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法律解读
 
《古兰经》“时光章”思想导读
发布时间: 2016/4/29日    【字体:
作者:黎永祥
内容提示:编语:也许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只要社会没有大的变革,生活没有突来的波折,一辈子的时光,也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会站在自己的人生路口,看看眼前,望望身后,然后就忽然感觉缺少些什么?比如比仅仅活着(即便富有)更高一些的东西。在这样的自我考量下,我总感到悲伤。如何使用时光,且让它具有意义,确是一个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的问题。我这样想。你呢?
关键词:  古兰经 时光章 伊斯兰生活  
 
《古兰经》时光章思想导读
 ——伊斯兰四大版块的确立和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奠定
 
古兰《时光章》云:以时光盟誓,人类皆陷于赔本中,唯这等人例外:建设信仰者、实践善行者、倡勉责权者、倡勉忍耐者。
——题记
 
伊斯兰作为一种彻底颠覆蒙眛思想意识和蒙眛生活方式的运动,其理论革命很自然地也是必然地要先于社会革命。 理论是先导,为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提供支持和武器,更重要的是提供思想启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比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净化起着更大更强的作用。
不可设想,没有伊斯兰十三年的麦加思想启蒙,没有这么漫长的观念净化,会有完全可以代表伊斯兰的第一代优秀载体;没有麦加十三年的理论积淀和伦理导向,会有麦地纳十年的人心所向和逾千载而愈盛的真诚守望。
 
社会革命的成果可以被否定、被推翻,而思想一旦征服人心,深入人心,理论一旦改变生活方式,指导生活方式,就不会再被抹去,再被泯灭,永远不会。
 
完美理论的持有者们,天启思想的载承者们,自然也会必然倾其全力把这种理论和思想付诸于实践。而且视之为一种责任,一种荣耀;视为之一种追求,一种幸福。
 
所以,理论奠基、思想启蒙、载体铸造其更深远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载体,武装了一辈又一辈新人。古兰《时光章》作为古兰总体思想的“先使”,介入麦加十三年。它带来的是整个古兰经的理念、古兰经的思想。作为理念,它要塑造伊斯兰的“原型”;作为思想,它要启蒙人的天性,启迪人的理性。‘先使’的重任和使命就是奠基和完成‘伊斯兰生活方式’的理论架构;培养和铸造‘伊斯兰生活方式’的优良载体。
 
《时光》不辱使命。确切地说,《时光》的持有者不辱使命。麦加十三年,让《时光》不仅以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如日中天般照耀了人类的舞台,而且把它演绎成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和思想理念。
 
《时光》之所以获取古兰代言者的地位和古兰信使的委任,还可以从其言简意赅的文风中窥视一二。言简者,它只有四节经文,是古兰中最短的章节之一;意赅呢,它既解密了人性表象下深埋的人性焦虑——伤感于人生苦短、生死无常、人生若寄,又解读了人性焦虑的‘无头绪性’,即生的意义和归宿无处可寄托。更重要的是它勾勒出一副看似‘理想浪漫’实则‘务实负责’的人类生活方式之蓝图,隐隐透露了自己的发展未来。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解读《时光》,就不可能深刻解读《古兰经》。
 
思想无需深,无需奥;不求冗,不求长;更拒绝惊世骇俗抑或爆热出场,思想只予人以‘思’的启迪、‘想’的启蒙、‘默念’的回味、‘默视’的幡然。从这一点上讲,《时光章》终结式地完成了作为古兰思想的全部过程,为整个伊斯兰架构了一个十分具有号召力的关于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远景。同时起到了一种正面、向上、积极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社会的构想和有关未来前景的模板。这种作用正是人类潜意识在期盼和等待的。惟因其合乎人性,很容易筑巢于人类潜意识深处,形成‘文化心理结构’。这也正是那怕什么样的理论体系都梦寐以求的。
 
