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案例选编
 
爱国教育与宗教自由(一)麦纳斯威勒校区诉戈比特案
发布时间: 2007/8/17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宗教  
 
 
                      Minersville School District v. Gobitis
                                310 U.S. 586 (1940)
 
    一、案件事实
 
    两名耶和华见证会信徒的在校生,分别为十岁和十二岁,因为拒绝向国旗敬礼,被校方勒令退学。为此,他们的父亲只好花钱送他们去私立学校读书。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们的正当程序权利(children’s due process rights)受到了校方的侵害。
 
    二、本案判决
 
    法庭以八比一的投票裁决,校方为促进国家团结,而要求学生向国旗敬礼,其理由充分。
 
    三、主要意见(由弗兰克福特大法官提供)
 
    本案需要法院权衡耶和华见证会的孩子们的宗教志趣和学校的世俗关怀。“在为宗教宽容的长期努力中,良心的顾虑,不能使个人免于遵守并非针对促进或限制宗教信仰的一般法律。仅仅拥有与政治社会关系相抵触的宗教确信,不能免去公民的政治责任。”要求向国旗敬礼构建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团结。虽然法庭成员可能不认为强迫向国旗敬礼是最好的构建国家团结的方式,但是学校的错误判断还不足以宣布其做法违宪。最后,参加这类宣誓并不必然让学生们脱离信仰,因为在宗教信仰上,他们的父母具有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
 
    四、重要意义
 
    法庭认为,本案是对自由主张和权力主张之冲突的衡平。校方对促进国家团结的关心比学生拒绝向国旗敬礼的权利更为重要。
 
 
    (石飞 编译 )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信仰自由与服兵役义务的冲突与协调 ————兼论《兵役法》第3条的合宪性解释 \赵宗
摘要:宗教信仰自由和服兵役义务的冲突问题,已成为不同法律体系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不…
 
英国在孟加拉地区的传教活动及其影响研究(1793-1857) \黄成凤
摘要:基督教传入印度的历史十分悠久,印度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依旧保持了自身…
 
论宗教在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法治价值 \梁铭明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于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过许多…
 
宣誓的神学基础:以亨利八世时期效忠宣誓运动为例 \王凯
摘要:宣誓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至今依旧被用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场合。在基督教神学…
 
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李松锋 李树忠
宗教作为美国的立国基础,在美国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俗政权的联邦政府如何…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对宗教活动行政许可的界线(五)——默多克诉宾夕法尼亚州案
       下一篇文章:爱国教育与宗教自由(二)西弗吉尼亚州学校董事会诉伯纳特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