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试论伊斯兰金融经济思想
发布时间: 2009/12/17日    【字体:
作者:殷剑 吴娜
关键词:  伊斯兰 经济思想  
 
 
                                         殷剑 吴娜

 
[内容摘要] 伊斯兰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斯兰宗教和世俗事物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伊斯兰经济逐渐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大潮之中,并创建了开放的金融体系,但伊斯兰经济思想中许多因素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上尚与全球化相悖,使伊斯兰经济陷入发展与宗教的两难之间。研究和揭示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对于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宗教;经济思想;利息;义利;发展
 

    伊斯兰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斯兰宗教和世俗事物相结合的产物,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伊斯兰经济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开始全球化,但伊斯兰经济思想始终有许多理论和文化背景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述世界普遍关心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与其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和“利息理论”
 
    1. 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制定了人类经济生活的明确框架,能够并且已成功地为伊斯兰经济提供了理想的模式。从整体上看,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宗旨是从经济上引导人们向善,通过伊斯兰宗教思想及其引申出来的经济理论和法律规定来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最终达到经济运行的均衡状态、分配的正义以及使经济服务于伊斯兰的最高目标。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圣训经》等经典中阐述的与贸易和经济等相关的制度、规定、命诫。这些制度、规定、命诫是伊斯兰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二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伊斯兰经济在融入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众多伊斯兰学者、经济专家对有关经济问题的经典论述。在伊斯兰经济思想中,核心问题是财产权问题。伊斯兰教认为财产所有者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所有者,真正的实际占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还是人类。“天地的库藏,只是真主的。”真主是一切财富的所有者,世人对财产的权利只能是一种占有权,而且这种占有是暂时的、相对的,是受真主的托付而替真主在世间掌管的。所以伊斯兰经济思想中主张财产占有权的合法与合理取得,反对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允许敛聚和囤积财富,避免导致社会中的贫富悬殊。在财产的分配权方面,伊斯兰教认为财产的终极分配权属于真主。在伊斯兰经典经济思想中,从人人都平等享有安拉所赐予财富的权利和原则出发,主张对贫穷者、残疾者等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给予帮助与救济,并鼓励农业发展。

    2. 伊斯兰教的“利息理论”。自从1969年世界伊斯兰大会提出要建立伊斯兰银行的建议后,绝大多数的伊斯兰国家都设立了自己的伊斯兰金融机构,并在欧美等非伊斯兰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金融和投资的业务,这些伊斯兰银行在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与其他非伊斯兰国家的银行相比,伊斯兰金融机构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这与伊斯兰宗教的利息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伊斯兰教“利息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反对利息,禁止不当得利。伊斯兰教的经典规定:安拉“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这成为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基本原则。在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利息被界定为一切非生产性或不含有价值创造、生成过程的收益或资本增值。违反此原则的一切收益,为被禁止的不当取利。

    (2)驳斥把利息看作货币市场价格的西方流行观点。认为唯有劳动创造的产品才有使用价值、商品价值和价格,货币资本不属商品,没有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价格,更不可能以利率的形式作为价格机制。

    (3)主张借贷双方共担风险、共分利润。认为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借贷关系,明显有利于贷方而有损于借方,借方不论经营效果优劣,必须按期偿还本息,而贷方不担风险,一本万利,是不公平的。

    (4)提倡储蓄,反对囤积财富。认为储蓄是为r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保障生活需要,但为利息而储蓄则为不当行为。界限在于一个人选择消费还是储蓄,应顺其自然,即根据本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而定,而无需以利息刺激储蓄,以免因贪欲把正当储蓄变为追逐利息、垄断财富的手段。

    (5)以伊斯兰银行等方式来代替日前通行的借贷关系。伊斯兰银行应该是“无息”银行,银行对活期储蓄不付利息,对定期储蓄,付予银行投资经营所得利益的一部分,以此代替传统的存款制度。
 
