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青莲教道脉源流新论
发布时间: 2018/12/27日    【字体:
作者:王见川
内容提示:本文根据青莲教早期文献,推证该教流传的祖脉源流系谱及祖师是仙佛化身的说法,至迟在袁志谦时代已形成。结合祖脉系谱中三祖“普庵”的记载的特殊描述,进而追索该“祖脉源流”的由来,可能与江西人吴子祥或黄德辉有关。该“祖脉源流”除记载教中祖师外,亦传达“道落火宅”、“释终儒起”等观念。至于教中九祖“黄德辉”,对照档案记载,就是黄廷臣。
关键词:  青莲教 先天道 黄德辉 黄廷臣 吴子祥 《礼本》 《恩本经》  
 
 
本文中所谓的“青莲教”系指奉行三皈五戒,吃长斋,修炼九节玄功,传教者以《礼本》开示信众的宗教,这是档案上的称呼,港台及海外信仰者叫该教为“先天道”。其实“青莲教”的称呼,仅出现于官方文献,教内经卷文献未见踪影,这一称呼似乎并无意义,但因大陆学界习用此名称,基于交流效果考虑,所以笔者在论文名称上采用此称呼来指称该教,至于文中叙述则二者兼用,祈请谅解。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同善社、一贯道、归根道、圆明圣道都是由其教分出①,它可以说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民间教门。学者林万传、浅井纪、马西沙、武内房司、孔祥涛等人对此都发表过值得参考的文章②。本人约在十余年前也写过文章讨论先天道早期历史与其和一贯道的关系③。在这一篇文章中,我打算追溯青莲教道脉源流系谱由来,并对颇具争议的“九祖”黄德辉,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青莲教的自我认同:祖脉源流新论
 
在先天道系的教门中,流行不少“祖脉源流”。这些祖脉源流并非详载教中历史,而是写着历代祖师的传承与传略。他们之所以重视“祖脉源流”,其实是注重“天命”的真实与否。对他们而言,假祖师或非祖师传递的解救方式就非天命,当然毫无效用。只有真祖师,才有天命,才能解救众生。既然如此,那先天道中的祖脉源流为何呢?其中又透露什么讯息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颇具代表性的“祖脉源流”。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祖脉源流》(万全堂藏版)云:
 
达摩初祖,胡成古佛化身……神光二祖,燃灯古佛化身……普庵三祖,灵宝天尊化身……曹洞四祖,天皇真人化身……法名道信……黄梅五祖,灵宵金童化身……法名弘忍……慧能六祖,地藏王古佛化身……其传衣钵处,白马二祖同承道统。从此释终儒起,道传火宅矣。白七祖,南岳大帝化身……法名怀让……度沙门道一者,同续六祖道脉……马七祖,西天马鸣尊者化身……法名道一……罗八祖讳蔚群,公远真人化身,晋时正月初八日降诞,系北直涿洲…道阐于江南河北……着下珪袍灵文,为通天钥匙……八祖功成飞升,道无嗣续,千年后自有来因。黄九祖讳德辉,元始天尊化身。大清康熙年间,二月初八降诞于江西饶州鄱阳县。祖得通天锁钥,乃神游无极宫,天人交接,承续八祖之道统,普度之心愈切,每日为道焚香,祝告上苍,一诚有感,元神复游无极宫,见高悬金牌,上书愿忏礼本,堂口三千,祖铭之于心,觉而记之于书,教人敬神开示,自此普度昭明,大道鸿兴,将道柄授之吴静林……殊考自天降,官长闻之,疑为匪事,差人四乡缉获多人到案,祖……乃自行投案……正宗篇云:江西鄱阳调理,杀身了道成仁,着下皇极全册,又名九莲归真,恐后众人不信,预作收圆定凭。(此书后因十一祖遭考,尚未刻出传世,毁去无存……今归根所有之皇极九莲,乃摹拟古书、名词以惑世也)吴十祖讳紫祥号静林。文昌帝君化身,康熙年间,七月十三日,降诞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后于江西广信府贵溪县,阐道于高山寺,随后果于有缘寺,遇何若为求道,祖即授之,遂遭风考……何十一祖讳若,斗母化身,乾隆年间,三月初九日,降诞于江西广信府贵溪县……早岁游泮补廪,所生三女,最小者名凡英……因自初祖以来,传药不传火,祖至洪郁,始将火候法则传明,正宗篇云,何本斗母脱化,洪都药火显明,为遭皇风颠考,充军龙里县城,访至十二袁祖,传道一脉钦承,遂将道统,亲交袁祖执掌……袁十二祖讳志谦,号无欺,又曰退安,元始天尊化身,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降诞于贵州省贵阳府龙里县,入泮补廪,后承何祖道,(何姑凡英立老爷道)开化云南,道场大阐……于道光六年丙戌,袁祖将盘,交与徐杨双承执掌内外两盘,不料道光八年,皇风大考,虚无顶灾,祖乃重立佛纲,再传道柄……④
 
