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试析冀北民间信仰的杂糅性——承德地区G村民间信仰之分析
发布时间: 2010/5/18日    【字体:
作者:孟亮
关键词:  河北 民间信仰  
 
                    
                                         孟亮

 
[内容摘要]  民间信仰除了功利性、世俗性等特点,还具有杂糅性的特点。作者通过对一个承德地区村落的调查来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民间信仰;杂糅性;表现;原因

 
    民间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有着悠久历史,“影响着我国社会特别是乡村下层社会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在河北北部的承德地区,民间信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杂糅性,表现为信奉对象、神灵神格及信仰方式这三方面的杂糅。笔者对此于2007年夏对承德G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G村位于承德西部, 距承德市区60公里, 现有158户, 582人。
 
    一、信仰杂糅性的表现

    1.信仰神灵的杂糅性

    与传统的宗教不同,民间信仰中没有固定的神灵体系,村民们往往认为“信神神就在”, 各路神灵统统拜拜,且亦无须区分,所以佛道之神与仙家之类民间神灵供奉在一起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根据所见将其所信仰的神灵分成了三种:传统的宗教神灵,主要有佛教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以及道教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土地爷等等;仙家,主要有胡仙(狐狸)、长仙(蛇)、黄仙(黄鼠狼)、柳仙(刺猬)……村民普遍认为仙家有72位; 历史传说人物: 主要有关公、杨家将、穆桂英、孙悟空以及领袖毛泽东。

    2.神灵神格的杂糅性

    村里人觉得观音菩萨、关公等“心胸宽广”, 即使是供奉不周或无意冲撞也不会和俗人一般见识。但是各路仙家就不同了,他们集善恶于一体, 既能给人带来好处也能给人带来灾难:比如黄仙,虽能“保家”①,但村民们认为其是“骚仙”,因为它喜欢缠人, 使人头痛目眩、精神萎靡,此时若在屋外寻找,会在柴火堆、粮食垛等地方找到一只黄鼠狼。这时村民往往“先礼后兵”: 先对黄鼠狼说些好听的,如果它不走,村民就会拿菜刀或铁锨“恐嚇”一下。但没人真的敢将其打死。又如长仙,能给人带来财运,保佑出门一路顺风,但报复心极强,如果安置不好或是有所冲撞, 往往会使人破财或招致大灾祸。村里人从来不敢在长仙牌位前或长仙庙里说脏话或“蛇”字,更不敢打蛇,认为这会招致长仙的报复。村民们都认为刘XX出门腿被撞折是因为在长仙庙里说了脏话。

    3.信仰方式的杂糅性

    (1)家中供奉

    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等宗教神灵的塑像在市场上比较容易买到, 村里人经过“开光”后在僻静的房间( 比如储藏室) 设置供桌供奉起来, 每日早晚上香。而仙家的塑像在市场上一般没有出售, 村里人往往用牌位代替。牌位往往由村民自制:用木头削一个顶上呈三角形、下面呈长方形的木片,大约20厘米长, 8厘米宽。用红纸贴在木牌上,再在红纸上写下所奉仙家名讳;或者在木牌上涂上红漆, 等漆干后写下仙家名讳。将牌位也供奉在僻静处,但是只需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上香即可。

    (2)寺庙上香

    本处比较有名气的庙宇有两处: 一处是距村3华里的观音寺,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寺中主祀观音菩萨和关公,现在塑像和主体建筑毁坏殆尽,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去上香,尤其每年四月初八的时候香火鼎盛。另一处是据村10华里的小庙,建庙时间已无可考,因供奉长仙故称“长仙庙”。该庙香火最盛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据说这天为长仙生日。

    村民去哪个庙上香是看具体情况: 农历三月初三长仙生日, 要出门做生意一般在长仙庙上香。四月初八, 求子去观音寺上香。但看病、保平安之类的在哪个庙上香都可以。村民觉得有事求助于神灵仅仅在家上香还不够诚意,要去庙里拜拜。还有些人是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或者平时在村里比较有威望,平时在家不好意思供奉,到了日子很早起来偷偷地去上香。去上香时,村民除了拿香之外,还要拿些纸做的元宝。此外还要带饽饽,五个一摞,一般带一摞,三摞或五摞,不带双数。

    (3)找“明白人”

