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现代日本的缔造
发布时间: 2024/8/2日    【字体:
作者:叙拉古之惑
关键词:  现代 日本  
 


文摘

 

德川幕府为什么会倒下?

 

一夜之间苏联在出乎众人意料的情况下解体了,这件发生在我们的时代的大事,为我们思考日本19世纪历史时屡屡涉及的一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和对手相比,幕府拥有更多经验丰富的人手,能拿到更好的资源,听到更为高明的意见。倘若幕府军指挥官的表现能比 1868 年伏见鸟羽一战时的更加熟练敏捷,作乱的萨摩和长州军队就很难一直闹下去。将某些藩厅彻底洗牌,连带抵抗派领袖切腹自杀,本可以令德川统治的裂痕被遮盖一段时间。但幕府没能做到,由此引起各藩相继效仿,让幕府维持旧秩序的努力付诸东流。

 

某种程度上,旧秩序在外交危机的挑战下是不可持续的。幕藩制度没有足够的凝聚力来支撑自己成为现代国家。但在最后关头,幕府为了凝聚幕藩,认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庆喜执政最后几年里实施的改革措施,长远来看或许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至少在地区上是可行的。由于担心改革成功,幕府的敌人开始紧急行动。1867 年,英国翻译佐藤爱之助在和萨摩藩某个领袖的通信中写道:“我暗示西乡[隆盛]不可错失革命之机。横滨[神户]一旦对外开放,大名可就没机会了。”

 

有人或许会疑惑,重建制度真的可行吗?推行现代化的政权很少能活到收割成果的时候。苏联领导人察觉到,哪怕小心翼翼地开通口岸、放宽管控,都会随时催生出一股不可逆转的势头。这一点,幕府也发现了,在它试图要求恢复参勤交代制度的时候。改革刚开始时可能会疏远一批忠实拥护者(这里指江户的谱代大名),反对者也会乘势攻击。而且,事实证明,外样大名由于长期被排斥在政务圈子之外,已经没能力承担起合议者的角色、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他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的相对利益。幕府的谱代大名也没什么两样,他们脑袋里装着的都是地方预算和改革的具体细节。19 世纪60 年代,所有大名都意识到自己驾驭权力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那些从小就看不起平民智慧和价值的武士,这时也不得不开始留心底下的人。幕府实力最强的部队里有一些从来不行动,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要监视百姓动静。

 

幕府的领导权同样处于分裂状态,一部分人长期待在京都以了解政坛实况,另一部分则留在江户,时刻注意着外来威胁。连末代将军自己也不愿意承担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且前路渺茫的角色。将军及其以下的所有人都丧失了意愿和决心,因为他们自己也在怀疑现存秩序能否维系下去。

 

但在朝廷的光环和魅力下,新的联盟体或有形成的可能。这不是君主个人的意愿所能控制的。哪怕孝明天皇对签署条约百般愤怒,在幕府和眼前的其他替代性选择面前,他似乎还是倾向于前者。随后继位的明治天皇虽然“授权”推翻了幕府,但年纪太轻,还不具备影响局势的能力。与此同时,朝廷作为一个机构或者说社会圈子,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才干之士,他们的不满和洞察是非的能力,为明治维新的领袖提供了必要的合法性和影响力。但看到执政者权力旁落到如此地步,还是令人颇为吃惊。将军家定、家茂从来没有掌过权,至于庆喜,即便最好的时候,也是苦恼缠身、举棋不定。朝廷这边,面对一批卖力“效忠”自己的人,孝明天皇深感不安,而明治天皇因为年纪还小且新近登基,还不能参与其中。实际上,每个藩的领导权都掌握在某部分官员手中,他们奠定政策的基调,对其他藩的同辈保持警戒,“辅佐”他们的主君处理国内事务。这群人里,谁性格够坚毅、谁能获得军事援助、有决心,谁就能赢。

 

“维新”运动本身是一场政变,革命仍在后头。外国势力出现所引发的危机如投下一颗炸药,最终导致幕府的垮台。

 

詹森的日本现代史观有两个颇具价值之处。其一,他拒绝孤立地将日本看作封闭的岛屿……他认为,日本的政治演变几乎总是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比如,佩里的舰船、西方殖民主义、俄国的扩张、1929年世界股票市场崩溃,等等。其二,他力求展现日本的自由主义始终是有机会的,独裁和战争不是日本武士的本能和必然结局。——伊恩·布鲁玛,《洛杉矶时报》书评

 

要回答……现代日本的问题,詹森的历史著作是绝佳指南。本书集五十年研究之大成,将壮阔的广度与生动有力的逸闻结合。它的平衡感也令人钦佩,虽然詹森对日本的喜爱显而易见,但他对日本一些傲慢无情的领导人的批评是严厉的。——杰弗里·欧文,《星期日电讯报》

既重视延续也重视变革,在深厚的传统背景下,作者聚焦于三个痛苦剧变时期:德川幕府、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美国占领时期。本书提供来自作家、政治家、实业家三者的声音,这尤为重要,难以想象还有比这更广泛的研究。——简·达利,《金融时报》

 

詹森总是在政治舞台背后审视文化和社会发展。他通过叙述具体日本人的经历,避免了抽象的理论化,使叙事具有强烈的人性色彩。——《外交事务》

 

【作者简介】

 

马里乌斯·詹森(Marius B. Jansen),哈佛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日本史、中日关系史专家。1969年创立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1999年成为首位获得日本“文化功劳者”称号的外国人。曾主编《剑桥日本史》,代表作有《日本人与孙中山》《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日本的世界观》《现代日本的缔造》等。

 

【内容简介】

 

何谓“现代日本”?其萌芽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其间的每一个节点,是独一无二,还是令人有所共鸣?从支离破碎的群雄混战之地,到20世纪末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

 

这是一部横跨四个世纪的日本史巨著,以1600年关原之战为起点,直达20世纪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剑桥日本史》主编马里乌斯·詹森以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线索,带领读者走过江户、明治、昭和、平成时代,环环相扣地探讨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军事与外交,揭示现代日本如何在改变、抗争、革新中诞生。德川幕府强权统治的建立,佩里准将迫使日本开埠,日本在“二战”中战败,这三者先后开启过日本历史上三个痛苦剧变的时期,作者精准捕捉到其间的关键人物与重要事件。从被迫打开国门,到主动求新求变,再到疯狂对外扩张,这些行为无一不是国际社会及日本国内各种力量博弈、不同思潮冲撞的结果。

 

这部视野广阔、包罗万象的作品还呈现了日本的文学艺术、社会风貌、百姓生活,作为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亦使本书的叙事更具意趣与人性色彩。

 

【目录】

 

前言

致谢

关于名字和罗马拼音的说明

第一章 关原之战

第二章 德川政府

第三章 对外关系

第四章 身份群体

第五章 城市化和交通

第六章 大众文化的发展

第七章 教育、思想与宗教

第八章 改变、抗争、革新

第九章 对外开放

第十章 德川幕府的倒台

第十一章 明治革命

第十二章 明治国家的建立之路

第十三章 大日本帝国

第十四章 明治文化

第十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日本

第十六章 大正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第十七章 侵华战争

第十八章 太平洋战争

第十九章 吉田时期

第二十章 主权恢复之后

推荐阅读书目

注释

图片出处

索引

 

叙拉古之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古代日本的战争观批判——以“记纪”神话为中心
       下一篇文章:亚述和以色列:《申命记》政治理论与韦伯和沃格林的接受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