之中,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当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教派最多、宗教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宗教对美国内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研究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宗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现将宗教与2008年美国大选的关系及其影响,简述如下。
 
   1. 历史背景
 
    宗教在1960年代前曾是美国两党斗争中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和南部白人新教徒大多数支持民主党,而北部、东北部的新教徒则支持共和党。1968年后情况开始发生逆转,每周固定上教堂和宗教上比较虔诚的选民更多地转向共和党,而那些偶尔上教堂或从不上教堂的人则多支持民主党。由于共和党对传统保守价值的认同以及对以色列的大力支持,大多数的福音派和新教选民支持共和党。1980年代以来,就连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多数犹太教徒也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出于宗教原因支持共和党成为美国宗教保守派的普遍立场。宗教信仰越虔诚、越保守,越倾向共和党,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趋势。
 
    得到了宗教保守派支持的共和党,在与宗教相关的社会事务立场上,一般也大多支持福音派的观点(例如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和同性婚姻,主张通过立法进行禁止)。共和党与美国宗教保守派的关系,使其在两党政治斗争中,受益匪浅。上两届美国大选中共和党的胜利,特别是2004年小布什的当选和连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得到了福音派选民的支持。宗教信仰无疑对总统选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民主党自1960年代以来在与宗教相关的社会问题上的立场是高调支持民权运动、支持个人选择自由。对于堕胎、同性恋与同性婚姻问题,多数民主党人持中立开放立场,反对立法禁止同性婚姻。民主党在堕胎和同性婚姻问题上相对开放的态度,招致宗教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是福音派长期以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持保守立场的共和党的重要原因之一。
 
    2. 2008年宗教不再是党派斗争的符号

    然而,2008年大选中,宗教与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的关系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几次总统大选的新特点。这次美国大选中宗教的影响仍然存在,但却不再以党派划线。广大选民厌弃了那种“政治化的信仰”和“信仰化的政治”的愚民作风,抛弃了用意识形态选择政治领袖的方式。对于两党来说,由于2004年大选的刺激,双方在这次的选举中也都有了180度的改变。
 
    首先,在民主党方面,鉴于以往民主党的政策长期受福音派保守势力批判的惨痛经历,特别是反思了前两届大选失利的教训后,民主党充分认识到了福音派基督徒选民的重要性,因而从大选开始就紧紧抓住信仰的大旗,格外重视宗教的作用,大打宗教牌。为了争取宗教保守派选民的认同,民主党的候选人表现得一个比一个“属灵”。无论是奥巴马,希拉里,还是爱德华滋,都几次三番地公开讲述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几乎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注重“核心价值”,都强调基督教的重要性,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和教会的作用;大谈宗教信仰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极力给人留下宗教虔诚的印象,努力改善与基督教徒的关系。
 
    其次,对福音派来说,由于前两届大选中两党的选票十分接近,而70%以上的福音教派选民把票投给了共和党候选人,共和党最终赢得了大选,使得许多人认为福音派基督徒是最后将布什送入白宫的关键力量。因而,大选开始后福音派基督徒的投票动向备受关注。这无形中使得福音派成了媒体与政治分析家们注意的对象,“福音派”这个本来以传福音为要义的宗教称谓逐渐成了代表共和党价值的政治用语。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只关注宗教目标而不是政治目标的福音派人士的担忧与不满。在福音派基督徒当中,对把特定的政治理念与基督信仰等同、“捆绑销售”,甚至用政治“意识形态”“绑架”宗教信仰的做法也越来越警惕。为了防止在2008年大选中,福音派再次被看成或用作党派斗争的工具,美国一批重要的基督教福音派领袖经过了长期的策划之后,于2008年5月初发表了《福音派宣言》,向全社会公开表明了福音派的信仰与目标,阐明了基督教福音派对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态度;表明了福音派不参与党派斗争、不站在任何党派一边的宗教立场。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基督教保守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表态。这个声明无疑对2008年大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共和党8年的执政之后,福音派对布什政府很失望、对共和党很失望,感到被利用了。对福音派来说,问题不是有无声音,而是有什么样的声音,在什么方面有声音。基于这种认识,福音派本身的立场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关注个人灵魂得救、只重视与宗教信仰有关的问题(堕胎、同性恋婚姻)的传统做法,开始积极进入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的福音派教会领袖和普通信徒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帮助弱势群体、消除贫穷、救助艾滋病等社会问题。
 
    在共和党方面,由于得到基督教右翼势力支持的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中耗尽钱财和人命,加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美国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导致了美国民众对于布什政府的严重反感,人心尽失。因而共和党的候选人纷纷试图与布什保持距离,并不断撇清自己跟宗教极右翼势力的关系,所有这些都使2008年大选中美国基督教与两党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福音派已不再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天然支持者。
 
