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政治
 
自由主义的宗教渊源
发布时间: 2017/7/7日    【字体:
作者:西登托普
关键词:  自由主义 宗教渊源  
 
牛津大学名誉研究员西登托普:无论经济还是政治,西方世界的影响力都在减退,身份危机也令其备受困扰。自由世俗主义有其宗教渊源,认识到这一点能让西方变得更强。
 
西方正面临危机。中国、印度等国的崛起,已引发经济实力形势的剧变。
 
在政治上,西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活动削弱了其影响力,导致美国不再扮演“超级大国”的角色。但西方的麻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道德危机——或者说身份危机——在困扰着西方。
 
如今有些人不愿意使用“西方”一词,因为担心这个词暗含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历史余毒。但这并非唯一的原因。身份危机还来自伊斯兰教的挑战,这种宗教会让西方的自由世俗主义看上去不够高尚,甚至更糟。事实上,“自由”(liberal)一词有沦为贬义之虞。在欧洲大陆,它的含义不过是市场经济。而在美国部分地区,它正成为“激进”乃至“社会主义”的同义词。
 
但我们若不是自由主义者,又是什么呢?“自由主义”这个说法有时可能显得含糊不清,但它仍是对西方心态和传统的最准确描述。对于西方心态和传统的演变,我们缺乏令人信服的叙述,无法就我们的道德传统起源给自己一个可信的说法。我们内心中认为,自己这种自由世俗主义近乎等同于无信仰。对于这种认知有一种更为高级的表述:我们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以实现“中立”(neutrality)为目标。但这未能公正地反映出西方传统中的道德内涵。
 
对西方发展的叙述通常涉及一个巨大的断层,可用“中世纪”(middle ages)一词概括。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被描述为迷信、社会特权和宗教压迫横行的时代,是自由世俗主义的对立面。历史学家一直倾向于夸大近现代世界和中世纪的道德和思想差距,淡化近现代欧洲和古代(antiquity,指中世纪之前——译者注)的道德和思想差距。
 
在近现代欧洲早期的政教分离斗争中,将古代描述为“世俗”时代——即公民不受神父和专制教会压迫的时代——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但这种叙述没有考虑到一点:在古代,家庭作为城邦的基本组成部分,本身便是某种形式的教会。家长最初既是家庭的治安长官、也是主教,他的妻子、女儿和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地位远低于他。不平等是古代家长制家庭的标志性特征。“社会”被视为家庭的联合体,而不是个人的联合体。
 
是基督教运动最先开始挑战这种认知。保罗(Pauline)新观认为上帝面前众生平等,这种对人类自由及其潜力的发现,创造了一种日后改变“社会”含义的观点。它开始冲击地位不平等的传统,不啻为一场道德革命,也为后来的社会革命奠定了基础。后来,个人逐渐取代了家庭、部落或种姓,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这一过程历时数世纪。到了十二三世纪,罗马教廷主持建立了以道德平等为基础的教会法体系。教会律师认为,法律体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个人(即“人”(soul))。从这一假设出发,教会法学者将古代的自然法教条(“万物各安其位”)演生为自然权利理论,后者即近代自由权利理论的前身。到了15世纪,这些思想动向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即“公会议至上运动”(Conciliarism)),呼吁在教会建立类似代议制政府的制度。
 
这场运动的失败为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后者引发了宗教战争,并导致欧洲各地要求政教分离的压力与日俱增。到了18世纪,这种压力转化为强烈的反教权主义(anticlericalism),改写了西方历史的叙事,从而也改变了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由于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我们未能认识到,正是源于基督教的道德直觉(它以对自由意志的信仰为基础),被用来反击了教会的强迫性主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强制信仰是自相矛盾之说。因此,西方之所以产生了一种基于权利的文化、一种依从原则而非规则的文化,并非偶然。它是我们的一项巨大优势,这从妇女解放和拒绝认为叛教属于犯罪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应当认识到,自由世俗主义有其宗教渊源。认识到这一点能够让西方变得更强,并对人类的对话发挥更大的影响。
 
本文作者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Keble College, Oxford)名誉研究员,著有《“个人”的创生》(Inventing the Individual)一书。
 
译者/徐天辰
 
转自FT中文网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5594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世纪之光(四):信仰之剑
       下一篇文章:神圣与世俗之间:“沙门不敬王者”的再考察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