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法律解读
 
伊斯兰教宗教仪式中的“中正之道”
发布时间: 2016/3/10日    【字体:
作者:马斌斌、沙亚娟
关键词:  伊斯兰 中正 宗教 功修  
 
 
  一、概念的界定
  在进行行文之前,首先应当对题目进行阐述,要确知何为“伊斯兰”,何为“伊斯兰中正之道”,伊斯兰教中的“中正”应该包括或者适应哪些范围,在此先对这一命题进行解读。
 
  “伊斯兰”阿拉伯语“Islam”的音译,按字面解释,就是“顺从”和“和平”;“穆斯林”阿拉伯语“Muslim”的音译,就是“顺从的人”。哈里发阿里说:“我给伊斯兰下一个在我之前任何人没有下过的定义:伊斯兰即顺从,顺从即坚信,坚信即确信,确信即确认,确认即履行,履行即行动。”[1]
 
  “‘中正’也称适中、不过分。中正的本意是在两个对立的事物之间实现一种均衡、中和,不至于一个方面独具影响而排斥另一个方面,一个方面超出自己的权限而侵犯另一个方面的权利。”[2]“《论语·雍也》说:‘中庸之为道,其至矣乎!’《礼记·中庸》认为:‘极高明而道中庸’。”[3]正如《古兰经》中云:“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尊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1:1-7)[4]又如“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在马坚先生所翻译的《古兰经》中,可以看到“中正”、“正道”、“正教”、“正路”、“不过分”和“适中”等字眼。提到“中正”一词共1处,提到“正路”共54处,提到“正道”共57处,提到“正教”共有21处,提到“不过分”共3处,提到“过分”一词共44处,提到“适中”共计2处。
 
  所以在伊斯兰教中,其“中正之道”在个人行为上就是不过分、和蔼、量力而行;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就是换位思考,以仁爱、宽容之心待人,追求团结协作,和谐和睦;在处事态度上,就是宽容、不偏激;在指导思想上,就是中正、适中、中庸、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其主张合法有序、宽容有度,其范围不局限在宗教而或信仰的层面,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穆斯林的一生应该用“中正”的思想贯穿始终。
 
  二、伊斯兰宗教仪式中的“中正之道”
  “人类学家罗伯特·R·马雷特在‘前万物有灵论’(1899年)一文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宗教中,第一性的东西不是思想、不是信仰、不是神话,而是崇拜、仪式。”[5]
 
  可见在宗教中,仪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宗教学研究当中,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作为重要要素,是研究宗教人群和宗教的切入点。对伊斯兰教而言,这种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伊斯兰教信仰者,其一生都与宗教仪式相伴始终,因而宗教仪式是他的信仰的一种体现,也是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伊本·欧麦尔传述,真主的使者说:‘伊斯兰建立于五大根基:作证除真主外,再无应手崇拜的主宰;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谨守拜功;完纳天课;朝觐天房;封莱麦丹月的斋。’”[6]这段圣训阐述了伊斯兰教“五大根基”,在日常生活中,我国伊斯兰信仰者称其为“五大功修”,简称之“念、礼、课、朝、斋”,也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一个信教徒生活中的一部分。因而在本篇文章中,将从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解读。
 
  (一)功修中的“念”
  穆罕默德接受启示即“称圣”之后,接受的第一段“古兰经文”是现在《古兰经》定版中的第96章第一节到第五节内容,马坚先生将其译为“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这几节《古兰经》经文中首次将“宣读”以启示的方式授教于穆罕默德,要求他先要读,要给众人宣读,当然这是他以后传教的一种方式。马坚先生所译《古兰经》汉文中提及“宣读”共48处之多,学者们认为,“宣读”有念、诵读的意思。而《古兰经》从其命名的字面意思上,“古兰”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本意为“诵读”(Qara’)[7]。也称之为“al-Kitab”(书、读本)音译为“艾利-克塔布”,也称之为“al-Nur”(光)音译为“艾利-鲁尔”,还称之为“al-Hikmah”(智慧)音译为“艾利-黑客满”等。“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典型的本土化的产物,其在翻译时,采用音译加注解的方法,让其更加清晰。
 
