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佛教是同周边国家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发布时间: 2017/5/18日    【字体:
作者:裴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佛教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中国为中心视角而言,中国所有区域经济战略都可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并已经在政治、外交方、贸易方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在人文交流、宗教对话、文明互鉴等民心互通的平台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应更加重视新丝路战略中的精神文化层面
 
古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在新丝路战略中,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都指出并强调过这一层面的重要性。
 
眼下,宗教交流方面,尽管近年来不断活跃起来,但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潜力,应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更加有效的加以推进,使民相亲,亲上加亲,心相通,持久通畅。
 
二、宗教的世界和宗教的亚洲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宗教的世界,因为从古到今宗教信徒都一直站世界总人口的85%以上,宗教对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所在的亚洲是一个宗教的亚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房龙在《房龙地理》中说,“欧洲给我们提供了文明,亚洲给我们提供了宗教”。因此,无论做好国内各项工作,还是开展对外工作都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宗教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概莫能外。作为理念、世界观、价值取向宗教从背后、从内里发生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三、古丝路的宗教生态与新丝路的宗教生态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精神之路,所以丝绸之路也被称为“宗教之路”。古丝绸之路宗教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宗教多元化、多样性明显;2、宗教传入主体上采取和平的方式;3、宗教之间总体上可以互相包容、和谐共存。而与之相比,15世纪欧洲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则表现为宗教的一元化和侵略性,所到之处毁灭当地文化、有时甚至消灭土著人口,强制推行基督教。
 
时至今日,亚洲的宗教生态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佛教由于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东亚、南亚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语言,其次是道教、伊斯兰教,三者总体上成为我国同东亚、南亚国家宗教交流的主流。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一直保持和平的性格,东亚的伊斯兰教在各国内也总体上能够吸收当地文化、保持和谐局面。相比之下,中亚国家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十分复杂。新丝路经济带向西连接欧洲经济圈、非洲大陆,向东则连接亚太经济圈。向东西的继续延伸其实就是与欧美相连而涵盖了整个世界,实际上就也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
 
四、 如何发挥宗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政治经济为先导,构造一个跨文化、跨宗教、跨民族、跨地域的公共交往空间。没有文化、宗教、精神、心理上的广泛而深入的相互认同,政治经济实践很难有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充分发挥宗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显得意义尤为重要。 
 
1、强化宗教的交流功能、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我国各宗教稳步开展对外宗教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些对外宗教交流的机制和品牌。总体而言,这些活动还主要是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支持下推动进行的,宏观思维和战略高度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应该在国家战略层面从国家文化战略、国家整体软实力提升的高度进行重新审视。此外还要重视如何发挥好宗教团体在对外交往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宗教团体自身的能力、使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更层次地检讨现行宗教政策的利弊得失,从宪治、法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宗教团体的定位、理顺宗教团体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2、深挖宗教的促和作用、创新宗教对话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宗旨是互尊、包容、合作、共赢,世界各主要宗教的基本宗旨也是追求内在和外在的和平。
 
佛教是我国同亚洲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与亚洲各佛教国家都有着传承关系或友好的交往历史,巩固好这个精神纽带,对促进与这些佛教国家民众的心灵沟通和精神认同非常重要。道教方面,道教是我国的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亚洲有传统影响,目前亚洲和欧美主要国家也都已经建立道教协会。应积极支持我国道教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和道行天下活动,积极支持成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道教联合会,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本土宗教的神韵。儒家文化和民间信仰虽然不是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对东亚、东南亚多数国家有一定影响,应对加强这些领域的交流继续给予支持。伊斯兰教方面,应支持中国伊斯兰教界主动与穆斯林国家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宗教和谐。天主教、基督教方面除了自身继续努力完成中国化、本地化进程外,也应继续扩大对外特别是对欧美国家的交流。
 
目前中国深入参与的已有的跨宗教和平对话机制是世宗和、亚宗和、中宗和系统,应继续积极支持和强化这一促进宗教和谐、世界和平的对话机制并支持在中国召开世界性宗教和平对话会议,也可以考虑创设世界宗教和平对话的新的机制,不断放大中国促进宗教和谐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同时还可以考虑在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基督教领袖论坛等单教宗教论坛和会议中邀请其他不同宗教的代表与会、增设跨宗教对话的议程,放大和彰显中国宗教的包容性,力促宗教对话、宗教和谐,努力创造一个对话、和解、合作的氛围。
 
转自凤凰佛教
http://fo.ifeng.com/a/20170517/44614900_0.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有人排斥非信徒研究基督宗教?
       下一篇文章:中原农村教会的没落已是必然趋势?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