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 2023/3/16日    【字体:
作者:枫林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世界文明交流  
 


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110周年系庆活动

“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主讲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郑筱筠

主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王颂

 

20221230日周五晚7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第十五讲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是年度收官之讲,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王颂主持。

 

讲座伊始,郑筱筠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邀约表示感谢,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向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迎来建系110周年、宗教学专业恢复招生40周年表示祝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进一步深化世界交流、探寻文明互鉴之道,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郑筱筠首先从历史发展维度,回顾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个案和历史经验。例如,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天取经、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等事迹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见证。此外,山东“青州样式”的北魏北齐佛教塑像艺术、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等、13-17世纪波斯文化中的细密画代表作《列王纪》也有中国式山水画的作为背景的部分等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表明,世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创新动力。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只有尊重差异,固本培元,以平等包容之心相互学习,才能不断形成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在第二部分,郑筱筠运用个案分析方法,从数字维度论述了文明的数字交流互鉴情况。数字首先产生于亚洲,逐渐在世界各国传播并被广泛在世界各国使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出文明交流的广度、深度和持久度,贯穿于世界文明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例如,古代不同国家对于数字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对于数字及其神秘性的理解更渗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数字表达的丰富性让其成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的公约数。当下,数字不仅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更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发展中,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不断推动文明交流达到新的境界。未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时代将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而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同样亟待各国携手面对。在数字文明新时代,只有加强数字文明建设,加强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让数字文明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部分,郑筱筠基于“一带一路”全球宗教风险理论的理论研究基础,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治理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全球风险时代,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宗教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全球治理难题,需要从全球治理的视角对之进行研究,方能有效地防范或化解全球性宗教风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个大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风险时代的宗教治理是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的必然。就我国而言,在全球化时代,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宗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是提升我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坚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中,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

 

王颂认为,郑筱筠研究员的讲座聚焦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屋建瓴、视野宏阔,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维度,论述了宗教治理和全球化趋势之间的重要关系和未来趋势,以丰富的资料和研究深度体现了我国宗教学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和理论素养。程乐松对郑筱筠研究员应邀开展讲座表示感谢。他表示,郑筱筠研究员的讲座是本年度“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的精彩收官,聚焦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宗教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阐述,希望今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能够和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深化交流合作。


宗教社会学吧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会不是一个灵修跨国公司”——教宗方济各会见刚果及南苏丹的耶稣会士
       下一篇文章:关于犹太难民拯救者何凤山的新小说引发争议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