  那么,在“念”这一仪式中,“中正”是怎么体现的,“念”贯穿于伊斯兰信仰者适中,要求每个人都要会基本的诵读,比如念清真言[8]、作证词[9]以及其他的祈祷词和《古兰经》章节。在进行这些词的念诵时,以阿拉伯语为佳,因为《古兰经》是以阿拉伯语启示的,使者也是以此为母语。但并没有绝对,比如,不懂阿拉伯语的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祈祷而或念诵时,也可以适当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但必须要勤加学习,而不能以不会为理由而疏忽学习。
 
  在礼拜当中,《古兰经》中有云:“你在拜中不要高声朗诵,也不要低声默念,你应当寻找一条适中的道路。”(17:110)这是在礼拜时的要求,在拜中诵读念词时,不高声诵读,也不低声默念,而是以适中的方式进行。
 
  (二)功修中的“礼”
  “礼”是礼拜的简称,对于伊斯兰信仰者来说,礼拜是每个成年穆斯林[10]男女的主命,即必须要做的事。《古兰经》中云:“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每天依据时间阶段的不同而进行,在我国,老一辈信仰者将其分别称之为晨礼(邦不达)、晌礼(撇什尼)、晡礼(底格儿)、昏礼(沙目)和宵礼(虎夫坦),此外与宵礼一起礼的还有三拜的“维特尔”,由于其时间段不同,因而每天要礼五次。在这五次礼拜中,守时是最重要的。《古兰经》中云:“你们当借坚忍和礼拜而求佑助。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敬恭的人却不难。”(2:45)
 
  当然,礼拜具有一系列动作,是要严格遵循的,比如举义、抬手、鞠躬、叩头、打坐、出赛俩目,这些动作都是连贯的、有顺序的,身体健康者,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完成拜功,完美这一系列动作。但是,身体不适者,也可以不遵循这些顺序。《古兰经》中云:“他们站着,坐着,躺着记念真主。”(3:191)又云“当你们完成拜功的时候,你们当站着、坐着、躺着记念真主。”(4:103)学者们认为,如果身体不适,没有能力完成以上的系列动作,可以变换方式,即没有能力站着的就可以坐着礼,没有能力坐着礼拜的就可以躺着礼拜,只要按时完成,虔诚举义就可以。
 
  做礼拜,对于伊斯兰信仰者来说,是需要许多条件的,首要前提是要有大净[11],其次是要有小净[12],穿的衣服必须洁净,也必须得体,礼拜的地方也应当干净整洁,这些都是必须的,即所谓的“主命”,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些也有其他规定,比如身体不适或者某些器官患病,不易用水时,可以不洗,可以用干净的土、石头等其它天然物代替。缺水时,也可以打“土净”[13]在伊斯兰教中,“主命”是必须要完成的,但是,诸如上面所述的情况下,其也会有其他规定,也会予以宽容的方式,给予容易,而不是让人们犯难。所以,在这一宗教功修中,宽容、宽松、给人容易而不让人犯难的处理方式依旧贯穿其中。
 
(三)功修中的“课”
  “课”又称之为“天课”,也被称为“纳天课”,“阿拉伯文称‘札卡特’,指纳天课,是伊斯兰教以安拉名义向教徒征收的一种宗教课税。‘札卡特’字义是‘洁净’,意为通过交付天课而使自己的财产洁净。‘行善者,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且确信后世。这等人,是遵守他们的主的正道的,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4-5)《古兰经》中提到‘天课’的地方就有80余处。”[14]在安萨里著的《圣学复苏精义》中,安萨里把“天课”六类,分为牲畜的天课、什一课、金币和银币的天课、商品的天课、宝藏和矿产、开斋捐六类,安萨里说:“天课只对穆斯林自由民是天职;成年人不是条件,儿童、精神病患者的财产也应出天课。”[15]这是对“天课”的规定,同样,《古兰经》中也指出了接受“天课”的人的范围,“赈款只归于贫困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9:60)“天课”作为主命之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在实施过程中,仍旧要按照家庭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做具体要求。
 
