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京族哈节
发布时间: 2024/6/21日    【字体:
作者: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关键词:  京族哈节 海神  
 


京族哈节

 

京族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流行于广西京族居住地区的传统节日。

 

京族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01

 

历史渊源

 

关于哈节的历史渊源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02

 

艺术特色

 

主要活动

 

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万尾、巫山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日,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然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欢庆。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哈亭位于村边,以上乘木料建成,坚固美观。哈亭正堂设有神台,上供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如“镇海大王”“陈朝上将”等)和祖先牌位。

 

哈节活动可分为以下环节: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听哈”。

 

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领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干干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看哪家养的猪最大就选他的。这头猪用来祭神之后,只把8斤猪肉分给众人吃,其余的由“养象”户自行支配。

 

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祭祀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主祭者带领人们迎接来自海上、天宫各位神灵、祖先进入神位,读祭文,紧接着是向诸神敬酒和献礼。在祭祀之后进行娱神的过程中,表演内容不但穿插了人们喜闻乐见、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诗词演唱、历史故事说唱等,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6~8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个男子叫作“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作“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姝”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3天,歌的内容包括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文化特征

 

京族作为海洋少数民族,以“渔业”为主要生计来源,他们对大海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每年渔季结束,京族人都要在各自的村子举行盛大的庆典来感谢大海的无限恩泽、感激“海神”和祖先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富足。京族人民主要通过以“集体祭祀”和“唱哈”这样一种质朴、自然流露的“原生态”方式表达他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存在意义的认知,以其崇尚大海、信仰神灵、感恩生活的渔家情怀赋予了京族哈节充满生活气息的原生态文化价值:

 

一是表达对大海的敬畏之心。浩瀚的大海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海洋资源,京族人世代以海为生、以渔为业得益于大海的无限恩泽,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大海的敬畏之心,并且将这种敬畏之心鲜明地体现在哈节当中。在哈节最为重要的迎神仪式当天,京族人身穿节日盛装,用最好的祭品庄严肃穆地到海边把“镇海大王”迎回哈亭拜祭,前往祭拜的民众言行举止都十分端庄得体;

 

二是表达对“海神”和祖先们的感恩之情。从京族哈节的由来可以看出京族是一个信仰神灵的民族,京族人相信能有今天安居乐业的生活离不开“海神”的恩德和艰苦创业的祖先们的荫佑。在哈节期间,京族人把各路神灵“迎接”回哈亭之后,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来表达他们对于“海神”和祖先们的感恩之情;

 

三是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作为京族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唱哈”几乎贯穿于哈节期间各项仪式活动,京族人通过用朴实无华的歌声来歌颂先祖们的丰功伟绩,诉说渔家人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展现渔家人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表达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祀神灵、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了解京族哈节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的全部过程,从中可解读哈节作为海洋文化的积淀。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人性、文明与法律观念的起源 \丹尼斯•罗伊德
也许这是令人费解的事,在我们开始探讨法律的理念以前,首先提出法律是否真正必要的问…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江西现存道教上章仪诀抄本《章秘云路》解读
       下一篇文章:公私观念视角下一座乡村祠堂的诞生——基于对鲁中地区大窎桥村的个案考察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