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法律解读
 
维新教法的实质与原则
发布时间: 2016/3/3日    【字体:
作者:优素福•格尔达威
关键词:  维新教法  
 
 
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主席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强调指出:我们伊斯兰文化从不反对维新,而是主张与时俱进,维新变革,无论是在宗教方面的维新,还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伊斯兰都是大力提倡的。在教法领域由教法专家们主导的有根有据的教法革新更是从未受限,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真正的维新与变革同打着维新旗号来消解宗教的改革是有区别的。
 
  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针对很多人主张抛弃经学大师在教法、经注等学术领域的经典著作,革新伊斯兰教法及其原则的论调,他说道:“我们欢迎有教法依据的真正的教法革新,反对以维新为借口,抛弃、诋毁我们的教法遗产。这些教法遗产是我们所有穆斯林引以为豪的资本;是我们进行独立判断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众多伊斯兰革新家奉为圭臬。”
 
  下面是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关于革新教法的教法决议。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祈真主祝福他的使者穆罕默德。
 
  我们伊斯兰文化的优点之一,便是从不阻碍变革唯新,无沦在宗教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变革改良都是伊斯兰文化所提倡并支持的。
 
  革新教法的真正含义
 
  我们怎么会不提倡变革维新呢?我们的使者穆罕默德先知早己对伊斯兰民族明确指出:“确实,真主在每一百年来临之际,给这个民族派遣一位宗教的革新家。”因此,那些说什么《古兰》和“圣训”的明文已经清清楚楚,所以无需革新宗教的论调纯粹是无稽之谈。革新宗教的真正含义乃是进一步升华信仰,理解信仰的主旨,参悟其中的真义,以新的教法判律来更好地规范人们的工作与行为,以更好的方式来宣传这个宗教。
 
  我们伊斯兰民族的历史中不乏应时而生的革新家,如欧麦尔本阿布杜阿齐兹哈里发便在研究四大哈里发的施政方针之后,推陈出新,改良弊政。沙菲仪长老首先奠定了伊斯兰的法学原理,安萨里伊玛目复兴了宗教学科,伊本·泰米叶、伊本·古太白、伊本·瓦齐勒、瓦利安拉等等伊斯兰学者都是在伊斯兰历史中应运而生,与时俱进的革新家。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变革维新,而不是毁灭和解构宗教的改革。对某事某物进行革新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抛弃该事物,从头新创替代之物,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真正的革新是在保留原有本质与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扬弃,扬弃那些细微末节之事,增强不足之处。就象我们对古老的清真寺或皇家宫廷进行修缮一样,必须在保留其基本框架、建筑特征与建筑风格的同时,尽力去修葺、装修。褪去的色彩我们可以重新粉刷;建筑坍塌处,我们可以修补;入口和道路,我们可以将其修饰美化。宗教革新务必源自于内部,符合教法依据,且由宗教人土和专业学者们来承担。它既不为哗众取宠,也不为标新立异,更不会让外来势力和外来因素强制介入。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反伊斗士,他们自称是宗教的革新家、伊斯兰的筛海、当代的伊玛目,在他们中,有人标新立异地以新腔新调来颂读《古兰经》,置伊斯兰民族一千四百年的《古兰》诵读规则于不顾,全盘否定了伊斯兰文化遗产,并将这些文化遗产统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后,他们在从零开妇,既不依靠圣门弟子传述的圣训,也不顾圣门弟子的传闻;既不依靠再传弟子传述的正确言论,也不管阿语界、教法界、经注界前辈先贤的观点和意见,只把自已看成是今世的唯一权威,其它人都无知无识。这之后,他们更为博取政府的欢心, 毫无依据的肆意注解《古兰经》。更奇怪的是,这样的人,他们连正确地诵读《古兰》经文也成问题,这不仅因为他们没有通背全本《古兰经》,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古兰经》的基本语法规则。
 
  他们中有人意图废止所有的教法判律,无论是源自圣门弟子、再传弟子、四大教法学家的教法判律,还是其它法学家的教法判律,在他们的眼中统统属于该废止、该扬弃的教法判律。他们鼓动我们摒弃这一丰富的教法资源,放弃这笔巨大遗产的继承权。而这些资源正是其它民族所不具备的。阿拉伯人、非阿拉人、东方和西方都一致承认伊斯兰教法资源所蕴含的无与伦比的价值、前瞻性和博大精深的广涵性。这一点也是在海牙国际法、巴黎国际法大会上所确认的。
 
  这些人中,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法学原理的原文都读不通,这些原文如沙菲尔伊玛目的《法学论文集》、伊玛目哈拉玛仪尼的《明证》、安萨里的《精华》、拉齐的《收获》、沙推比《协调》,以及其它的教法书籍,如凯桑尼的《教法精义》、古拉费的《宝库》、脑威的《大全》、伊本.古戴麦《全集》。每当他们见到这些书籍时便说,你们将这些教法书籍都抛开吧,这些教法书籍正是使你们落后、僵化的原因。我要说,如果伊斯兰民族不善于挖掘这一教法宝藏;不善于运用这一宝藏的精华来指导伊斯兰法学家们因时、因地、因人地作出独立的教法判断,那么,伊斯兰教法又何罪之有呢?。
 
