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美国独立之前,每个殖民地就有其不同的自治原则了。这首先要承认英国政府的明智;还要有一批具有独立和开拓精神的殖民者;最后一点是殖民者在北美的处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印第安人的威胁。所有这一切造就了北美人民的独立精神,其象征就是五月花号和五月花号宣言。今天,在美国独立二百三十七年之际,让我们看看五月花号和五月花号宣言是怎么回事吧。
正文
提起美国历史,就得从就“五月花”号(Mayflower)说起。“五月花”号是一艘往来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普通商船。一六二零年九月十六日,“五月花”号载着一百零二名乘客和不到三十名船员,从英国的普利茅斯(Plymouth)港出发,驶向大西洋对岸的美洲。“五月花”号在海上漂流了六十六天,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到达北美。漫长的航行中,一名乘客死于疾病,一个婴儿在海上诞生。到达北美时,船上还是一百零二名乘客。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殖民地,普利茅斯。就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
“五月花”号的一百零二名乘客中,有三十五人是清教徒(Pilgrims),其他人是英国伦敦公司招募的殖民者(Colonists),他们是到新大陆寻找机会的。Pilgrims原指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领袖,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威廉·布莱德福(William Bradford)在日记中,认为此行是“舍弃了舒适的城市”,去“山顶上”建立“天堂的国家和精神的平安”的朝圣之军旅。这批清教徒是当时英国民教育会中的分裂派。
讲“五月花”号在北美殖民的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欧洲新教改革对英国的影响。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德国天主教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表了不满天主教会的《九十五条论纲》(The 95 Theses)。该文风靡欧洲。对天主教会的不满和抗议引起的新教改革由此开端。
一五二五年,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爱上了妻子凯瑟琳的侍女安·鲍琳(Anne Boleyn),要和凯瑟琳离婚。离婚的另一个原因是凯瑟琳只生了女儿玛丽,亨利担心身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亨利向罗马教皇提出离婚请求。教皇没答应,亨利坚持离婚。于是,亨利敦促议会讨论新教改革问题。一五三三年,议会立法,让亨利八世成为英国民教育会(Church of England)领袖,并于一五三四年脱离罗马教廷。亨利如愿以偿,但是,安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这段改变历史的婚姻只维持了三年。
一五四七年,亨利去世,他与第三任妻子珍妮·西默(Jane Seymour)的儿子爱德华六世(Edward VI)即位。九岁的爱德华是新教徒,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爱德华在位六年,不到十六岁就死了。一五五三年,亨利的长女玛丽一世(MaryI)即位。玛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上台后马上宣布英国为天主教国家,全面颠覆了爱德华的改革。近三百多名新教徒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她因此成了血腥玛丽。一五五八年,玛丽去世,亨利的次女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即位。伊丽莎白在位四十五年(1558年—1603年),是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伊丽莎白信仰新教,但她心中,国家占据首位。因为两任国王的宗教改革,让英国走到了分裂的边缘。伊丽莎白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协调各教派,并实行包容政策。她先废除了玛丽的天主教立法,但没有完全恢复爱德华的新教政策。她把新教的基本信念融入到了教会的实践。在伊丽莎白的领导下,英国新教走上了一条中间路线。同时,英国新教中也产生了一个以净化教会为目标的纯净派(Puritans)。该教派认为,当时的英国新教与天主教仍有联系,并没有奉行《圣经》的教义。他们主张教会改革,使其更纯洁,最终完全切断与天主教的关系,成为真正的新教。一五七零年后,纯净派分成两支。主流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会改革。另一支则比较激进,认为要马上改革,他们认为多年来的教会改革收效甚微,而他们与英国国民教育之间的分歧已不可调和。他们要和英国国民教育分离,追求自己的信仰。这就是分裂派(Separatists),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随“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是为北美的第一批清教徒。
纯净派和分裂派同宗同源,都希望英国能得到上帝的保佑,都效忠英王。纯净派理性地看待宗教,强调团体的重要性,追求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分裂派强调个人的作用,不惜分裂来追求个人信仰。伊丽莎白后的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比女王强硬了许多。他禁止分裂派成立教会,囚禁了一批分裂派牧师与信徒。英王同时也是教会领袖,对英国国民教育的不忠就是对国王的不忠,因此,分裂派受到了来自国王的迫害,在教会内部,他们也受到了纯净派的反对。于是,分裂派只能逃离英国。一六零七年,分裂派领袖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约翰·罗宾逊(John Robinson)、威廉·布鲁斯特(William Brewster),和威廉·布莱德福率领分裂派教众开始迁徙。