  “天课”的接受者范围,以《古兰经》这种所规定的为主,在实施时,也会按照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使其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缓解个人或家庭的困境,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四)功修中的“朝”
  “朝”称之为“朝觐”,阿拉伯语称之为“哈吉”,是指凡条件允许、有能力的伊斯兰信仰者去麦加朝觐的一系列宗教活动,伊斯兰教将其作为“主命”功修,与“念、礼、课、斋”具有相同的地位。把去麦加朝过觐的人尊称为“哈只”,意为朝觐者。
 
  《古兰经》中云:“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古兰经》中有七处提及“天房”[16],突出了其神圣性,并要求信仰者有义务去完成这一主命。穆罕默德说:“谁为真主而朝觐,在朝觐中不做朝觐所禁戒之事和不行恶,则他朝觐回来时,就如其母生养他时那样纯洁无罪。”[17]这段圣训,突出了朝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但与其他的主命功修一样,朝觐也不是绝对的,即并不是无条件的要求每个人都去完成。
 
  在著名伊斯兰学者安萨里在他所著的《圣训复苏精义》中列出了朝觐的条件,认为“朝觐有效的条件有两个,即时间和穆斯林(也就是说,朝觐者必须是穆斯林,必须按时间去朝觐);作为一生主命的朝觐,有五个条件:穆斯林、自由民、成年、理智健全和时间(也就是说,完成主命的朝觐,一个穆斯林应当是自由民而不是奴隶,应当是理智健全的成年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18]可见,朝觐必须具备很多条件,而不是依据个人意愿而去完成的。
 
  在上述的论述中,多次提到“有能力、有条件”,那何为“有能力、有条件”,是指一个信仰者在满足安萨里所述条件下,在经济情况允许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去完成。鉴于这些要求,要完成一次完美的朝觐,必须具备所有的要求。当然这些条件是必须的,但也可以通过“代朝”来完成,如果子女有能力,也可以代替其父母去完成朝觐,有经济条件而身体条件不允许者,也可以雇佣其他人去朝觐。
 
  总之,是为了让信仰者容易,而不是犯难,是为了让信仰者完成这一主命,而方式和方法都是适中、宽容、宽松、符合人性的、中正的,这也体现了“伊斯兰中正之道”。
 
(五)功修中的“斋”
  “斋”又称之为“斋戒”,是阿拉伯语“沙窝目”的音译,在我国俗称为“封斋”、“把斋”,是在伊历九月为期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的、具有严格要求的一项功修。对于斋戒,《古兰经》中云:“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这段古兰经文给予斋戒明确的规定,其作为“定制”,对于信仰者是必须要遵行的,因而其成为“五大主命”之一。
  斋戒对于信仰者而言,具有多重含义,在宗教层面上,其是为了服从安拉的命令,在自身而言是为了克制自身,从中获得体验,这种克制在宗教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穆罕默德说:“谁若为真主之道封斋一天,真主定使其身体远离火狱七十年。”[19]在古都斯[20]圣训中说:“每件善功赏以十倍乃至七百倍的报酬,但斋戒例外,它属于我,我要以它厚赐仆人。”[21]所以,斋戒不单是我们平常所看见的或者所听闻的,而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斋戒中也不乏“伊斯兰中正”思想的体现。
 
  主命斋戒对于每个成年的[22]、理智健全的穆斯林男女,是必须要遵行的,但是这种“必须”也是要条件的,在《古兰经》中云:“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2:184)所以,在斋月期间,患疾病者、老弱体虚者、孕妇以及行经者、产后修养者、途中旅行者、儿童、神志不清者都可以不封斋,可以通过纳罚赎、施舍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待身体康复后,按照所缺的天数进行还补。
 