一贯道中流传的《道统宝鉴》所记大体近似,但也有一些差异,如曹洞四祖是灵皇尊者化身,白、马七祖是白玉蟾、马端阳⑤。归根道的《皇极道根》则提到五祖黄梅是“上帝金童化身”等不同⑥,至于圆明圣道宣统三年(1911)《正宗祖派源流全部》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罗八祖的描写:
 
祖讳蔚群,道号公远。太上高弟公远真人化身。大明十二月初一日诞降于北直隶涿郡。又云是山东莱州府即墨县猪毛城陈阳舍人氏。生而颖异,好道。及长,接七祖心法,当时号曰罗公远。阐道江南、河北,发下通天锁钥,作《皂袍灵文》,又著《五部六册》、《大乘真经》一部,又著《大乘意讲》一担(部),以为三期末劫印证。当时大道洪开,因时未至,众孽求还,致祖抛尸还乡。于是停泊慈船,以待时至。初祖在江南河北阐道,暗钓贤良。后游直隶,度大明弘治主……将《五部六册》、《大乘真经》与《皂袍灵文》、《通天锁钥》、《大乘意讲》等经颁行天下,阐道各省。功圆果满,于大明间正月初八日又因皇风颠考,抛尸还乡。⑦
 
不明派别的《祖派源流》(1918年刊)亦提到罗八祖著有《五部六册》⑧。
 
以往,学者根据档案,认为以上这些大同小异的“祖派源流”,其渊源可上溯至十三祖徐、杨时代。确实,在徐、杨时代,先天道中已流行此一祖脉系谱:
 
1.      从达摩初传法,万有皆抛,到而今十二代……罗八祖就要成道,黄九祖、吴十祖将近普交,何若祖……将盘口传谦祖弟兄,同调十二祖……⑨
 
2.      达摩祖西来大意,神光祖错悔心软,普庵祖后皈法旨,曹洞祖抛财散赀,黄梅祖九道大誓,慧能祖不顾身躯,马白祖火宅初起,罗八祖还乡抛尸,黄九祖苦到极底,吴十祖服劳洗衣,何若祖遭刑几次,无欺祖弟兄三师,这就是祖派世系,将天盘传授无虚……⑩
 
3.      相当年祖祖传先天一亳,十一祖传十二……(11)
 
其实,早在十二祖袁志谦时,已出现此一祖脉系谱。在袁志谦的书中提到:
 
1.      达摩领旨下东城…神光、普庵二、三祖,曹洞黄梅四、五尊,六祖背法传火宅,庐山启教度象生…有修有炼得超升。凡遇明师亲指示,都能成佛作祖身……大法术流烢内,祖祖相传到如今。(12)
2.      初祖达摩……度祖神光,三、四、五祖终日道忙,六祖、七祖死而安康,八祖、九祖铁石惨伤,十祖、十一祖提泪满行……(13)
3.      自达摩下东土,领了佛命,祖祖传,师师授,《无字真经》……此一法,西来意,上上大乘,皆因是罗八祖坠道废命,天差下黄九祖普度众生。昼夜间,告苍天,忧心耿耿,西方上秮现出三册经文……有礼本和愿忏,天机泄尽。累次的,遭风波,要问充军,何若祖眼见得,他心不忍,提羊毫删改了,做过奏呈,至无欺,行大道,数年清静……(14)
 