    村民们认为,塑像牌位只是神灵们受香火的地方,人们要想与其沟通,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一些人充当着这种媒介, 能够“顶仙”②,当地人称为“明白人”,即香头。有事时去这里看叫做找“明白人”, 又称“看香儿”。附近大大小小的“明白人”有60多个,但是人们最信服的是离村20公里的孟XX,因为村民认为她能请来许多仙家,笔者在她家所见的牌位有72个;并且非常灵验, 香火钱要得少,最多20元,所以去她这里人的最多。
 
    二、信仰杂糅性的成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法、墨、儒、道这四大家思想,除法家外其他三家都主张祭祀天地, 侍奉神灵。尤其是汉代之后, 统治者往往都是遵循儒家思想来“神道设教”,而儒家思想自汉以后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思想影响到长期处于底层的农民,反映到信仰上就是各路神仙都拜拜,反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历史上“红花绿叶白莲藕, 三教原来是一家”的思想就很能说明问题。所以生长在如此背景下的国民对于各路神仙亦是非常包容的: 不管是哪国舶来, 也不问哪个教派, 只要对我有利, 就采取“拿来主义”, 把它“排排座, 吃果果”, 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中来。所以无论狐仙鬼魅还是观音玉皇“管用就行”。

    2.会道门的影响

    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农民一直是在兵祸、天灾、苛税的多冲压迫下挣扎着生存。所以很多人都想通过一些神奇的力量来改便自己的命运。历史上的会道门往往都宣称“ 三教合一”,里面各路神仙都有,这就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希望。

    而且该地区历史上存在过红枪会、荣华会、八卦道、一贯道等各种会道门组织, 这些会道门组织虽然被铲除了, 但是对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依然是有的: 笔者在调查中经常能听到人们讲这些会道门的人咒术高强, 能操纵纸人等等。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活虽然得到了改善, 经济发展仍较缓慢,因而文化教育不发达,据笔者调查,该村有高中及以上文凭者为42人,其中建国至今共计有大学生(含大专)10人,有7人在读。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宗教知识知之甚少,然而他们依旧想用一些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困境,久而久之对神灵的态度是“管用就行”。这就促使他们的信仰有着杂糅的特性。

    4.社会问题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社会问题显露出来: 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使得很多贫困的村民不能负担起医疗费用;贫富的差距也在加大;外出打工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使农村出现贫富差距成为可能。这些社会问题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致使人们感到无能为力,常常是经过巨大的努力仍难以满足愿望。这样人们只好置希望于各路神仙了。
 
    三、结语

    民间信仰是出于人们的需要存在的, 人们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有什么样的神灵存在: 所以供奉的神灵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 既有道教的太岁星君, 也有佛教菩萨护法; 同时神灵的神性也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叠加的, 比如关公, 即有祛邪伏魔的本领, 也有降雨治病的功能, 这种需要即造就了信仰的杂糅性,“存在即合理”, 这说明在现阶段民间信仰还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人们通过民间信仰造就一个神灵的世界, 向神灵们祈祷和忏悔, 派遣心中的烦恼, 诉说现实的不平并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宽松, 民间信仰已经逐步从地下转入地上, 上香、请神等传统信仰方式得以延续下来并且日益突出。虽然有人以“破解”、“安置”之名从中骗取钱财, 但是从总体上讲, 民间信仰根植于中国文化内部, 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的行为方式和关系网络都起到维持和规范的作用, 而且信仰的杂糅性特点使民间信仰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起到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这也许就是民间信仰独具的魅力吧。
 
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当地有“保家仙”之说,即一位仙家保佑一户人家世世代代, 该户人家要世代供奉该位仙家。如果该户人家搬走, 该仙家也随该户人家一起搬走。保家仙多为长仙、胡仙和黄仙。
②顶仙,是当地避讳“附体”的说法。能够让“仙家”附到自己身上,称为“顶”。
 
参考文献:

[1]郑立勇.关于民间信仰特性的几点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 994(3).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日]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M].陆益龙,徐新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李文慧.民间信仰与村落关系[D].山西大学,2006.
[5]葛兆光.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J].寻根,1996,(5).
[6]梁家贵.试论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5,(3).
[7]马莉.中国民间信仰在现实中的生长力及文化价值初探[J].兰州学刊,2005,(6).
[8]侯娟.一个村庄的民间信仰[J].沧桑,2007,(4).
[9]罗彩娟.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0]刘正爱.东北地区地仙信仰的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本文转载自:《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3月第28卷第1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下一篇文章:民间信仰的庞杂与有序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