  当然除了主命斋戒以外,还有圣行斋戒和自愿斋戒,除主命外的斋戒都是建立在个人自愿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之上的,并不是强迫使其完成的。这也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宽容和宽松,是对“伊斯兰中正之道”的又一诠释。
 
  总之,在伊斯兰教中,这种中正的观念贯穿着始终,在宗教仪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2、托马斯·F·奥戴等:《宗教社会学》(刘润中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3、《伊斯兰伦理学》,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出版。
  4、加法尔·哈迪:《伊斯兰信仰学历程》,转引自《伊斯兰伦理学》,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出版。
  5、《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6、《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祁学义译,朱威烈、丁俊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一卷。
  7、《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8、《圣学复苏精义》,安萨里著(上册),张维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
  9、《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坎斯坦勒拉尼注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11、《宗教学通论新编》,吕大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12、《清真大学》,王岱舆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13、《使者》(《The Messenger》),[瑞士]塔里格·拉马丹著,蒋敬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14、《穆圣传记·演讲集》,[巴基斯坦]哈立德·阿拉维著,潘世昌、赵新霞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2014.7重印)。
  15、《古兰经》,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2014-10-7。
  16、《圣训》,互动百科,www.baike/wiki,2012年5月23日。
  17、《马注思想研究》,许淑杰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18、《宗教学原理》,陈麟书、陈霞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注释:
  [1][2]《伊斯兰伦理学》,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著,北京:宗教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2-163、165-166页。
  [3]《伊斯兰伦理学》,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著,北京:宗教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8页。
  [4]《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后文中,但凡引用《古兰经》经文时,以该版本为主,不再做详注,只以(章:节)的形式注明,如(1:1-7)表示《古兰经》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七节。
  [5]《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1页。
  [6]《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祁学义译,朱威烈、丁俊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一卷,第二章,第9页。
  [7]《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章,第43页第二段。
  [8]“清真言”是我国伊斯兰信仰者将其本土化的称呼,将阿拉伯语翻译过来,其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9]“作证词”也是我国伊斯兰信仰者将其本土化的称呼,将阿拉伯语翻译过来,其意为“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独一无偶。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忠仆与使者。”
  [10]“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者的总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从者”。
  [11]“大净”称之为“乌苏里”,即用水冲洗周身,包括每一根毛发根部,其中漱口、呛鼻、洗遍周身为主命。
  [12]“小净”称之为“阿布代斯”,即用水洗涤部分肢节和某些器官,其中洗手至两肘、洗脸、摸头、洗两脚到脚踝为主命。
  [13]“土净”即在无水或因病不能用水的情况下,以“土净”代“水净”,洗法有别于“水净”。
  [14]《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章,第82页。
  [15]《圣学复苏精义》,安萨里著(上册),张维真译,北京:2001年,商务印书馆,第五篇,第113页。
  [16]“天房”也称之为“克尔白”,指麦加城中一座结构简单的立方体石头和灰泥建筑物。(此注详见《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章,第83页注①)。
  [17][19]《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坎斯坦勒拉尼注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9、82页。
  [18]《圣学复苏精义》,安萨里著(上册),张维真译,北京:2001年,商务印书馆,第七篇,第142、143页。
  [20]“古都斯圣训”又被称为“圣洁的、真实的圣训”,是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传自安拉的、经自己口所说的话。
  [21]《圣学复苏精义》,安萨里著(上册),张维真译,北京:2001年,商务印书馆,第六篇,第130页。
  [22]“成年的”在伊斯兰教中指在生理上具备生育功能的男女,对男性而言以第一次生理反应为准,女性则以第一次生理期为准。
  (作者:马斌斌,云南民族大学;沙亚娟,西南民族大学)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维新教法的实质与原则
       下一篇文章:协调国法与教规关系:从国际经验到江苏做法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