分裂派的首选目标是荷兰。詹姆斯一世开始不许他们离开英国。一六零九年,他们获得许可,来到荷兰的莱顿市(Leiden)。几年后,荷兰政府与英国结盟;教众们发现自己的后代渐渐失去了对英国身份的认同,而成了荷兰人;同时莱顿城也渐渐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教众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分裂派的领袖们只好寻找新的栖息地。一六零七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Virginian)。分裂派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前景。于是,他们决定去北美。他们派代表和英国政府谈判,要在弗吉尼亚以北殖民。伦敦公司(London Company)也愿意资助他们,以换取在北美的利益。谈判并不顺利,直到一六一九年底,分裂派才获得在弗吉尼亚以北的殖民许可。
由于对北美的情况不熟,他们决定由年轻力壮的家庭参加第一次远航。威廉·布鲁斯特和威廉·布莱德福两家就在其中。约翰·罗宾逊留在莱顿。他们租了两条船,“五月花”号,和“佳速”(Speedwell)号。他们与“佳速”签了一年合同,想让“佳速”留在北美。“五月花”号完成了这次航行后两年,就被拆了。后人猜测它是当时常见的商船,一百英尺长,二十六英尺宽。“佳速”号因船员故意让它漏水,没有成行。
一六二零年九月十六日,“五月花”号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驶向北美。这些分裂派教众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多年来离乡背井历尽艰辛。这一刻,他们怀着对宗教自由的向往,又一次背井离乡。“五月花”号精神和“清教徒”的故事从此成了美国文化的主流。美国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冒险精神,源于“五月花”号精神。
最初,“五月花”号的航行顺利,走了一多半后,遇到风暴,船上的横杆被吹断。一个船员被掀入大海,他抓住了船上的绳子,才幸免于难。很多人想返回英国,后来他们修好了船,继续前行。风暴改变了航向。原本他们与英国政府约定,在哈德逊河(Hudson River)口上岸。但大风把船吹到了马萨诸塞。六十六天的漫长航行中,一名乘客和一名船员死于疾病,一个婴儿在船上诞生。
一六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五月花”号见到了北美大陆。乘客们知道,他们到达的不是预定的目的地,他们与英王的契约不再有约束力了。面对陌生的北美大陆和毫无准备的绝对自由,一些殖民者建议随心所欲地安排在北美的生活。但清教徒领袖们看到了自由的另一面,那就是没有约束的自由会带来所有人的不自由,殖民也会因此失败。为了顺利殖民,船上的四十一位成年男子,讨论产生了一份文件,《“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实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规章,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这份只有不到二百个英文字的文件,是北美第一份成文的社会契约,是为北美未来政治体制的基石。公约首先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和对英王的忠诚;其次,为了这一目标,大家达成契约(Covenant),结为一个社会团体(Civil Body Polotic),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管理制度;公约的第三层意思是,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执行上述契约。
公约是在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强制下形成的社会契约,并由此产生了自治的社会管理体制,用签约人的自律来保证签约人的自由,成为后来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榜样。后来,公约精神被写进美国宪法,融入了美国人民的血液。这种自由与自治的结合的社会契约,是现代民主共和制国家的象征。
公约隐含了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理念,人民通过公意决定集体行为,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统治的合法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人民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强加的。公约以理性否定了君权神授思想,否认了统治权无须被统治者认可的现状。公约是后来无数自治公约中的第一个。它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的理念成为后来殖民地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约在树立美国精神的同时,也标明了文明尺度和国家道德。在人类史上,这是一份划时代的文件。此后,人际关系除了征服和奴役之外,多了一个选择——基于契约的合作。公约是美国的立国基石,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的等理念涵盖了美国的立国原则。这些签约人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他们的文字契约能带来充满希望的生活。契约是新文明的开端,对视他人为地狱的个人来说,契约是约束、制衡和保护,契约让人类脱离了弱肉强食的世界。清教徒们没有去征服和统治非清教徒,没有将信仰强加给别人,而是通过磋商谈判,达成了一份公约,这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只有理性才能达成公平与正义的制度设计,权术和阴谋是人类的堕落。只有契约社会才是文明社会,否则就无法达成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公约的意义不仅在于契约本身,还在于对契约的信任和遵守,而带来的政治文明。签署了公约的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谨守公约,支持他们的自治政府。没有任何人和团体可以凌驾于公约之上。
“五月花”号乘客上岸后,把该地区命名为普利茅斯殖民地,并基于公约组成了自治委员会。约翰·卡沃(John Carver)当选为第一任总督。他们发现一个空无一人的印第安人村庄,里面有玉米和干草垛。清教徒们还没来得及盖好房子,冬天就来了。短短的三个月中,二十七名男子、十三名妇女、和十个孩子被疾病夺去了生命,船员中有一半丧生。北美的新生活在痛苦中翻开了第一页,自由向人们索取了昂贵的代价。整个冬天,他们白天盖房子,晚上回船休息。直到一六二一年三月,房子才盖好。三月三十一日,五十三个幸存者离船上岸。一六二一年四月十五日,“五月花”号返回英国。不久,约翰·卡沃去世,威廉·布莱德福当选为殖民地总督。
这批勇敢的清教徒们捱过了第一个冬天,但仍面临巨大的考验,最致命的是饥俄。他们从欧洲带来的给养很快就消耗殆尽了,往后怎样生存下去呢?就在这群人濒临绝境的时候,他们的救星出现了。
