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经典与仪式」云端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
2024年3月29日晚8点,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道教的经典与仪式”云端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Zoom会议室准时举行。本场讲座的题目是“江西现存道教上章仪诀抄本《章秘云路》解读”,主讲人是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赵允嘉同学,主持人是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文龙先生,特邀嘉宾是台湾辅仁大学宗教系副教授张超然先生。海内外学术界、道教界的70多位学者和道长在线出席,旁听了这场讲座。
赵允嘉同学首先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介绍了上章仪式的历史源流及重要仪式经典。上章仪式,简称“章仪”,源出天师道,是最早的道教仪式类型之一,也是中古道教仪式的基本类型之一。至东晋末刘宋初古灵宝经出世,章仪被吸纳入灵宝斋仪之中。由于灵宝斋的仪式程序成为此后绝大部分道教仪式的主干和核心,即便当代道教已不单独举行上章仪式,但是上章拜表的仪式节次却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道教科仪中。中古时期与章仪有关的重要文献包括:可能出自汉中时期的《千二百官仪》之佚文及其南朝改编本《正一法文经章官品》、汇编南北朝至隋唐上章仪规和章文模版的《赤松子章历》、融合章仪和醮仪的《元辰章醮立成历》,以及《登真隐诀》卷下“入静”“章符”两个条目等。蔡雾溪(Ursula-Angelika Cedzich)、黎志添、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程乐松等学者都曾根据这些文献研究过中古时期章仪的仪式程序或结构,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吕鹏志、张超然等学者则对章仪中具体的仪式节次做过更深入的讨论。总的来讲,章仪的仪式程序包括发炉、出官、读章、操复、存思、复官、复炉等七个基本节次。本场讲座主要讨论的是近世道教上章仪式中“存思”(或称“拜章”)这一节次。
赵允嘉同学指出,学界对近世章仪的研究较少,或是对当代道教上章仪式所做田野考察记录,如刘劲峰与道士易松尧曾介绍过2010年江西萍乡老关镇举行的太平清醮,其中包括两次上章仪式;或是对现存上章仪法抄本阐释解读,范华(Patrice Fava)曾初步解读过刘劲峰、易松尧披露的上章仪诀抄本《章秘云路》,又如主持人陈文龙曾展示并解读过一幅越南民间上章仪式图卷,类似图卷被越南学者称作《引香路》。赵允嘉同学本次汇报的内容,也正是在刘劲峰、易松尧、范华三位前辈所做研究的基础之上,更细致地对《章秘云路》这部上章仪诀抄本加以解说。
其次,赵允嘉同学介绍了易松尧道长所属道坛玉虚显应坛,以及此道坛历代传承的抄本《章秘云路》的基本情况。清风观玉虚显应坛已传承至少九代,传承有多部清代及民国的道教科法抄本,其中年代最早科本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张法正所抄的《灵宝太极炼秘》。《章秘云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何怀德抄,抄本尾页前有跋文记叙了何怀德誊抄此书的时间,及其传度、受箓之事;封面有标题“章秘云路”四字,另贴纸称“易松尧(奏名)利亨”,据此道坛所传承的其他数种手抄科本、法本推测,封面中央或原题作“何怀德(箓名)元真”。抄本正文共三十六面 ,前十八面为拜章存思之法,后十八面为上天呈章所经天界宫府的路线图,题名“呈章飞行三界之图”(后文简称《呈章图》) ,二者是一一对应的口诀和图示。随后,赵允嘉同学还简略展示和介绍了几种他收集到的与《章秘云路》类似的上章仪法抄本。
最后,赵允嘉同学逐步解说了《章秘云路》所载《呈章飞行三界之图》。他将此图按内容划分为四部分:①道士在静室中俯伏存思,②道士元神越过罡风浩气抵达阳晶天门,③道士元神途径欲界、色界、无色界,④道士元神越过三界抵达正阳天门后,参谒天界各宫府并最终向三清或玉帝呈递章表。《呈章图》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除“存思”这一仪式节次外,还展现了“启师”“出官”两个仪节。这两个仪节安排在“存思”之前,《呈章图》中与之相应部分列出了大量地方神、静室之神和道士身中吏兵的名号、服色。在早期道教仪式手册中,道士在发炉和出官仪节中均须召出身中吏兵,在发炉仪中,这些吏兵的一大职能是关启里域真官等地方神和静室之神。但在杜光庭整理的相关科仪流行之后,地方神也成为道士在仪式中直接召唤的对象。在《呈章图》第二、三部分,欲界、色界、无色界后分别是阳晶、洞华、正阳三天门,三天门又依次对应了周、葛、唐三元将军。虽然这一对应关系已见于不少唐代道书,但与《赤松子章历》“存思”条所载存思拜章之法有着显著区别。在这二部分中,《章秘云路》的文字内容与《呈章图》所示图像间存在一定出入。赵允嘉同学认为,《呈章图》中将二十八宿与三十二天交替排列的图像,或与“元纲流演”之法有关。“元纲流演”一语出自《度人经》等古灵宝经,原指道炁演化为三十二天之义。至宋代成为一种存思步纲之法,并被纳入宋代灵宝拜章仪式中。《呈章图》第四部分描绘了道士元神进入正阳天门后,依次拜谒天界宫府,最终向玉帝或三清呈递章表的历程。《呈章图》四部分图像所展示的存思路线,不仅仅是由“欲界—色界—无色界—天界宫府”的路径,同时还对应了三条不同的人体路径,这三条路径分别对应了从道士元神出发(足跟)至最终呈章(脑顶)的路径、从欲界(口)至紫微宫(眉)的路径,以及在眉间存思三天门(三元将军)的位置。
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张超然教授认为《章秘云路》抄本的社会和仪式脉络清晰可循,是一个可靠的研究切入点。针对这一抄本,不仅可以探讨章仪的历史演变,实际上可以拓展的面向非常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面向是,从抄本可以看出,随着道教历史的发展,道教对于宇宙和天界的想象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道教的仪式活动中。《章秘云路》抄本中呈现的天界和宇宙观念,迭加了从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直至紫微垣的星象,灵宝经中三界、三十二天、四梵天的观念,以及多种宋代新道法中出现的天界宫府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与《赤松子章历》“存思”条所载存思过程已经非常不同。张教授建议赵允嘉同学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横向对比其他现存章仪抄本,探讨近世道教的宇宙和天界观念。张超然教授还指出,结合刘劲峰教授此前的论文可以发现,2010年江西萍乡老关镇太平清醮中的章仪应是朝科的一部分,其前后节次的仪式结构与灵宝自然朝基本一致。张教授还提示,除了赵允嘉同学提到的“元纲流演”,不能忽视《章秘云路》与“九灵飞步”间的密切关系,这一点在赵同学收集到的其他章仪抄本的题名上也可轻易发现。此外,张超然教授还谈及了《千二百官仪》与《三百大章》的关系、《赤松子章历》“存思”条的断句和解读、紫微讳、元命真人冠等问题。参会嘉宾吕鹏志教授又就“操复毕”一词的含义、三十二天的分布、“土地里域真官”的断句和含义等问题与张超然教授、赵允嘉同学展开讨论。最后,主持人陈文龙教授也指出,近世道教章仪抄本对中古道教经典、宋元新道法迭加吸收,故而抄本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此外,陈教授也简要解释了道教章仪和内丹术的结合问题。
道教和宗教史研究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