一套拥有如此深邃而又浅显的思想的理论体系,一旦被有了‘心理认同’的载体运动起来,那革命性的生活方式转变一定会变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时光章》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代表天启制度为人类勾勒出人类生活方式的完美蓝图,亦即‘伊斯兰原型’。什么是伊斯兰?伊斯兰是什么?符合人性、顺应天启就是伊斯兰;伊斯兰是完美的生活方式,是源之天启、为人类的过程幸福和终极幸福着想的理论指导和生活实践。它由‘四大体系’抑或‘四大版块’组成,有机地组成,互为依赖,互相拓展。
 
伊斯兰四大体系,即‘信仰体系’、‘功修体系’、‘治世体系’、‘修身体系’。这四大体系的外显构成了一个叫‘伊斯兰’的生活。再回到《时光章》。‘……建设信仰者’、‘实施善行者’、‘倡勉责权者’、‘倡勉忍耐者’,天启把这四类人做了‘另类’处理,从‘赔本’菜单中‘删除’,另归类于读懂了自己是‘人类’的一个有传承的新建菜单中。所以传承,因之它是始发于人祖阿丹,经历代先知传承的天启教导;所以新建,惟因它会成为史无前例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信仰共同体(稳麦)。  越是‘原型’伊斯兰的,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生命力。
 
伊斯兰不要‘异化’,也拒绝‘本土化’。异化了的伊斯兰就不再是一个美的天启,本土化了的伊斯兰也不再是一个美的整体。‘异化’是木马病毒,树立外象,颠覆本质,一旦扩散开来会像吸血虫一样吸取伊斯兰躯体的血液——思想内涵,伊斯兰也就慢慢变成一尊僵尸,难经岁月;‘本土化’是‘排异休眠病毒’,寄体繁异,异噬体魂,一经介入,就有可能在原体上坐大,反客为主。本土化了的各色伊斯兰留给你的印象会是什么呢?面目半废、似曾相识。
 
所以,原汁原味的伊斯兰才是‘美’,原型之美。原型的美会让人产生如梦的渴望,空灵的亲近,不可言说的感动。它会给人一种超越物上的价值——信仰和永恒。有思想家如是说:“美拒绝任何的‘化’”。再来说说本土化。用本土的语言译解宣传伊斯兰不叫本土化,而是伊斯兰所鼓励的宣教方式。本土化的实质是把伊斯兰这棵种子种植在人生理念、价值取舍、生活方式等完全本土性的思想土壤中,拿习惯、习俗、习性之水浇灌,拿盲目、盲从、盲情之心呵护,用个人好恶之剪随意修剪,结果,伊斯兰也生根,也发芽,也成长,也结果。但果不再是“桔”,而是“枳”。有的还会开花,花很艳。妖艳。
 
伊斯兰是世界性的,它要种植到世界各本土。它的果是“桔”是“枳”?唯一环境要求就是能否保证拿伊斯兰思想之肥培土,伊斯兰理念水浇灌,伊斯兰伦理之心呵护,伊斯兰律法之剪修剪。
 
当前世界,“伊斯兰本土化”之音,时有所闻,且有叫嚣尘上之势。如“本土语言念宣礼,做礼拜、动辄加上这个‘节’,添进那个‘日’”,不一而足。一旦成蔓延之势,原本伊斯兰将存身何处?路在何方?不要忧伤,伊斯兰永存心里,路在脚下。看你怎么想,如何走。
 
伊斯兰四大版块之———建设信仰体系
 
人,自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跟一个东西连在了一起。如影随形般地连接着。那就是“信仰”。
 
《古兰经》上有这么一段情景表述.人,作为一种存在,他永远被制约于时空中。换句话说,他是一种“有始”的存在。他源之让他存在的“力量”——造物主。所以,他的灵魂深处早已埋下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天性启蒙。这就是信仰的源头。处于“休眠”状态。人须用后天的力量来“激活”它。只不过人类激活它的方式方法形形**、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原始化的图腾化的激活,犹太化的基督化的激活,自然崇拜人体崇拜化的激活,哲学化理性至上化的激活,伊斯兰化的激活,还有巫术迷信鬼神敬仰等等激活方式。“人人皆生于天性。惟父母者育化其走向犹太,走向基督,走向拜物”(先知穆罕默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在说这个道理。“生于天性”、“性本善”不正是潜埋于人基因深处的“信仰”吗?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人类潜意识中的“焦虑”——生命无寄的焦虑,归宿不可知的焦虑,正是这种焦虑的外显。挥之不去,欲忘还休。这些焦虑随人与生俱来,从主观上凝结成一种内在的潜伏的张力,寻求外在的后天的“激活”力量的出现。那么,这一张力不正是几欲外释的“天性信仰”吗?
 