由此可知,至晚在袁志谦时代,达摩至何若十一祖的祖脉系谱已建立,而其中六祖之后,道降火宅的观念,也已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道光十二年教中人替袁志谦的著作《信德洽孚》作序,都称袁志谦是“元始分性”(15),可见袁志谦是元始天尊化身的说法,在生前即已流传。依此来看,达摩以来各祖是仙佛转世,托化的观念至迟在袁志谦时代即已建立。
 
既然如此,这类道脉源流系谱是袁志谦承继或创造呢?上述的道脉传承“三祖普庵”部分提供一点线索。前面提到民国二十五年的《祖脉源流》是这样描述三祖普庵:
 
  普庵三祖,灵宝天尊化身,隋朝七月二十一日降诞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遂请皈依,三祖深器之……宜名僧璨……后回江西,于分宜县,城南三十里许,洞中修炼,倐忽母至,祖即起身恭迎,头触洞顶,划然裂开,至今仙迹犹存……(16)
现存的先天道系统宗教结社,都承认普庵是其三祖。归根道的《正宗祖派源流全部》,称其“姓余,讳僧璨”(17),而一贯道的《道统宝鉴》则说他“姓余,讳普庵,号僧璨……别号南泉……七月二十一日降诞于江西袁州府宜春县人氏……常住慈化寺……居住一石洞勤修苦炼,后闻母至即起身恭迎,头触洞顶裂开,至今仙迹犹存……”(18)。从居住地、姓氏以及顶触仙迹的情况,都可知以上叙述的先天道的三祖并非僧璨的异名或称号,而是指南宋江西宜春、分宜一带的神异僧普庵印肃(19)。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禅宗三祖并非普庵,可见袁志谦这一份道脉系谱并非根据姚文宇大乘教或其他大乘教的禅宗法脉而来,而是具有相当特殊性。它反映出编者(1)知识水平不高。(2)是江西人。从这二点来看,这一道脉源流是袁志谦继承而来的,并非自创。当然,它也非具廪生身份的何若或来自北方的八祖罗蔚群(罗维行)所为,极有可能是出自江西人吴子祥或黄德辉。
 
先天道中相传九祖黄德辉著有《礼本》、《愿忏》、《雷唵》三经卷。所谓的《雷唵》系“三天救劫号令”、“还魔守定玄窍,诚诵唵雷二经”,可知雷唵是由雷经与唵经所合成,其功用在驱邪魔救灾劫(20)。不过,对照档案记载“分在汉中传徒之邓三谟,令黄三来甘,与夏长春,送给银信并符箓五十张,称为雷唵二喝,分与入教之人,可以御难”(21),可以明了,雷、唵经除真言、咒语外,尚包含符箓。我在最近出版关于普庵的文章,提到普庵及其派下,自南宋以来即以雷法、符箓闻名(22)。由此可推知,普庵会成为先天道祖师应与雷、唵经的形成有关,也就是说雷、唵经的编者或制作者吸纳普庵雷法或法术完成雷唵经,故推尊其为祖师。
 
假如我们的推论正确,那吴子祥碰到的黄德辉之教,似乎并非仅重视内丹修持,恐怕也相当重视仪式、真言、咒语的。
 
厘清了“祖派源流”的由来,接着我们要分疏“祖派源流”的意义:
 
(一)“道落火宅”
 
火宅是佛家用,意谓俗世,所谓的“道落火宅”,是说大道(真理)由俗家人承担,也就是说,佛法由在家人发扬。这样的说法,具有强烈的自信,也是替先天道在家人传教的事实,提供理论依据与正当性。不过,“道落火宅”并非先天道独创的说法,而是受唐代以来俗人在家人宗教传统的影响。目前所知,早在禅宗六祖惠能去世不久,民间即出现讲述他逸事的《曹溪大师传》。在传中,首次见到惠能关于在家人角色的预言:
 
我灭度七十年后,有东来菩萨:一在家菩萨,修造寺舍,二出家菩萨,重建我教。(23)
 
到了南唐的《惠能和尚传》,变成如此语句:“吾灭度后七十年末,有二菩萨从东而来,一在家菩萨同出兴化,重修我伽蓝,再建我宗旨”(24),显示至少到南唐时代,在家人在传递六祖禅法上已具关键地位。后来,更被掺入《六祖坛经》中,元代宗宝刊刻的坛经即说:
 