    3. 麦卡恩未得到福音派的支持
 
    共和党过去赢得大选的基础在于有大批虔诚的基督徒保守派(福音派)选民的支持,但2008年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所面临的宗教问题比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遇到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这不仅与福音派的立场调整有关,而且与麦卡恩本人的背景有关。
 
    首先,军人出身的麦卡恩不仅不是福音派,而且与宗教素无关系,在所有共和党候选人中,他离宗教最远,是共和党中的另类。麦凯恩曾支持干细胞研究、且没能制止国会通过对同性恋的联邦禁令;在移民问题上麦凯恩持温和态度,比较现实,因此福音派和其他保守派选民对麦卡恩很不满意,认为他是一个世俗人物,在宗教信仰上不虔诚,不能代表福音派和保守派的要求。
 
    其次,尽管麦凯恩认识到了福音派的重要性,也试图亲近福音派,但他采取的方法不对,他只知道找老的福音派右翼领袖,却不清楚福音派内部的变化——今天的福音派和过去的老福音派有很大不同,年轻一代福音派年正在崛起,社会正义正在成为福音派年轻一代的关注点,老的基督教保守派与年轻福音派之间出现了距离;福音派的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党派色彩淡化;许多人回归天主教、新教的传统仪式;年轻一代的福音派更多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正义问题。由于麦卡恩与年轻一代福音派之间缺乏沟通,因此,麦凯恩在许多福音派年轻人中不受欢迎,未能得到足够多的福音派的支持。
 
    第三,2008年大选中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是经济问题,但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在共和党总统布什执政时期,麦卡恩在经济问题上提不出什么富有希望的对策,十分被动,很难吸引两党选民;而价值问题又不是此次大选关注的重点,麦卡恩很难因信仰或价值问题得到基督教选民的支持而改变其在其他问题上的被动。
 
    4. 奥巴马在宗教上缩小了与共和党人的差距
  
    过去几次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总是能够得到宗教的支持,但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与民主党策略得当、方法对头,成功地缩小了在宗教方面与共和党争取选民的差距,打破了长期以来共和党与宗教保守派结盟的格局。
 
    首先,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竞争,以及后来与麦卡恩的竞争都不是宗教上的,大多数选民不以宗教问题来衡量他们。奥巴马的背景使他能够尊重各种文化和各种信仰,不会执着于某种特殊的教义,虽然他也因此遭受到许多宗教右派的批评,但奥巴马长期以来与有影响的基督徒领袖及教会保持着良好关系。奥巴马“精神导师”赖特牧师的言论曾一度给奥巴马造成了麻烦,但总体上看,奥巴马始终把自己与基督教会连在一起。奥巴马本人不是福音派,但他十分强调宗教的价值、强调信仰对自己的影响,是近年来民主党人中宗教色彩最浓的政治人物。例如他在2008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举办了一个祷告会,这在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尚属首次。此外,奥巴马在言谈、演说中,能够经常自然、熟练地应用圣经经文,让基督徒感到奥巴马是值得信任的,因而获得了普通基督徒的广泛支持。
 
    其次,奥巴马在2008年7月时曾表示要延续布什政府支持教会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政策,此举在宗教界得到了巨大的正面反应,对吸引基督教中十分关注社会正义的年轻一代福音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次, 2008年大选中经济议题占据了大部人的注意力,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低收入阶层中人数众多的罗马天主教徒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把渡过难关的希望寄托在了长期以来关注弱势群体、消除贫穷、提倡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奥巴马身上,天主教徒支持奥巴马的比例高达54%。这也是此次大选与前两次大选的一个显著不同(2004年大选中,多数天主教选民因价值问题支持布什)。
 
    5. 小结
 
    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以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最为明显。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大选,特别是2004年的大选,宗教对总统候选人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2008年的大选,标志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气候正在改变,核心价值不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专利;保守的基督教福音派拉开了与共和党的距离,表明了宗教信仰、神学立场与政治理念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福音派影响并未减少,甚至有所扩大,但表现形式与关注点有很大变化。
 
    就信仰与政治的关系而言,共和党在很多道德议题上与福音派或者说基督教信仰的价值内核是一致的;但民主党调整了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在选战中大打宗教牌,一方面大谈个人信仰与价值,一方面提出了包括关怀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一些符合圣经基本原则的理念。奥巴马的胜利表明民主党在争取宗教支持方面缩小了与共和党的差距;宗教依然对美国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宗教与党派基本上不再挂钩,未来两党将会进一步努力竞相争取宗教保守派的支持。
 
                 (本文为普世社会科学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会的影响
       下一篇文章:天命与世道——家庭教会与政府在新时期的基本关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