“建立信仰”是人类之天性,是本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观念想。人的最大本事是什么?是享乐,是逍遥?是统治,是征服?都不是。人最大的本事是他被创造时被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其他一切生物都不曾被赋予的“力量”,那就是“思维”。人把它用于自然,开天劈地,广厦千万间;用于人文,琴棋书画,笔墨无数春;用于社会,攻伐杀掠,江山千秋梦。人类最大的悲哀也就在于把这个给人带来了力量的本事——“思维”过分地透支在了自然、人文、社会等领域,而且乐此不彼。古人云:“甚矣,人心无足时也!”,把工具当成了目的。要知道,“思维”也是一种“工具”。
 
不用工具是悲哀,工具错用更是悲哀。
 
人类所有内在的品格中,最能为人带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信仰”。因为美好的品格自身便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加上信仰的快乐,就可以弥补因其他一切幸福有可能丧失所产生的缺憾。所有,信仰的建设和其他一切建设无法同日而语。像人要吃饭,人要呼吸一样不可或缺。
 
伊斯兰信仰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的建设,它有自己的程序和规范。程序是,进入者口诵“清真言”激活潜意识中的信仰。规范是,进入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循序渐进地量力遵从信仰的要求。建立起正确的信仰,对其他三个版块的纯洁建设和功能发挥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清真言”是伊斯兰信仰激活和入门的钥匙。它不附加任何条件。它的表述为:我认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我又认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操作要求是:口诵之,心信之。任何一个通过了这项简单操作的人,就已激活了伊斯兰信仰和进入了伊斯兰大门。换句话说,他就成了一位穆斯林。接下来,他所做的就是以一个穆斯林的身份去建设和完善这个信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大信仰”——信仰安拉、天使、经典、圣人、后世、前定。“六大信仰”的细节话题我们在解读古兰经关于六大信仰的经文中另文详述。关于这一版块,我们只探讨信仰体系之建设的“核心思想”和“精髓理念”。
 
建设信仰的核心思想通过解读古兰经和圣训,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大爱”。入之小爱,出之大爱。信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爱”的过程。培养人爱父母妻儿,爱兄弟姐妹,爱亲戚骨肉;爱山川草木,爱走兽飞禽,爱仁真善美。这谓之“小爱”。同时培养人之“大爱”——爱安拉,爱圣人。信仰处顺境,两爱兼顾;信仰遇绝境,则舍小爱而取大爱。能义无反顾地做到这一点,信仰成矣。先知说:“三事,修成者,足已品尝信仰之甘甜。爱安拉,爱圣人胜于爱他物;爱人,只为安拉而爱之;恨信仰反悔,一如恨囵圄再入”。“非爱安拉,天堂何爱之有;非爱安拉,地狱何惧之存?”(拉碧·佴黛薇)
 
领悟信仰的核心思想,从理论上讲,简单而容易,但在生活中贯彻和需要做出抉择时就难之又难。惟因真正属于一个人的信仰,正确的信仰,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你在这唯一的一次里随信仰燃烧,你也有可能会消亡,会远离它。当然,信仰不会离开人间,但却会离开你。回到它永远的等待中,去守候另一个真诚人的另一次燃烧。所以,只有让自己永远定格在信仰中,永远随着年轻激情的它燃烧,才能燃出大爱之希望、烧出永恒之念想。这就是信仰的激情。信仰是必须要有激情的。有激情才会默化出大爱的。否则,艾布·伯克尔一人之信仰怎会优胜于世人之信仰?
 