六祖涅槃时遗言:吾殁后七十年,有一出家,有一在家,当建立吾宗也(25)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的白莲宗大师普度提到当时的佛门的类似呼声:
 
六祖云:宁度白衣千千万,不度空门半个僧。(26)
 
很明显,此种俗高于僧的意识,可以说是六祖“道落火宅”观念的渊源。有趣的是,顺治初期周克复《净土晨钟》显示进一步的发展:
 
今日无为长生耸动俗家,辄云:未来弥勒佛现在持世,专度居士不度空门,任善知识辈必再生有发,方得成佛作祖。余亲闻其说谩应之曰……(27)
 
无为是无为教,长生指的是长生教,二者是明代创立,清代流行的民间宗教。由此可见,先天道的“道落火宅”意识,并非该教的特殊产物,而是反映唐代以来在家修行的宗教自主意识。
 
(二)释终儒起
 
在先天道祖派源流中,第二个值得注意的观念是“释终儒起”。从前述的讨论,可知“释终儒起”,在十二祖袁志谦早期时代,似乎尚未出现。也就是说,这是后起的观念。就逻辑来说,“释终”是“道落火宅”的必然发展,而“儒起”是人为的选择,也就是说先天道领导者,选择“儒家”作为该教的主流价值。如此的选择,可能是教主的个人抉择,更可能是情势下的决定。由于道中人士,不断遭受官方逮捕,如何与官方共处,变成重要的课题。在帝制中国,奉行的是儒家价值,因此把主流价值,拿来作为自己宗教的价值,就是最合适的防护罩。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排除是教中读书人增多的影响,如十一祖何若、十二祖袁志谦都有功名,是读书人。在如此趋势下,虽然外在的官方取缔压力仍在,愈来愈多的读书人进入道中,形成先天道领导者喜著作、立文字的现象。这一点是青莲教与其他教门不同的特点。
 
(三)“官考”与“邪教”
 
在“祖脉源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项凸出的事实,是先天道不少祖师都遭官方逮捕,或处流刑或判死刑。不过,先天道内部资料或经卷,并未有任何反抗清政府的言论或号召。以往,不少学者认为民间宗教存在一些野心分子,假借宗教革命或颠覆政府。其实,只要了解(看看)教门内部经卷,就会发现很少教门会反抗政府,他们大都采取忍耐的态度,视官方的取缔为考验,称之为“官考”。道光七年,先天道十三祖徐继兰,遭受官方逮捕,不久,杨还虚投案。二人并于道光八年被处死。对于如此打击,当时逃脱的领袖袁志谦这样说:
 
天降考场,皇风吓风遍地慌。一连几省遭魔障,虚无两个遭冤屈,死转故乡。也是天意,借考贤良,试众智慧,谁弱谁强。考众道念,谁柔谁刚,三乘九品,谁上谁下。修行高低,自现肺肠,无根种子,生毁生谤,破戒开斋,说短道长,考出这些诸模样,以便龙华定主张,可怜几省遭刑杖,一连几载受灾殃。几多头顶改志,几多大善变行藏。几多连齐不认账,几多嗔谤在心旁。几多只顾己无恙,几多肯在道上忙。好好歹歹多般样,一笔写不尽端详。肯卫道的天旌奖,不卫道者自凄凉。说之不尽也不讲,单照紧处劝承当,调贤吃紧莫放荡,叫他小心守戒墙。愿忏时时要答上,自己谨慎自加忙,大道不久要明朗,财上疎些又何妨。那时功圆泉满爽,高增菩提上品堂……(28)
 
《金不换》卷四《再叹考场》中亦有类似的看法:
 
