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特殊性的初探
发布时间: 2010/3/24日    【字体:
作者:宗鑫曼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宗教  
 
 
                                        宗鑫曼
 

[内容摘要] 当前,特别是在农村,民间信仰以各种活动和现象体现出来,出现明显的抬头并且升温趋势,而由于民间信仰是我国本土化的信仰资源,只有理解了中国的民间信仰,才可能真正理解普遍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民间信仰;宗教;特殊性;传统文化

 
    信仰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可以称作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意识形态特点的表达,作为世界上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研究中国人民的信仰问题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绕不开的话题之一,然而,由于该问题在中国的体现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明显差异,中国民间信仰有着各个方面特殊性,究竟该对其怎样定义,这既是目前学界尚存在的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最具争议话题之一,也是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民俗活动的现象而容易引起对其认知上困惑的焦点。
 
    一、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迷信之间的关系

    中国民间信仰是否能纳入宗教体系的范畴, 还是与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被广泛的与封建迷信混淆不分, 这是确立一个就该问题客观,正确的认识态度,再深入探求的基点。

    首先分别理清其于宗教,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是有系统的宗教组织和专门的教务机构,“民间信仰”完全是松散的自由的存在;宗教有专门的教职人员主持其信仰活动,“民间信仰”无权威主持,一切活动俱依照传统由民众自发进行;宗教有系统的典籍、教义,有严格的宗教仪轨,“民间信仰”仅据习俗和传说而设,常常将世俗生活内容杂入到信仰活动中。从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这三大世界性宗教在外国与我国的传播和被接受程度来看,从民间信仰活动在我国体现的普遍性,广泛性,历史性和程度来看,中国的民间信仰,至少在理论上确实还未达到“教科书版”宗教的定义水平。这也是现在流行的“中国人没有信仰”说法的根据,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信仰即关乎宗教上的虔诚。

    而迷信活动需要有专门人员的介人。在信仰主体与所信的命数、风水、鬼神等客体之间,插入了一个专职性人员,如算命先生、风水先生。这些专门化的角色在社会上形成了精通和熟悉迷信活动的特殊群体,并发展出一整套的迷信专用话语。

    但不能否认中国民间信仰与二者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民间信仰的组织和理论正规程度介于迷信和制度性宗教之间, 这也导致了在特殊条件下中国的民间信仰容易向这两个端点靠拢,比如在历史上衍生出的白莲教等秘密宗教派别一度兴盛,而唯利是图者(法轮功)利用其来敛财谋私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1)基层自治的政治传统

    不同于西方文明起源中就包括了古希腊罗马的城邦理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为主,农村占据主体的社会,而在国家的政治统治结构中,却从来没有真正把农村纳入官僚治理结构的范围,占据这个权力真空的是“礼法”无形的约束,这可以成为形成之前总结的中国民间信仰十大特点的原因, 即民间信仰在国家组织结构中与基层自治的内在一致性。

    这些造成了民间信仰没有固定统一的教义, 各地所信奉的神灵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神虽然各地都有,但神主不同,城隍神就是这样,如上海城隍神为陈化成、太原为魏允贞、杭州为文天祥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地方性神灵,如福建人多数信奉妈祖,山西人大多信奉关羽,山东人信奉碧霞元君和武松等。

    (2)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人文精神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注重现世生活,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神的关系,没有形成超越的观念, 在历史上也没有象中东和欧洲人那样把宗教放到可以支配一切的核心地位,从未出现过类似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种一教独尊、政教合一的政权,人民的思想从未被一种宗教思想所控制。这就造成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宽容性,我国民间信仰不强调用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上帝来启示自己,而是强调向善、修身、养心、积德等社会行为来体悟自己存在的价值, 以善事善举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亲近。虽然也相信来世,相信自己的灵魂在本世过着与现世相类似的生活。但大多数人都不愿为来世而放弃对现世生活的享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重视信仰与现世生活的融合。

    同时,主流意识主张和鼓吹的儒家正统思想是掌握农村社会统治与秩序的“礼法”的主要源泉,儒家讲求的入世,礼法形式,家族活动都在民间信仰中体现出来。

    (3)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互动

    利用行政手段来推进民间信仰的传播从而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是统治阶级常用的控制基层民众的手段之一。因为民间信仰不仅具有社会教化的职能,发挥着宣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还具有整合乡族力量、融洽乡里、维系社区秩序的作用,比如一个祭祀共同体的形成可以将整个村社成员的命运通过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宫庙就是这条纽带的中心。官庙也通过各种宗教活动来密切村社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村社成员之间的团结,化解各种矛盾,维系村社安定秩序。

    在民间形成的神灵,只要是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教化民众,有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由地方绅士或地方官吏上报给皇帝,皇帝一般都会认可,并加以赐封等,有的影响大的,还可能列入官方的正式祭祀之中。稍为有些区别的是,民间所崇拜的神灵有时会过多、过滥,超出官方所推崇与允许的准则与范围,这时,官方就会把这种超出官方认可的神仙崇拜或宗教实践称之为“淫祀”,而加以取缔或打压。
 
    二、结语:

    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那些存在于民间而又不同于传统宗教信仰的信仰现象。具体到我国的民间信仰,是一种无经典、无明确或系统教义、也没有固定仪式的有神论信仰,表现出相当大的无序性。它属于非官方的文化,很少通过文字进行传承,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潜意识中,对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2]详见《中国风俗辞典·信仰、祭祀类》,上海辞书出版社,19列,1984年.
[3]唐祈、彭为金主编《中华民族风俗辞典·信仰风俗》,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4]霍海源等:《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台北,省民政厅,1989年.
[5]张新鹰:《台湾“新兴民间宗教”存在意义片论》,《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秋季号.
 
 
                    (本文转载自:《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
       下一篇文章: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