伊斯兰四大版块之——建设功修体系
 
功修,其本意乃“崇拜”。是信仰的外化,是行为信仰化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当行为中功修暗淡抑或消失,只能反馈出一个信息:信仰出了毛病。要么信仰的信号中断;要么信仰已经关机。所以,信仰就像功修的信号源,反过来功修则是信仰的增压站。
 
伊斯兰功修体系涵盖了人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以“双向”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及现实生活,而且很容易被操作和实践。所谓“双向”,是指伊斯兰功修中有一种是“定体性”的功修,它不随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无论何时何地,履行者不可也无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更改其操作流程。这种“定体性功修”代表着伊斯兰功修体系的根基和稳定性,其外显形式为“念、礼、课、斋、朝”,亦即通常所说的“伊斯兰五大功修”。另一类功修,叫做“自由性功修”,是指除“五大功修”外,一个穆斯林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善行,包括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他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但是,它有个条件,一个唯一的很重要很重要的条件,否则,只能称之为“善行”,而不会上升到“功修”的高度。这个条件就是“举意”,善意的举意。“举意”是善行的催化剂,是善行的一个沸点。有了举意,看似平常平淡的善行马上就会飞跃,产生质的飞跃,一跃而变成“功修”。
 
这里需要说说“善行”和“功修”的区别。“功修”在伊斯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本意是“崇拜”,对安拉的崇拜。如前所说,它跟信仰紧密的连在一起,是信仰的外化和外显。而“善行”表面上看起来和“功修”没有什么不一样,然而,仔细观察和领会你会发现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善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也会去做,也许会做的更多,做的比有信仰者更出色。由于他没有信仰,我们无法界定他做善行的动机和初衷。他的行为就不再含有“崇拜”抑或“信仰”的价值意义,只能停留在“善”或“善行”的表象层面。而有信仰者则不然,虽然我们也无法界定他所做善行的初衷和动机,但是,只要他有所“善”,如果没有“举意”或不曾“举意”,也只能停留在“善”的表象层面上。然而这种“善”由于有信仰根基的支撑,其价值意义与无信仰者所做“善”的价值意义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旦有了“举意”,就会产生如前所述的飞跃和质变。
 
我们举个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一个穆斯林,干了一天活,或者玩了一场球,或者天气闷热,他最想做的会是什么呢?肯定就是想洗一个热水澡,或冲一个爽快凉。无论洗澡还是冲凉,只要他做了,他就干了一件“善行”。为什么洗个澡,冲个凉一下子就成了“善行”呢?一则,伊斯兰倡导爱己爱人,洗澡冲凉包含的爱己自不用言说;爱人呢?自己卫生了,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二则,伊斯兰特别重视清洁卫生,把它提升到信仰的高度加以论述。古兰云:“你(先知)之衣物,当常清洁。”“它(清真寺)里有很多喜好清洁之人,安拉喜爱清洁者。”先知更把它揉和在信仰中,说:“清洁乃真信之半。”再回到洗澡冲凉上,同一个动作,同一个过程,不曾“举意”是善行一件,“举意”了呢?则成功修一个。一念之间,结果竟是天壤之别。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都离不开生活。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都可以因我们一个善良的“举意”变成“善行”,进而变成“功修”。指一下路、扶一把老弱;让一个座、点一个头;微笑待亲朋,吃喝穿眠皆起右(要求起左的除外);有恩者报之,有怨者恕之;有情者爱之,有仇者解之。获取“功修”的方式和途径真是太多太多了。多的我们眼花缭乱,多的我们忙不暇接。一句话,“功修”在哪里?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
 
也许有人会说,举手投足间干就干了,还要“举意”,多麻烦?给大家简易易行的一招,做任何善行,都以念“比思铭亮黑”(以安拉之命)开始,无论口诵还是心诵都可以。养成习惯,你的点滴善行会汇成江河一样的“功修”。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伊斯兰之所以无限扩大“自由性功修”的范围,让一切“善行”通过举意进入“功修”范畴,不仅仅是因为善行本身便是一种品格,更重要的是善行是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群体生活幸福的保障。这也深刻反映了伊斯兰作为治世的宗教通过“功修”途径而对“治世体系”之建设高度重视的良苦用心。
 