……这几年大道殠腥,魔风横行,切头刎颈,问徒充军,抛家失业不少,遭冤受屈多人。夫妻痛哭,母子泪倾,提起好伤情。嗟嗟空中铺排奇巧,真正神鬼皆惊。此番收圆大事,不是这样魔横,怎能得天下共闻。不是这样伤情,怎能显出佛门中头顶。不是这样殠通几省,怎能得香到玉帝阙庭。不是虚无等舍命,充军流徒的舍身,割爱离尘等,舍家舍财,舍子舍亲,你去那里分九品三乘,谁卑谁尊,因此空中恐怕龙华大闹,难为区分,乃借王法恶很很的考惩,恶人们凶暴暴的欺凌,刁棍们冤屈屈的列阵,兵役们虚空空的敲钉,还有家庭亲戚,乡约保正,口水淹死人。看你立得住脚跟,稳得住身心,守得住斋本,持得住真经,舍命舍身的,可有嗔憾。舍家舍财,舍恩舍爱的可有怨心,可有调贤之念,可有扶道之诚。一般般考出来,干干净净现身形,懵懂汉,都记神天无报应,佛祖无限眼睛,那知道天上的千佛万祖,尽皆下了凡尘,暗暗的走一家,坐一户,择取修行,考定假真,一寸一分,簿记分明。(29)
 
由于先天道领袖,对信众做过如此的心理建设,该教系的宗教传教人员,并不畏惧官方取缔,反而视“官考”是上天或老母对他们信道是否虔诚的考验,这一传统,后来也为一贯道、归根道等分支宗教继承,这也是先天道的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先天道忍受政府打压,并不代表他们同意或认同官方的政策,在十三祖杨还虚的例子,将立场表达很清楚:
 
  为自甘赴案,伸明冤屈,恳恩严讯,究办邪正事。职员自幼读书,泮采芹香,好善吃斋,修身立命。窃思今世佛因,前世积,来生功果此生修,所以职员于新都成都,设立佛堂,每日劝人行善行孝,报答四恩,成己成人,广行三教,常讲当今天子圣谕十六条。职员在新街口,开设鸣谦站房,不料有谢四海,串同鲜子兰,与华阳街班人等,捏故生情,诬控职员在案。职员闻听全家已经捉拿,众人牵连冤枉,只得自行投案,悲诉一场。谢四海、诬报官上,鲜子兰,无故生伤,街差役把职员冤枉,众善人一齐遭殃。谢四海、恩将仇偿,为甚的起恶心肠。头一次借银十两,未曾还,几番借抢,念在伊贫苦置放。伊而今,反做不良,职的父八十将上,职的母六十正当,不料得遭此冤枉,父母恩杀身难忘。职虽然几处佃当,又开设鸣谦站房,各执业生意几项,又非是游手一旁。职就是吃斋修养,讲的是忠孝善良,不杀生,仁德心上,不喻盗,邻瑞安详(祥),不邪淫,守礼不放,不酒肉,智慧精强,不妄语,实心可讲,讲究的三刚五常。顺治爷,劝善文榜,康熙爷,隐入庙廊,雍正爷,精忠谕讲,内外臣,扶掌朝纲,又况且,当--今---皇--上,也曾修,性命一双。敬三教暗把道访,颁礼部,兴设佛堂,谕下天,行善为上,扶王宝法古圣王,尚道德存心教养……职从头,叙叙衷肠,自壬午年持斋修善,后遇明师指破,领受三皈五戒,除却十恶八邪。每日参禅打坐,运动自身精气神三宝,可以祛病延年,是儒家之人,受释家之戒,修老君之道,斯为三教并行,纵不能使天下皆善,四海升平,道总是一桩好事,怎奈世俗不好,不以为善教,反以为邪教。(30)
实际上,不只是官府视民间教门为“邪教”,就连读书人亦敌视他们,清初颜元即视这些教门为“邪道”,说“世间愚民,信奉妖邪,各立教门,焚香聚众”,为害不少,“上厉国家之忧,下坑小民之命”。在官府及士绅的庞大压力下,为什么教门中人仍对其领袖有信仰心,向心力呢?这恐怕与教门的宣传有关。颜元曾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京中剐了甚么“无生老母”,杀了许多倡邪道人,你们不曾听的么?你们那头行哄你们说:“上头不是拿持斋念佛的,是恐怕聚众谋反”。(31)
 
除了解释不同外,教门领袖通常宣称自己是仙佛化身,以坚定信众信心。中国传统上视杰出人物或英雄为天上星宿下凡或动物转世。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出现菩萨或罗汉应化的例子,到了元代,民间流行弥勒佛下生或出世的传说,先天道教主是仙佛下凡,显系此一潮流下的产物。
 
