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内容提要] 文章在介绍了中亚地区宗教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中亚地区宗教的复兴和发展分为4个阶段。这一地区宗教复兴、发展的阶段性与各个时期以经济为基础的国力相关,而宗教极端势力与该地区经济发展呈负相关。
关键词:中亚;宗教问题;经济动因
一、中亚地区宗教现状及其特点
中亚地区的宗教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发展迅速,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对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中亚国家的主体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现在政府要职大部分为主体民族干部担任,从而这些国家干部制定的政策不可避免地要受伊斯兰教义的影响甚至支配。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中亚五国宗教团体数目和信仰人数猛增,宗教教育机构猛增,清真寺和其他寺院越建越多,各国领导层对宗教活动的支持力在上升,国家总统、各级地方官员进出寺院、发表讲话、会晤宗教人士等都在增多。
2.外部势力插手中亚地区宗教事务严重,这一地区已成为外国宗教团体发展势力竞赛的舞台。比如在哈萨克斯坦将近40种宗教信仰中,只有伊斯兰教多少还是国家控制和支持的,并且其数量还不断增加,根据中亚各国的法律,在本国宗教团体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国外帮助而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这是中亚五国宗教团体均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借此开展深人而广泛的宗教活动的根源。
3.各种宗教在同一地区竞相发展。在中亚地区不断扩充自己队伍和势力的宗教团体还有从韩国输入的全福音教会、福音基督教会等,这几年加入基督教的妇女和孩子愈益增多。在基督教派积极活动时,伊斯兰国家并不坐视不顾,他们利用和中亚国家宗教方面的关系及金钱的富有,利用中亚国家宗教团体资金上的短缺,利用普通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以及对国外的崇拜心理,采用各种办法极力企图把中亚拉入伊斯兰阵营,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如上所述,他们出钱建寺院,办伊斯兰启蒙班和进修班教育孩子,举行慈善活动。沙特阿拉伯在哈国的科什卡拉塔清真寺以每人每月500坚戈助学金吸收了150名孩子学习,科威特的一个名为“亚洲穆斯林委员会” 的组织对哈国近30个清真寺给予了资助①。伊朗政府也拨巨款支持中亚国家发展伊斯兰教育,帮助修建清真寺,鼓励这些国家穆斯林去伊朗学习。伊朗决定每年出资帮助370名塔吉克斯坦穆斯林学生到自己国家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帮助塔吉克斯坦修建清真寺和经学院,并免费送塔吉克斯坦穆斯林去麦加②。土耳其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热心帮助中亚国家进行宗教复兴活动。现在中亚国家有很多青年人在穆斯林国家学习。可见,今天的中亚地区正在变成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争夺的场所。
另外,因中亚各国内同信仰的各种组织、团体之间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以及当地宗教上层人士知识缺乏和贪财等原因而导致的纠纷也在增加,使中亚地区的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化。
4.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由北向南节节加剧。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蓬勃发展和政府取消对宗教的限制,中亚国家不少地区出现了人们狂热信仰宗教的情况,这给在中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兴风作浪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亚的渗透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们在一些地区得手后乘势向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传播自己的“精神”。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特别是费尔干纳地区,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活动猖獗。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也曾有一股伊斯兰教极端恐怖势力侵入,他们劫持人质,竭力向北部发展。严重威胁着吉尔吉斯斯坦及其他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哈国南部地区也有瓦哈比派在活动。在塔吉克斯坦斯坦宗教极端势力也曾挑起事端,造成流血冲突,成为国家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亚地区宗教问题的经济成因
我们暂且将86年来中亚地区宗教的复兴和发展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到60年代中期为中亚地区人们宗教意识淡化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中亚地区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开始重新活跃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和“公开化”运动使宗教在中亚的恢复有所加快。第四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先后宣布独立后宗教局势、力量急剧变化,飞速发展。
现在,我们引入这四个阶段这一地区的经济状况因素,对宗教与经济关系作实证分析。
第一阶段: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好景气冲消着各种邪恶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无市场,找不到挑拨民众与政府关系的借口。还应该说,广大民众也无投依宗教组织或势力的经济内生动力。前苏联,确实是在计划机制条件下实现了工业化的大国,70年代前的那几十年,前苏联在产业结构上基本上实现了由农业主体到工业主体的转变。正是这种工业实力,成为二战战胜德日意法西斯的决定力量之一,成为提高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全体苏联人民工作条件、生产效率、社会公共福利的物质基础。苏联是二战后至70年代以前获得举世瞩目的高增长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非主流、反主流意识显然难恢复,难站住脚,难发展。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20~70年代中亚地区人们宗教意识淡化的经济因素。
第二阶段: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开始出现了停滞,国民收入增长率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8%左右降低到4%左右,到80年代中期以后又进一步降到2%左右,在经济停滞减速时期,人们对苏共领导的信心渐淡,这就给了宗教活动以口实,所以在这一时期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重新开始活跃起来。
第三、四阶段:苏联解体所导致的传统经济体系断裂和经济大幅下滑,致使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衰退和困顿之中。据专家估计,中亚各国经济要普遍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大约还需10年时间③。因长期的经济衰退,中亚地区民众生活极端贫困。在塔吉克斯坦有2/3以上的人每天靠不到两美元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将近一半人处于这种水平;乌兹别克斯坦有整整1/3的人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④。当然,俄罗斯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它的人口中有1/3生活在贫困之中。但是,由于普京已着手进行经济改革,俄国经济近两年开始复苏,势头趋好。而中亚各国则没有多少理由感到乐观。
从民众层面上看,占中亚各国人口相当比重的“新困阶层” 普遍感到无所依靠和无所适从。如今苏联时期建立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瓦解了,拖欠工资和社会救济金,国民教育与健康质量急剧下降,居民保障水平低下,加之执政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裙带关系,贪污腐化,执法机关疲软无力,政府威信下降。近年来中亚也出现了所谓的“新富阶层” 与“新贫阶层” 问题,如果说“新富阶层” 人数不多,那么,由那些被社会变革浪潮抛到贫困线以下的普通民众所构成的“新贫阶层”则占中亚各国人口的相当比重⑤。中亚国家处于贫富差距明显扩大时期,时代的发展必然会激发社会成员及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各自利益的强烈愿望,但这种愿望的实现,往往受到利益分配不公现象的事实存在以及利益机制不健全的限制,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问难以通过正常方式协调社会利益,因而民众有可能转向制度外渠道表达意愿。因此,“他们往往会移居国外——要么在实际上,要么在精神上”⑥。中亚经济与周边国家及整个世界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三国),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更贫困时代的精神依托便自然复活。各种宗教团体的经济援助作为人本的原动力推动着这一地区愈旺的信仰人气,中亚地区的下层民众似乎也有必要与宗教势力保持特殊的关系,向其表达主渠道不能、没有、也无希望在近期满足的意愿。这是80年代中期至今中亚地区宗教势力活动加快、急剧发展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决不能否定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文化因素和社会文明的程度。文化方面的差异的确是引起人类分歧和宗教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平心而论,文明也好,文化也好,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的。文明的发展、扩散,文化的传播、交流,既依赖于时间的流逝,又凭借空间的转移,脱离历史和地理因素的文明或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利益往往也是其冲突的深层动因。
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176页。
②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176页。
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 《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83、89、97、211页。
④⑤[美]查尔斯·威廉·梅恩斯:《美国发现了中亚》,[美]《外交政策》2003年第2期。
⑥王嘎:《略谈社会转型时期中亚五国的政治稳定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蒲伟业:《新疆的民族与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杨胜江:《走遍西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4.高永远:《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文转载自:《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