“功修体系”的建设是切入,而治世才是真正的目的。
 
建设“功修体系”,起自“自律”,终于“自觉”。其核心思想是“无私忘我”。伊斯兰指导的“举意”要求一切皆为安拉,所以,在有虔诚“举意”的善行中须“无私”;善行通过举意成为功修,功修乃“崇拜”,崇拜不得掺杂他物,因而须“忘我”。中国古人也十分重视善行和自觉、忘我的关系,提倡“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之无为”的境界,虽然是在说动作,但重点却在无为,即自觉。强调“善行无辙迹”的理念,即行善行要不图名利,要忘我。
 
自律——自觉——无私忘我,即“虔诚”,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建设工程。古兰经关于功修的经文基本都涉及这项工程的建设要求,如“它(朝觐须宰之牲)之肉,它之血绝不达到安拉,达到他的只是出之你们的虔诚自律”;“斋戒一如前人的定制般成为你们的定制,惟望你们虔诚自律。”无不阐释着“功修”的理念。先知用形象的比喻诠释了“功修”之核心思想,即建设“自律——自觉——忘我”的过程。先知说:安拉启示我说,我的仆人临近我的最有效捷径就是遵从我的一切规范(定体性功修),我的仆人常做副功(自由性功修)直至我喜爱他。当我喜爱他时,我就成为他所听之耳,所视之目,所拿之手,所行之足(自觉而忘我之境)。
 
建设“功修”,贵在养性守真,不孤芳,不媚俗;贵在低调单纯,不张扬,不功利;贵在滴水穿石,不气馁,不贪多。以“举意”之念,“虔诚”之心,“自律”之态,“自觉”之德,走向“忘我无我、惟侍安拉”的“崇拜之高境。
 
伊斯兰四大版块之——建设治世体系
 
伊斯兰高度重视治世体系的建设,因之先知“今世乃耕耘后世之所”的深刻而有现实的教导。
 
《时光章》只一句“倡勉责权”就透穿人类社会生活之心脏。一个社会是否运转在良性发展中?政治是否民主?经济是否透明?文化、艺术是否齐放?军事、科研是否发达?人际交往是否和谐?这一切的一切都最终关联着两个字:责、权。
 
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切入点。其质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架构;要改良这个架构,也只能从人着手。人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要外化为责任性的提高。所以,“倡勉责权”就是培养每一个人认清自己的责任,并肩负起这项责任;培养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力,而不去剥夺这项权力。“各自责,天青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古人一语中的。
 
“治世体系”之建设,核心点在于培养有素质的人。通过信仰建设,培养人的“责任性”;通过功修建设,培养人的“务实性”;通过修身建设,培养人的“趣味性”。人,一旦有了责任性,就会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了务实性,就会爱业敬业;有了趣味性,就会持之以恒。所以,古兰、圣训用大量经文论证和阐释了建设“治世体系”所蕴涵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信仰意义。“古兰经”指出:“他(安拉)让你们代治大地,看看你们如何工作?”。先知说:你们都是牧人。都要为自己的牧群负责。领袖是牧人,为民众负责;男人是牧人,为其家下负责;女人是牧人,为其夫婿之家和子女负责;奴仆是牧人,为其主人的财物负责。你们都是牧人,都要各负其责。先知的这番话,勾勒出了一幅社会良性发展的责任链图景。
 
人在社会,分工不同,此乃天启之常道。古兰云:每一个都在按自己的情形工作。所以,工作的情形、职业的种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工作或职业的态度。先知教导说:安拉责成要在各个方面敬业。言下之意,敬业关系着是否在履行安拉的责成,是和信仰直接挂钩着。
 
敬业的同时,人要务实。务实是什么?“先拴好你的骆驼,再托靠安拉”是先知批评性的务实智慧教导。
 
“爱上过程,结果自然会来的(拉碧尔)”是无为而为的务实;“每天问自己:我是在前进还是后退?和昨天一样是后退(伊本·阿拔斯)”是自律性的务实;“天堂就在人间,记主、干善乃人间之天堂(一位再传弟子)”则是一种自觉性的务实。“你在栽种一棵树,末日突然来临,你也要把树栽好(先知)”更是至化境的务实……所以,方成“大人无华,君子务实”啊。
 