从先天道在道光中期采用扶乩来决定教中大事,可以推知先天道祖师是仙佛化身的说法,应也是藉由扶乩得知的。他们之所以采用扶乩,可能与袁志谦有关。
 
二、  关于“九祖”黄德辉
 
  1992年马西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中,对一贯道“九祖”黄德辉,提出新的看法。他根据雍正十二年江西圆顿教案的奏折资料,推断说:雍正十二年江西发生的圆顿教案中的黄廷臣(黄上选、黄荣万)就是一贯道传说中的黄九祖德辉。(32)
当时,马西沙所持的论据,并未有直接、间接数据,仅凭时间接近,事迹类似做出上述的判断,因此,我在二年后,草成一文,批评此说(33)。最近阅读《天地会》中收录的李凌魁等嘉庆年间江西、福建天地会史料,赫然发现几则史料,有助于解开此一谜团,并修正自己以往的看法。第一则史料是嘉庆十一年八月护理江西巡抚先福奏审吴文春的奏折。所附吴文春供单及所藏符箓:
 
吴文春供……临川县人……嘉庆十年十一月十一日,杜世明到陈淑金家邀人吃天地会酒。杜世明邀了陈金奴即陈淑金……小的又邀江贤宗,一共八人结盟拜会……嘉庆十一年四月十一日杜世明又纠邀结盟拜会……次日杜世明给小的符签一纸……再这会内的人有吃斋与不吃斋两种。善字号尽是吃斋,和字号俱系吃荤(34)……吴文春所藏符:……
 
黄廷臣
 
善字号圣章和字号(35)
 
吴子祥
 
(《天地会》(六)前附图五)
 
  文中的杜世明是福建邵武人,乾隆四十七年在江西当“佣工”,闻知贵溪县人吴子祥有“恩本”经卷,吃斋念诵,可以消灾治病,随送给番银一圆,买得一本,携回陆续照抄,“卖诵十余次”。嗣闻李凌魁亦向吴子祥买有经本,是同道。迨吴子祥去世后,李凌魁复入天地会,另造阴盘、阳盘名目,愿入阳盘教者传授手诀口号,愿入阴盘教者抄传经本吃斋念诵。杜世明随往拜李凌魁为师(36)。由此可见,杜世明在乾隆四十七年拜吴子祥为师,在吴死后,转拜同门师兄李凌魁为师。从上述资料及说明可知,李凌魁所传的教法:阳盘教是天地会手诀口号,阴盘教是抄经吃斋,也就是说阳盘教者属和字号,而阴盘教者是善字号。吴子祥所藏符箓写着黄廷臣、吴子祥是善字号的头,很清楚显示善字号吃斋者奉黄廷臣、吴子祥为祖师。对照杜世明、李凌魁都系吴子祥弟子,及吴文春符箓书写顺序,可知黄廷臣是吴子祥的师父,为前辈祖师。这一点可从第二则史料:张显鲁的案例,得到印证。嘉庆十九年九月的奏折云:
张显鲁一犯,籍隶宁化,与在逃之江西石城县民熊毛素识……嘉庆十八年九月初九日……张显鲁等即拜熊毛为师。熊毛排列神桌香烛,架起双刀,令各人在刀下钻过,立誓彼此相帮,传授取物用三指暗号……熊毛私给张显鲁符字及图记、纸条。张显鲁携回查看,内写顺天行道,并已获正法之吴子祥及黄廷臣姓名。该犯因字句违悖,收藏家内,不敢告人……(37)
 
这个熊毛是江西石城县人,嘉庆八年三月十五日拜李大禄为师入天地会,李大禄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暗号,并口授《愿忏》”,又给符咒簿一本(38)。上引文提及的地点福建宁化县、暗号、吴子祥、《愿忏》等情况,都显示熊毛可能是李凌魁派下门徒。
 
结合以上叙述,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李凌魁从吴子祥处得到的经本不只《恩本经》,亦包含《愿忏》,也就是说李凌魁是吴子祥徒弟,而黄廷臣是其教的祖师。至于吴子祥与黄廷臣有无直接师承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黄廷臣就是先天道中的“九祖”,至于他为何叫“黄德辉”,恐怕不是黄廷臣改名,而是门徒避讳所致。这个避讳,可能与谣传黄廷臣被“正法”,门徒不敢告人有关。
 
附记:感谢陆仲伟先生提供相关文献!
 