    伊斯兰经济利息理论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反对截取不义之财,在伊斯兰教的传统经济思想中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有力地解释利息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对于西方经济思想中将利息看作是对存储的回报,伊斯兰经济认为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认为利息和借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且资本自身并没有生产性,资本的回报要依靠利润和损失来决定,资本在投资时既有可能产生利润,也有可能出现损失,所以资本本身并不能说明一定能够产生利润,而利息的多少是提前就预先决定的,把支付利息的原因解释为贷款有可能获得赢利是不科学的,也是牵强的。
 
    在伊斯兰经济思想中认为,利息有可能导致社会出现贫富分化,鼓励人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他们甚至认为利息的存在与高利贷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放贷者无需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轻易获得利益。而且利息理论有违伊斯兰宗教中“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的一贯思想,属于“多拿多要”行为,是和圣经中所提倡的等量交换的原则相违背的,是一种不义的行为。伊斯兰经济理论中更加倾向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勤恳、俭朴的劳动和生活获取财富。
 
    二、伊斯兰经济思想中的义利思想
 
    伊斯兰经济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中的“义利思想”,伊斯兰教在允许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鼓励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伊斯兰教巾既反对极端的利己主义,也反对纯粹的利他主义,强调个体和集体的协调发展、在伊斯兰的经济思想中“义”是为了抑制对物质利益的过度和不合理追求,而“利”则是保证人们追从更高精神境界的物质基础。伊斯兰教认为,求利是人的本性之一。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利益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是中性的,关键是求利的手段以及获利之后的消费 利已是经济活动中的原始动机,给经济活动以动力,并使人类受益。因此,除非禁止经济活动,否则利己的行为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的。只能以一种力量来制约利已的行为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将其规范在“利已”而不“损人”,“利已”也“利他”的互利范围,减少交易冲突。保持经营秩序,而实现这个目标在伊斯兰经济中主要是靠道德,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守“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仁慈”的原则,反对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资本主义的经济准则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和努力方向,也反对现代经济领域中强调的自由竞争。伊斯兰经济思想认为利益最大化违反了人类善良的自然本性,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完美的自然和谐,是造成社会动荡、资本私有、人们生活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经济思想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伊斯兰经济思想中所蕴涵的这种道德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当时的阿拉伯人商业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和普遍,对商业行为和经营秩序的规范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古兰经》中对商业、金融等经济活动作出了基本的道德要求《古兰经》被称为伊斯兰的商业圣典,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观念,强调了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和诚实,并被视为信仰的责任,是典型的伊斯兰教中善行的代表,在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具有神圣的意义。所以伊斯兰经济思想一再强调道德伦理在经济交往中重要性,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对他人和集体经济利益的关注,推行福利经济的发展模式,把“公正”当作经济发展的核心政策。
 
    三、伊斯兰金融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造成伊斯兰金融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伊斯兰金融机构并未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金融管理经验来面对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所以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时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不仅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接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和股票等作为自己的流动资产,甚至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银行参与到许多国际重要的金融活动之中。其次,由于伊斯兰国家受宗教思想的制约和影响,科技发展缓慢,尤其是象计算机这样在国际金融领域中有着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的核心技术发展缓慢。在参与国际金融领域的信息革命中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不能适应本国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几乎所有的伊斯兰金融机构都是在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原则下开展日常业务,它要求伊斯兰银行的各项业务必须满足伊斯兰宗教的基本精神。比如对于佣金、利润等方面的规定不仅十分繁琐、冗长,而且处处充满限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在伊斯兰经济中,对借贷方式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投资必须是以货币的形式实际交付给借款人,从而限制了众多业务发展的可能性。第四,虽然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都宣称天下穆斯林是一家的宗教思想,但是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对许多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精神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各国发展金融经济的决心也存在差异。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彼此的活动准则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在与西方经济的国际竞争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调节和指挥,从而也制约了其各自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把剑群:伊斯兰银行与金融业融资方式[J],阿拉伯世界,1997,(3).
[2]李艳枝:浅析伊斯兰银行和金融机构[J],阿拉伯世界,2003,(4).
[3]刘天明:伊斯兰经济思想[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转载自:《价格月刊》2007年第12期总第367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与经济增长:一项研究综述
       下一篇文章:“温州模式”中的礼仪经济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