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关于犹太难民拯救者何凤山的新小说引发争议
发布时间: 2023/3/23日    【字体:
作者:Jordyn Haime/JTA
关键词:  犹太难民 何凤山 《暗夜天使》  
 


曾在二战期间帮助过数千名犹太人逃离欧洲的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从未见过阿道夫·艾希曼 (Adolf Eichmann)(纳粹屠犹主要策划者,战后逃往南美隐姓埋名多年后被摩萨德抓获成为以色列复国后唯一的死刑犯)。

 

但在取材于他生平的小说中,何凤山多次与艾希曼面对面——他的妻子格蕾丝的犹太家庭教师罗拉试图杀死这个大屠杀的策划者,这部小说出自美籍华裔作家维娜·戴·兰德尔(音译)的第四部小说《暗夜天使》。

 

这引起了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的公开反对,她说这本书歪曲了她父亲经历中的一些事实,何凤山的事迹直到去世后,才被其女儿何曼礼公之于世。

 

何曼礼说,“无数人……想以此谋取私利,无论是像这位小说家那样的商业用途,还是政治用途,或者其他。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一直在不断抵御这些机会主义者。”

 

这场争论给这部本月出版的小说蒙上了阴影,并重新引发了长期以来关于真实在历史小说中的重要性的争论——尤其是在关于犹太大屠杀的故事中。

 

《暗夜天使》以何凤山和他的妻子格蕾丝冒着生命危险为犹太人发签证为主线,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离德国和奥地利来到上海。格蕾丝,小说的叙述者和主要人物之一,取材于何凤山第二任妻子的同名,她在德奥合并后并不在维也纳——1938 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那时,凤山已经把格蕾丝送去了布鲁克林,她从未亲眼目睹纳粹统治或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事迹。

 

书中的其他几个事件,包括格蕾丝与一名试图暗杀艾希曼的犹太女人的友谊,以及她染上吗啡成瘾,都是完全虚构的。

 

上个月,何曼礼在《中国日报》的一个专栏中首先瞄准了这本书。她写道,这部小说“利用真实姓名、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和地点,本质上是一部以大屠杀为主题的情节剧。”

 

“在网上评论中,读者说他们很高兴了解我父亲和这段历史——当然,除了他们学到的不是真正的历史,不是我父亲的,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她写道。

 

维娜·戴·兰德尔和她的出版商 Amazon Publishing 没有回应多项置评请求。维娜·戴·兰德尔将这部小说献给“何凤山、他的家人,以及维也纳及其他地区的所有天使”。该书包含一份免责声明,表明其内容是虚构作品,是作者想象力的产物。但这对一些读者来说并不令人满意,包括上海的一个民间组织——老上海Historic Shanghai 的联合创始人蒂娜·卡纳加拉特南 (Tina Kanagaratnam),她的图书小组阅读了以上海为背景的兰德尔的小说。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历史人物,你必须把历史弄清楚。否则,就创造一个虚构的角色,”Kanagaratnam 告诉JTA《犹太电讯报》。“这是为不了解历史的人写的,但正如曼礼所说,那很危险”

 

《暗夜天使》在亚马逊上积累了数千条正面评价,并得到了全国各地犹太组织的推广。两周前,犹太图书委员会与平板电脑杂志和纽约市犹太博物馆合作,将与兰德尔和记者乔纳森·弗里德兰一起举办一场活动,探讨“事实、虚构,以及它们之间有时模糊的界限”。

 

维娜·戴的书为占据这一模糊领域的一长串大屠杀故事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故事可以追溯到该类型的早期。例如,许多读者认为,1960 年代大屠杀小说的关键作品《画鸟》是根据作家耶日·科辛斯基 (Jerzy Koszinski) 在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改编的;其实不是的。长期以来,学者和书商一直在纠结于将 Elie Wiesel 的《夜》称为回忆录还是小说,以及在美国课堂上教授时这种区别是否重要。

 

这场斗争已经扩展到关于谁可以讲述大屠杀的哪些故事的问题。2014 年,《国土报》记者朱迪·马尔茨 (Judy Maltz) 对加拿大企鹅公司和作家珍妮·维特里克 (Jenny Witterick) 提起诉讼,指控维特里克的小说《我母亲的秘密》抄袭了马尔茨关于她家人在二战期间获救的纪录片,法院以版权保护不适用于历史事件为由作出了对维特里克有利的裁决。

 