“治世体系”之建设,在完成培养人的核心工程中,着重点应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食、色,性也”。先知经常祈祷说:主啊!我向你祈求真道、自律、淡泊、富强。先知还求护说:主啊!我求护于你,免受贫穷之苦。祈富避贫说明了什么?说明伊斯兰对建设物质文化的高度重视。
 
物质文化的丰富跟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古兰谆谆教导人们要观察、研究、探讨、实验和开发安拉创造的宇宙大自然,并且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人类而准备的。“难道你们没觉得吗?安拉为你们而制约天地里边的那一切。”伊玛目昭罕尔在其古兰经注中说,安拉昭示人类要探讨宇宙开发大自然的经文在古兰经中多达七百五十多节;而阐明教法的经文却不超过一百五十节。这从数量上暗示了建设物质文化的优先性。遗憾的是没能引起主动的重视,致使穆斯林科技落后至如此境地。
 
所以,发展科学理应成为穆斯林永恒的主题。然而,理论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科技不发展,难道是伊斯兰之错?那就回过头来再解读一遍伊玛目昭罕尔的肺腑之言吧。“安拉不改变一个民族的状况,除非他们先自我去改变(古兰)”岂不让人深思?
 
建设“治世体系”需从三方面运作才能日臻完善。第一方面是用建设信仰培养责任、用建设功修激发务实;第二方面是通过开发物质文化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方面呢,就是通过法制来维护社会正义。
 
伊斯兰四大版块之——建设修身体系
 
修身即育德。古人云:道德昌,则政化明。穆罕默德先知则把它提升到信仰的高度,“末日每个人的功过簿上没有比美德更重的东西”。所以说,建设修身体系,就是在打捞人性中已经沉没抑或行将沉没的美德航标。
 
美德就像航标,它的显露,也就是它的存在能让我们随时知道水下所发生的那怕很轻微的变故。这水,就像我们生活的社会;水下的变故则是危害社会的障碍物或暗流。航标不动,说明社会在良性运作,处于常态;航标有变,则只能反馈社会出了问题,处于变态。
 
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注定要群体生活。那么,也就自然产生了彼此间的一种默契,一种生命本真的默契;一种共识,一种人性本善的共识;一种规范,一种利益互享的规范。这就是德,就是修养。
 
修养,有时候是概念上的;有时候则会成为行动中的。所谓概念修养,纯属人们美好的一种愿望。它有消极的一面,其底线是不去害人,不做歹事。而行动修养,亦称美德则完全是积极的;是对人性本真的有意实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性本善。伊斯兰所倡修身体系之建设,正是要发掘和规范这种行动性修养。
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不同的修身思想和建设修身体系的理念。伊斯兰认为,美德就是把以“爱”为基础的信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身上进行“自我实现”,进而更好地去实践信仰,去和信仰之高境交融契合,且外化为信仰的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一种行动的激情和冲动。“美德倒下的时候,信仰也就不再屹立(安萨里)”。
 
伊斯兰修身之建设不只是“修身”单方面的开发和完善,而是“修身、养性、育灵”的系统工程和三管齐下的综合培育。修身乃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不改造主观世界,何以改造客观世界?伊斯兰“修身”,着手点是两方面。一方面内修圣品。即严格安照穆罕默德先知的圣行去学习、仿效和实践他的圣品。古兰充分肯定了先知的言行举止皆出之安拉之培育,从而达至善之境,故谓之曰圣品。“你的确具备有高尚的美德”(古兰经);第二方面,外修体魄。即本着古兰、圣训的教导,为了治世的需求,锻炼出一副好体格,修为成一身好本事。安拉说:“你当铭记我的仆人达吾旦(先知大卫),有好身手”,“你当铭记我的仆人伊布拉欣、伊斯哈格、耶尔古伯,身手不凡,富有远见”;先知也指导说:“强健的穆民较之羸弱的穆民安拉更喜之。”可见,强身健体,开发安拉先天赋予的潜能是修身不可还缺的组成部分。穆斯林先辈开疆拓土,文治武业,没有不凡的身手和智勇的远见是万万不能实现的。中国儒学也尊崇“内圣外王”修身之道,和伊斯兰修身方式不谋而合,也可以算作是一种“人类心智大同”吧。
 
