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立法
 
试论宗教作用于国际关系的途径
发布时间: 2017/10/26日    【字体:
作者:挛颗
关键词:  宗教 国际关系  
 
 
【摘要】当代国际社会中,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之间所爆发的纷争表面上涉及宗教,但实质上总是与现实的国家利益争夺紧密联系。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动荡已经构成了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主要是通过影响一国的内政外交进而作用于点的政策,加之其特有的神圣性和鲍对性,对国际冲突起到了促发和强化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做出简单归纳,并选取其中三种做出具体分析和简要对比。
 
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由宗教纷争引发的冲突和动荡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构成国际冲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国家、文明之间的宗教纷争表面上涉及到宗教本身的利益,然而实质上却总是与现实的经济、政治等国家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对冲突起到了促发、强化和延续作用。那么,宗教到底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国际关系的呢?简言之,宗教作用于国际关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影响和制约一国的内政外交,进而参与和影响国际政治的。宗教的这种作用归纳起来有若干途径:一、宗教左右信众.形成宗教民意,影响内政外交;二、宗教界力量强大,形成教权干政。制约内政外交;三、宗教政权确立,形成教权政治,支配内政外交:四、世俗国家利用宗教为其内政外交服务;五、非政府原教旨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国内和国际政治造成强烈冲击。本文将选取前三种途径做出具体分析。并试比较这三种途径中宗教的作用及影响。
 
一、宗教左右信众,形成宗教民意,影响内政外交
 
正如社会中的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来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愿望一样。一个多数人信奉相同宗教的国家内部也会形成强大的宗教民意。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和外交。这种影响辐射到国际政治层面上就表现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追求的目标与其宗教理念相联系。
 
自上世纪20年代起,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尖锐的敌对关系使得阿以争端成为战后寻求政治途径解决的最为艰难的国际争端。造成双方矛盾的最大焦点则在于两教的共同圣地圣殿山所在的耶路撒冷和犹太人宗教性定居点遍布的约旦河西岸。<圣经>中,当年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立约,将巴勒斯坦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意即巴勒斯坦从历史上就是上帝许诺给犹太民族的乐土。这种“主权神授说”得到了以色列人民的普遍接受.而身在异乡的犹太人彼此之问轻轻的一句“明年在耶路撒冷”则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强大动力。1947年,“全世界犹太人的领袖和发言人”魏兹曼就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建立犹太国这一问题向联合国巴勒斯坦委员会作证说道:“我们选择了这里,我们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人们不能否定自己的历史而改弦更张。”
 
历届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主张也都是出于对其国内宗教民意的考虑。工党政府组建上台后就将“阿隆计划”和“达扬理论”作为其政策支柱。这正是从宗教民意出发考虑,进一步寻求扩大以色列的领土。90年代拉宾政府推行以土地换和平的路线,对犹太人定居点政策做了调整,如停止建立新的定居点、取消定居者购买部分定居点住房的贷款优惠等,但目的仅在于恢复当年工党的战略意图,而无意放慢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谷等地的定居点扩建工程。伴随在领土问题上持强硬立场的正统派犹太教力量的增长,宗教党最终在1996年大选后与右翼民族主义政党结成联盟上台执政, 和平进程密联系。之后的巴拉克政府也并未改变前政府扩建原有定居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主要是通过影响一国的内政外交进而作用于点的政策,大规模定居点住房建设仍然按照原规划进行。不难看出,这类建设在最终地位谈判结束之前不会停止。因为保留大部分定居和强化的作用。本文试对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做出简单归纳,点是以色列各派势力一致赞同的“国策”。有人怀疑部分定居点必将撤离,但同意将所有定居点撤离的人几乎为零,即便是对和平进程持最温和态度的政党或团体也主张。撤小不撤大,撤散不撤聚。”
 
简言之,从国际政治层面不难看出,中东问题的本质在于领土的争夺,即民族争夺各自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这是通过民族利益谋求自身国家政治主权和基本经济利益的现实要求。然而.在宗教信念的作用下,原本尖锐和不易解决的矛盾又增添了神圣和绝对的色彩,这就使得双方难以在与宗教有关的实质问题上达成妥协.造成问题久拖不决。
 
二、宗教界力量强大,形成教权干政,制约内政外交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教权与君主制政权结合最为完善的典型应属现代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从1744年瓦啥比教与沙特家族结成“政教联盟”起,瓦哈比教就扎根于阿拉伯半岛及沙特家族中。可以说。现代沙特以瓦哈比教立国,而瓦哈比教又以现代沙特王国作为其生存的保障。
 
瓦哈比教严格信奉独一的安拉即“认主独一”,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早期的纯洁性和严格性,坚持以<古兰经>和圣训立教;提倡穆斯林皆兄弟,为捍卫“安拉之道”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主张由阿拉伯人肩负起恢复伊斯兰纯洁性的使命,用“圣战”争取半岛统一和民族独立。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统治。瓦哈比教在沙特境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教权规范着整个社会的外在特征,为本国政权的稳定提供保证。
 