  有的人,他们意图抛弃穆圣先知的圣训,便借口在这些教法书中存在赢弱的圣训、伪造的圣训或者没有根据的假圣训。与此同时,有的圣训学家则否认理性的作用,只承认传述的证据,而有的人呢,又拒绝维新变革和独立判断,转而全力维护僵化传统教法判律。
 
  这些人,我为他们感到羞愧,他们对我们的伊斯兰文化真的是浅尝则止;他们不知道这个民族为保护先知穆圣的遗产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真主确已为先知的遗产预备了一大批伊斯兰学者,让他们阻止权势者的篡改、居心叵测者的阴谋和无知者的随意注释。
 
  穆罕默德的民族的仁人志土要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真该惭愧!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民族,也没有给予这个民族相应的评价,却误以为这个民族不过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其中学者们不过是一群昏庸之辈,只是一味地传播一些无根无据的谬论悖理,且自欺欺人。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民族绝不会全体迷误而不自知,而这一点正是《古兰经》所确定,“圣训”所肯定,历史所证实的事实。
 
  《古兰经》说:“我所创造的人,其中有一个民族,他们本着真理引导他人,主持公道。”(高处章:181)这段经文将作为永恒的判决,直到世界末日。真主又说:“这等人,我曾把天经、智慧和预言赏赐他们。如果这些人不信这些事物,那末,我就把这些事物委托一个对于它们不会不信的民众。”(牲畜章:89)
 
  至于“圣训”的例证,则有许多圣门第子传述的健全可靠的圣训为证,这些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诚实可靠,他们不可能杜撰关于穆圣的谎言,在他们传述的圣训中有穆圣向伊斯兰民族报喜的圣训,穆圣说:“这个民族中始终有一批人坚守真理,反对他们的人绝不可能伤害他们,直到世界末日,他们始终坚守正道。”
 
  对于伊斯兰学者而言,这批人又称为“被援助者”,这部分人是伊斯兰民族的脊梁,他的传道解惑,导人正道,劝善止恶直至世界末日。
 
  至于历史的明鉴,则更加具体的证实了《古兰》和“圣训”的不谬性。在每一个时代,伊斯兰历史上都涌现出一大批伊斯兰学者,他们抵制异端,反对谬误,正如阿里大贤所说:“大地上始终有人以明证导人于真主。”
 
  诗人绍基也说:“创造真实世界者,也为每一代人特选了坚持真理者。”
 
  但是这些所谓的革新家,他们既对《古兰》与“圣训”缺乏认识,更不了解伊斯兰历史,他们和他们同类者都是一些在我们时代的所谓革新家。遗憾的是,他们的声音却得到新闻传媒的高度重视。著名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学家穆斯塔法.拉菲仪曾经讥讽他们道:“他们是一些要革新宗教、语言、太阳和月亮的革新家。”
 
  如果是真正的革新,我们支持这样的革新;如果是真正的革新家,我们欢迎他们,至于那些所谓的革新家,他们所宣传的与革新毫无关系,而是对宗教不折不扣的毁灭与消解。
 
  我们拒绝这些宗教的解构者,正如我们抵制因袭守旧、僵化的鼓吹者一样,这些人,他们只是沉醉于故纸堆中,反对一切的革新和独立判断,以及新思想、新观念。他们的口号是:“真主从头到尾并没有忽略任何一件事,那还有什么可以创新的。”
 
我们也拒绝那些怂恿人们只以理性思考来判断者,他们只为现世而判断,正如他们之前的人一样。这些固步自封者,他们不过是自欺欺人,破坏宗教;那些自称以宗教的名义讲话者,他们须知这个宗教没有修士,也没有僧侣制度,这个宗教所拥有的只是一些学识渊博、学贯东西,能够将教法细则追根溯源,归纳于法学原理的伊斯兰学者,他们精于研究,善于分折,追根%26#36961;源地来解决伊斯兰的新问题。
 
  艾米尔沙克布·艾尔萨兰在他的《穆斯林世界落后的原因》一书中说道:“伊斯兰教的前途为激进者与僵化者所断送,激进者以他们对宗教的激进观点导人于迷误,僵化者则以他们因袭守旧的观点而在人们中制造争端与分歧。”
 
真主至知!
侯赛因 译,转自伊斯兰之光, 2008年9月20日 。
 
www.qaradawi.net/site/topics/article.asp?cu_no=2%26item_no=4322%26version=1%26template_id=130%26parent_id=17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推动中国宗教政策的第二次转型
       下一篇文章:伊斯兰教宗教仪式中的“中正之道”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