伊斯兰“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等自律方法,配合“安拉在监察”的他律动力,使自我身心向更高、更远、更美的心境滑动的过程。它也是从两方面同步:一方面涵养心智,祛人性之燥之偏使其回归常态,也就是一颗“平常心”。先知“勿怒、勿怒”是养性的启蒙教诲;先贤说“你们当仿效安拉的美德”是给养性注入的鲜活血液;“为安拉而喜,为安拉而怒”是养性升华成信仰之后的自然流露;“善效先进,物视后进(先知语)”则是养性发挥出的正面价值取舍。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在陶冶心性,涵养德性中趋于宁静平淡;在领悟人生的价值中培养有智而心和,有才而性缓的大智大才。第二方面是开发和培养人的“趣味性”。趣味是生活的佐料,是从业爱业常青不衰的内在元素。所以,伊斯兰养性非常注重人性中趣味性的开启和培育。“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给他们藏储了的趣味愉悦,旨在报酬他们曾经的付出。”古兰提示人们要带着趣味行事;“你们任何人礼拜心不在焉时先放下礼拜去休息”。先知再三强调趣味对于工作的影响性。先知还说:乐园有一市街,周聚一次,轻风微抚人面,轻抚衣衫,人们愈发俊美。回家爱人见之说,主啊!你们咋如此俊美!他们说,你等也咋比我们离开前变得更美!多么趣味浪漫的景致啊!
伊斯兰之“育灵”,是修身体系建设的高峰阶段;是教育模式中最难也最有成效的“灵魂教育”;也是修身能否升华的瓶颈。“育灵”,就是把“自觉”培养成灵魂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养性性态的层面;就是把握生命的质量,渐入本真本善之佳境,“寂灭于真主”而显化为“我(真主)乃他所抓之手,所行之足,所视之目”。当一个生命纯粹到只为安拉活着的时候,它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怨憾?它可以简单到一无所求;可以无怨无悔地身心愉悦地交出它的全部。伊斯兰就可以是你,你怎么样,伊斯兰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伊斯兰就是什么;你纯净光明,伊斯兰就永远不会暗淡。
 
伊斯兰“育灵”的过程貌似简单,而一旦行动起来,则难比登天。古兰《时光章》只用一句“倡勉忍耐”,就道出一个“忍”字之天机;道出“忍”必须贯彻“育灵”的全部过程。“育灵”如形,“忍耐”如影。“忍”在阿语字源上乃“归于平静”之意。故此,人须用一生去感悟“忍”,去实践“忍”,使它显化为一种见地,一种方式;一种胸怀,一种智慧;一种超然,一种大爱;让生命与生命之间解除人性的魔邪而走向彼此交心。“忍”是大美。大美无言。
 
伊斯兰“育灵”的历程要攀登和逾越八重境界,“悔——廉——淡——畏、盼——忍——悦——谢——归”。使信仰从“认知型信仰”升华为“默视型信仰”,再升华为“交融型信仰”。(灵魂教育的八境界和信仰三阶段我们另文专述,托靠主!
 
小结
 
古兰《时光章》提出了人类最理性的处世方略和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对穆斯林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利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和福在后世的历史意义。
伊斯兰四大版块的建设,其关键还是“人”的建设。通过对理性而完美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实践,人就能实现人活着的终极目的,那就是:活的尊(拥有了信仰)、活的贵(付出了善行)、活的值(关爱了世界)、活的雅(品味了人生)。
 
先知穆罕默德说:主啊,我永远向你祈求:指引真道、启迪虔诚、培养平淡、持有富强。不正给伊斯兰生活方式之四大体系的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吗?
 
感谢浏览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
 
http://www.norislam.com/e15/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6&id=5675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经验:“主道”与“王法”并行不悖
       下一篇文章:境外NGO管理法明年实施 规定不得非法从事宗教活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