从内政方面来看,尽管沙特受到西方世俗教育的影响,但教权仍是保证沙特政权和政治决策合理化的重要因素。在费萨尔执政期间。大臣会议虽然负有管理国家的主要职责,但乌里玛委员会也拥有巨大的政治权力。甚至可以决定国王的政治命运。国王每星期一都要同乌里玛协商。以确保其政策得到乌里玛的认同,从而得以顺利实施。在穆斯林世界中,除了伊朗之外,沙特王国是教权直接进入政权机构.干预政权最为普遍的国家。教权直接参与政治是保证沙特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管理的其他方面,教权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也显而易见。沙特各级司法机构都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执法依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等都以宗教价值观为依据制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费萨尔为宗教文化教育和朝觐活动提供了大量经费。同时。国家还在全社会实行福利政策,让所有的穆斯林都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使群众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
 
在外交政策上,沙特推行泛伊斯兰主义战略,政策较为温和。上世纪5O年代.沙特提出用泛伊斯兰主义抵御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促使建立了伊斯兰会议组织和世界穆斯林联盟,并通过这两个组织扩大沙特对全世界穆斯林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影响。凭借其拥有的巨额石油财富,沙特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
 
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纵观沙特以教立国、教兴于国的历史,其特殊地位和历史决定了沙特历代君主只有坚持和保护伊斯兰教的权威,才能得到广大穆斯林的认可,从而使本国政权得以巩固。然而.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一个国家,现代沙特阿拉伯必须进行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为了使国家现代化顺利进行,沙特政府必须在伊斯兰传统价值观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同样,瓦哈比教欲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适时调整,接受现代意识。
 
三、宗教政权确立,形成教权政治,支配内政外交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中唯一以什叶派第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的国家。它的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为什叶派教徒。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朗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宪法修订后,突出强调了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什叶派教义认为,第十二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是社会独一无二的首脑,自公元874年他从世界上隐遁后,便没有人能合法地取代他,有朝一日他将重返人世,给被压迫者和贫民以赎罪,赐予他们自由。在伊玛目再世之前,宗教领袖穆智台希德负有责任来指导社会。这位领袖一旦被选中,就将具有最高地位。这一教义在伊朗的政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教权来自半神权的基础,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被世俗权威所替代。政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教权领袖有权力指挥信徒们起来反对现有的暴政,并可以将殉教作为向暴政斗争的手段从而获取正义。正是在这样的教义指导下,1979年爆发了由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一举推翻了得到美国全力支持、拥有强大军警力量的巴列维封建王朝。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在一个大国夺取了政权。穆斯林世界的广大信众由此受到巨大鼓舞。纷纷效法伊朗,成立组织。掀起了伊斯兰复兴运动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高潮。
 
霍梅尼上台执政的早期。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并据此确立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内容包括: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的伊斯兰化,实行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对内推行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伊朗。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对外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 ,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在这种教义的指导下,不久便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伊朗完全是由教权主导政权,国家政策都是以教权纲领为出发点和归宿。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当选总统。开始推行温和的原教旨主义政策,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有必要澄清的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非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和阿拉伯世界的衰落有很大关系。近代以来,传统的阿拉伯世界受到欧洲列强的侵略,逐渐沦为后者的殖民地。在穆斯林的心中认为,伊斯兰世界的衰落与穆斯林后代不能谨遵伊斯兰的传统有很大关系,为了寻求本民族自身的现实利益和发展,恢复往昔伊斯兰的荣誉,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古代寻找答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旨在谋求寻找一条和西方文明不同的复兴道路。即在当代所有公共和私人生活中确立和重建伊斯兰价值标准,在伊斯兰法基础上形成国家法律和政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公正和发达的伊斯兰国家和社会,并在国际事务中强调伊斯兰秩序和影响。而恐怖主义是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其行为主体通常是指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常以宗教“圣战”的名义采取行动。可以说.宗教极端主义既是恐怖主义的表层根源,又是恐怖主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宗教极端主义并不等同于国际恐怖主义。可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等同于宗教极端主义或恐怖主义。
 
四、简要对比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三种途径
 
通过例举上述三种途径,下面就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差异作个简要对比。第一种途径。即宗教通过宗教民意参与国际政治。这种宗教因素往往属于核心的宗教价值判断,形成和发源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中。由此所形成的宗教民意往往植根于民众的思想深处.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隐含在冲突之中不易被发现。这在中东问题的焦点“圣城的争夺”中表现尤为明显。宗教通过这种途径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往往是固有的和长期的。第三种途径,宗教通过教权政治支配国家内外政策进而作用于国际关系。这种宗教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就更加显而易见了。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和领导力量的更替。宗教的这种影响往往是相对短期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宗教本身狂热和绝对的特性,这种影响所蕴含的能量之大会在短期内使矛盾爆发和激化。比如伊朗向伊拉克输出革命造成的结果是两伊战争迅速爆发。
 
在教权和政权的力量对比趋于接近的时候,其作用往往表现为双方为获得生存和发展优势互为条件,互为依存,从而使得教权对政权的作用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这恰如第二种途径中现代沙特和瓦哈比教派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相比其他两种途径而言。宗教因素在这种途径中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相对较为积极,但这种积极的作用能否持久则取决于教权和政权两者如何协调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宗教以其特有的神圣性和绝对性等特性,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和制约国家内政和外交。进而对当今全球政治中的突出问题起到促发、强化和延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沃尔特-拉克: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上
海:三联书店,1992年。
【2】殷罡:《阿以冲突一问题与出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3】吕翊欣:《浅谈瓦哈比教与现代沙特王国政权的互动》,陕西
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月,第2O卷第2期。
【4】熊家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湖南师范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
【5】吴云贵:《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
义辨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2(1)。
 
转自爱学术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西方法律传统与宗教
       下一篇文章:对“宗教法”概念的研究成果综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