曾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并于 1981 年帮助创办了中国日报的记者何曼礼的使命是澄清父亲何凤山的故事。1997 年父亲去世后,她开始研究父亲,同时撰写他的讣告。他 1990 年的回忆录中有一句话回忆起“拯救了谁知道有多少犹太人”,这激起了她的兴趣,并导致她花了 25 年的时间来记录她父亲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

 

他不顾本国政府和德国政府为数以千计受迫害的犹太人签发上海签证的故事此前鲜为人知,甚至连难民自己也不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见过凤山。

 

2000 年,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和纪念机构 Yad Vashem 将冯山的研究成果授予“国际义人”称号,这是对那些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犹太人的人的荣誉。从那时起,他的故事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今天,从以色列到中国再到意大利,世界各地的纪念碑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何曼礼说,维娜·戴·兰德尔在她的书出版之前和已经写完之后曾多次联系过她。据曼莉说,兰德尔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寻求她对这本书的祝福,说“大屠杀的历史和你父亲的历史现在正在被遗忘”,并补充说她想帮助传播这段历史。何曼礼也正在写一本关于她父亲的书,她说她拒绝回答。

 

“我以前曾被这样的事伤害过,”曼利告诉 JTA,“我立刻知道这不是我想参与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会支持。”

 

在与 JTA 分享的一封电子邮件中,Randel 回应了何曼礼的评论,她写道她“非常尊重何凤山博士及其家人。听到如此强烈的负面批评,我感到很惊讶。看到我的尊重姿态被如此敌对地看待,我感到很困惑。如果何曼礼女士想和我说话,我随时可以。”

 

根据维娜·戴·兰德尔网站上的简介,兰德尔 24 岁时从中国来到美国,成为“第一位将中国二战期间与上海犹太侨民交织在一起的亚裔美国小说家”。

 

维娜·戴·兰德尔之前的小说《上海最后的玫瑰》讲述了一位中国妇女爱上了居住在上海犹太隔都的德国犹太难民的故事,该犹太人隔都是二战期间 20,000 多名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居住的禁区,在当局的残酷监督下占领该地区的日本官员。在该书 2021 年发行前的采访中,兰德尔回忆起她住在贫民区所在地区附近时听说过犹太难民。

 

移居美国后,她嫁给了一位美国犹太人,并在波士顿抚养着两种文化的孩子。她说,《上海最后的玫瑰》的灵感来自于她对上海历史的兴趣,以及向她的犹太家庭致敬的愿望。

 

她在 2022 1 月接受《今日世界文学》采访时说:“我认为上海犹太人的生存也是一个关于我们作为不同种族和人类如何闪耀并战胜战争和逆境的故事。”

 

但其他非常熟悉何凤山故事和上海犹太历史的研究人员和作者告诉 JTA,《上海最后的玫瑰》也包含历史不准确之处,包括对真实人物的歪曲,例如被称为“东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犹太商人维克多·沙逊,以及第一位联合分配委员会JDC女性代表劳拉·马戈利斯。

 

这本书还包括一个名叫戈亚的角色,被描述为“一个无耻的犹太人……不知何故赢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事实上真正的 Kano Ghoya(狩野合屋)不是犹太人,而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残忍日本军官,他自称为“犹太人之王”,并且“因对贫民窟居民的不人道待遇而臭名昭着”。

 

Kanagaratnam 说,2021 年,老上海的书友会阅读了《上海最后一朵玫瑰》,并邀请 Randel 举办了一场活动。Kanagaratnam 说,当事实问题引起她的注意,特别是将 Ghoya 定性为犹太人时,该组织对兰德尔的回应不满意。

 

维娜·戴·兰德尔的小说只是普通大众对上海犹太难民故事日益关注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1992 年以中关系正常化和大屠杀纪念馆承认凤山之后,两国政府都在宣传历史,有时会歪曲事实,以推动对战时历史的不同叙述。

 

过去几年,关于上海犹太难民故事的新书和其他媒体改编作品激增,例如音乐剧《上海奏鸣曲》(2022 年)和小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飞翔》(2019 年)、《我们之前的生活》(2019 年)和“世界及其所拥有的一切”(2023 年)。其他电影和书籍即将出版。

 

Kanagaratnam 说。“我认为作者需要承担责任。但老实说,我也责怪出版业,因为事实核查员在哪里?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用谷歌搜索。”

 

Jordyn Haime/JTA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下一篇文章:《北美临床佛教宗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序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