  
江西天地会吴文春等结会时所藏符箓(嘉庆十一年)
 
原文出处:
《清史研究》(京)2010年第1期 第20-26,36页
 
  注释:
  ①(20)林万传《先天大道系统研究》页1—188,页70。台南馧巨书局,1986年订正二版。
  ②王见川《台湾的斋教与鸾堂》页75—76,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武内房司《清代青莲教的救济思想:以袁无欺所说を中心に》,《中国:社会と文化》第7号,页53—68,1992年。武内另着有《清末苗族反乱と青莲教》等相关文章。孔祥涛《青莲教“道统”考:兼论罗教、大乘教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社会问题研究丛书”编委会编《再论邪教:邪教、教派与极端行为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③(33)王见川《先天道前期史初探:兼论其与一贯道的关系》,氏著《台湾的斋教与鸾堂》,页75—114,页84—89。
  ④(16)民国二十五年《祖派源流》页7—36,页11。冈山万全国术馆印送,1995年复印。此资料,武内房司较早使用。
  ⑤(18)《奉天承运道统宝鉴》页10—28,页14。台南大千世界出版社,1980年再版。
  ⑥清末《皇极道根》《历代祖派源流》页1—9,未标出版地点,刊本。
  ⑦转引自杨净麟《青莲教祖派源流》页41,《宗教哲学》36期,2006年6月。
  ⑧(17)杨净麟《青莲教祖派源流》页41—42,页41。
  ⑨《金不换》卷6《铁笔八条》页678,王见川、林万传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本文使用此一版本《金不换》。
  ⑩《金不换》卷6《寄合堂书》页694。
  (11)《金不换》卷6《辞别祖师》页702。
  (12)《元化指南》卷2《十二月念佛歌吟》页780,王见川、林万传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8册。
  (13)《元化指南》卷5《道言一助》页835。
  (14)《金不换》卷6《告知音修持》,页661。
  (15)《信德洽孚》卷5序,页956,王见川、林万传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8册。
  (19)(22)王见川《从僧侣到神明:定光古佛、法主公与普庵之研究》页51—109,中坜圆光佛研所,2007年9月。又见王见川《汉人宗教、民间信仰与预言书的探索:王见川自选集》页25—54,台北博扬文化公司,2008年。
  (21)《川匪奏禀》页114。原书无编号,此为研究者自编。
  (23)(24)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本)附编(一)《曹溪大师传》页127,页15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25)元德异刊行、丁福保笺注《六祖坛经笺注》《付嘱品第十》(《德惠丛书》3,1992年5月学道者重刊再版)页269则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26)杨讷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页153,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27)周克复《净土晨钟》页147,《 续藏经》10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复印。
  (28)《金不换》卷三《论大考月调》,页514。
  (29)《金不换》卷四《再叹考场》,页545。
  (30)《金不换》卷六《投案呈词》,页700—701。
  (31)颜元《存人编》《第五唤》页182,收入氏著《习斋四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2)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页110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4)嘉庆十一年八月初四日批《护理江西巡抚先福奏审拟吴文春折》附一:吴文春供单,附二:吴文春所藏符箓,人大清史所、一档馆编《天地会》(六)页283—2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35)《天地会》(六)五江西天地会吴之春等结会时所藏符箓。按“吴之春”乃“吴文春”之误。
  (36)嘉庆十一年八月初五日《大学士董诰奏议复阿林保等审拟杜世明一案折》(军录),《天地会》(六)页286—287。
  (37)嘉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批《闽浙总督汪志伊奏审拟张显鲁等结仁义会折》(军录),《天地会》(六)页186。
  (38)嘉庆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批《闽浙总督汪志伊奏审明熊毛等结仁义会折》(军录),《天地会》(六)页193—194。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基督教基要派与现代化
       下一篇文章:长安佛教与西藏佛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