一天,殖民地来了一个印第安人。他用英语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英国人。”清教徒们被他的英语惊呆了。印第安人接着说:“我是萨莫塞(Samoset),从英国渔民和商人那儿学会了英语。过几天我带部落的人来见你们,我愿做你们的朋友。”萨莫塞说到做到,带来了六十多个印第安人,包括部落首领马萨索(Massasoit)和英文很棒的斯冠图(Squanto)。总督约翰·卡沃以国王的礼节迎接马萨索。并用所剩无几的美酒款待他们。他们签了和平协定,互不侵犯。会后,斯冠图留在了殖民地。他少年时被卖到欧洲为奴,十年后逃回故土。为奴的十年中,他学会了流利的英语。斯冠图教清教徒们种玉米、捕鱼、打猎、制做皮毛制品。清教徒们称他为“上帝赐给我们的最意想不到的礼物”。
一六二一年九月,在斯冠图的指导和他们的辛勤劳作下,清教徒们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他们邀请了马萨索和他的部落成员来一起庆祝,并表达感激之情。这就是感恩节(Thanksgiving)的由来。清教徒们准备了超级奢侈的宴会,九十个印第安人和五十三个清教徒载歌载舞地欢庆了三天。
一六二一年的感恩节
马萨诸塞的气候寒冷,土地也不肥沃。但上帝待清教徒们不薄:当地的印第安人和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这里虽然不适合耕种,但森林密布,河流众多,动物繁盛;出产的皮毛,深受欧洲人喜爱,殖民地的木材和皮毛生意一年内就有了起色。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捕鱼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勤劳互助的清教徒们很快站住了脚。总督布莱德福强有力的领导也起了重要作用。一五九零年,布莱德福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在生活中练就了高超的生存技巧和领导才能,还很擅长处理纠纷。他十二岁时成为分裂派信徒,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布莱德福担任殖民地总督三十一年之久,他的回忆录《普利茅斯定居地》(Of Plymouth Plantation)是清教徒历史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五月花”号公约》也是他起草的。
一六二五年,詹姆斯一世去世。詹姆斯一世的幼子查理一世(Charles I)即位。查理一世不允许任何异议的存在,并倾向于天主教。这时连纯净派都要考虑离开英国了。很多纯净派教徒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或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有些还是杰出的学者。家境比较富裕,他们的领袖约翰·温特若普(John Winthrop)就是律师,富豪。纯净派的领袖在剑桥开会决定移民北美。他们与查理一世谈判,要求国王的允许和授权。查理一世慷慨地把公司宪章(Charter)授予了纯净派的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湾公司(Compaby of Massachusetts Bay in New England)。殖民者们根据宪章组成自治政府。宪章使他们合法地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还让他们能合法地与英国进行贸易。这是殖民地的生存基础。很多英属北美殖民地都是根据公司宪章建立起来的,后来这些宪章演变成了各州宪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美国宪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能看到一个国家从无到有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美国,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国家非常幸运地让政治学家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形成、发展、和成熟。
关于国家的起源,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政治学之父亚里士多德是国家起源自然说的先驱。持这一派理论的人认为人是天然的社会存在,人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并因彼此互动形成了社群。国家则是正式的人类社群组织。这一派人坚信,国家是社会的自然环境。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国家还是个体达到道德完善的媒介。
最古老的国家起源理论是神权说。它的依据是:有些人是上帝的选民。在中世纪,该理论被神学家们用来谋求自身的利益。他们认为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对于人类的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两种权力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类获得拯救。国家的功能在于协助铺设通往天堂的道路,提供和平与秩序。而教会则负责发展出真正的精神教义,引导人们通往神圣的道路。
欧洲中世纪,最为流行的国家起源理论是君权神授论。这一学说是世俗君主为对抗神权说而提出来的。法国思想家让?波丹(Jean Bodin)提出的国家起源理论和主权理论,是该理论哲学基础。该理论主张上帝明确地选定了国王,并授予他绝对主权,不受臣民节制的权力。这一理论的影响力极大,拒绝服从国王的人被视为异端和叛逆。
与现代国家最为相符的国家起源理论是社会契约论。该理论的理念可追溯到数千年前。产生于十七、十八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以人民主权概念为基础,即主张人民是国家权威与合法性的最终来源。社会契约论称,当全能的拥有主权的人民协议创建一个国家并赋予国家的统治者某些权力时,契约即成。该理论认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源于人民,任何没有人民认可的国家权力、法律、规章、和制度都不具备合法性。该理论不认为国家来自人类的自然冲动,也不认为国家是由上帝授权而成的。该理论认为国家是由社会中的人群以深思熟虑和理性的行为所创造的。
美国历史的源头和美国的立国精神发端于这份由四十一位“五月花”号乘客签署的公约。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份由一个全体社会成员签署的社会契约,美国这个现代最强大的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见证了一个由社会契约组成的国家的成长。从实证主义的观点来看,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理论就是一个被证实了其有效性的国家起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