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4页   转到:

中国信仰精神的未来在于回归上帝
发布时间: 2014/8/27日    【字体:
作者:杨鹏
关键词:  中国精神的未来 上帝  
 
 
    基督教进入中国带来“新教变革”
 
    西方基督教也有一个不平等的发展史。教会是耶稣的身体,只有通过教皇才能跟上帝对话,这样教皇就拥有了很大的垄断特权。中国的君王,既是君王,也是教皇。唯有天子能奉天承运,这是中国的教皇。唯有天子能替天行道,这是君王。西方新教变革,不再承认教皇的垄断权威,人人因信称义,人人可以直接跟上帝对话,这是人与人在信仰上,在灵魂上的平等运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一种新教变革,还没有一个从只有一个天子到人人皆天子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人人皆是上帝的孩子,这就相当于中国的新教变革。原来被君王垄断的“上帝”,进入了成千上万民众的心灵之中,人人皆为天子了,从目前看这是基督教的发展带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的发展,从中国宗教精神历史上看,本身就是中国式的新教变革。
 
    中国知识界由上天信徒堕落为天子门生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以“天”为中心的,孔子就是代表。孔子到处谋官,让君王接受他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孔子精神上依靠的是“天”,而不是依靠在某位君王。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是一种真切的使命感,孔子对上天有何等的依靠和信赖!在孔子眼中,世俗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最高的,能决定他命运的是“天”。董仲舒也有这种代“天”讲话的感觉。但以后,知识界的精神就不再围绕“天”,而只是围绕“天子”旋转了。知识人揣摩的不再是天人之际中人与天的关系,而是揣摩自己跟天子的关系。中国知识界逐渐由上天信徒变成了天子门生。
 
    科举制,最后谁签字让谁当状元、秀才、榜眼?是皇上。所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王既是世俗领袖,又是精神、宗教领袖。在政治上我是你们的君主,在精神上我是你们的导师。中国君王最大的渴望是君师一体化,既是君王又是导师,最高境界是导师,那是一个宗教权力。毛泽东对斯诺说,自己是“TEACHER”。斯诺觉得毛很谦虚,毛泽东才不谦虚呢。“TEACHER”就是教皇,就是大祭司,就是天命所归。失去了“天”,敢代“天”立言,丧失了天信仰,丧失了直接面对上帝的习惯,知识界就逐渐落入了给君王上折子、揣摩圣意的精神低下的陷阱之中,丧失了对上天和“上帝”的信仰和敬畏,失去了真正的精神依托。从孔子、董仲舒的先知高点不断下落,这是中国知识界精神坠落的过程。
 
    政教分离是西方知识人独立的依托
 
    西方知识界,过去有一个组织依靠,这就是教会。从基督教兴起到近代以前,西方知识人的主流是教会中人。信众的信仰是超越君王的,教会的组织是独立于朝廷的,这样西方的知识人就有了自己的家。而且“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下如同行在天上”,教会要在大地行主的意志,教会是关心公共事务的。所以,西方历史上,政教两个系统的长期分离和独立互动,是西方知识人自由独立精神的重要依托。
 
    精神的独立,建立在几个条件上,一是内心信仰上的独立,二是组织上的独立,三是经济上的独立。没有这些条件,未来的知识人不是权力的附庸,就是资本的附庸。附庸,承担不起精神的重量。一个知识阶层精神、组织和经济不独立的民族,缺少精神上升的张力。
 
    儒家神圣性丢失在董仲舒后
 
    云南南部有一个叫建水的地方,有个规模很大的文庙,可能是中国西南最大的文庙。多年前,我们几个朋友去建水看文庙。文庙里面有一个通道,通道中间有一个孔子的半身铜雕塑,放在一个石座基上,有一人多高,雕像的脑门亮晶晶的,这是游客摸出来的。路过的游客,不少人用大姆指去摁一下孔子脑门。陪我们去的当地朋友也建议我们摸一下,开玩笑说以后考试成绩会好一点。和我们一起去的人中,有的人也摁了几下孔子的脑门。当时我对孔子思想并没有深入了解,但大体是否定的。但我没有摁孔子脑门,多少感到这对孔夫子不够尊重。看着大家在摸孔子脑门,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把释迦牟尼的铜像放在那儿,有没有人会在他脑门上摁一下?可能不会。耶稣像放在那儿,也不会有人来摁脑门。把老子放在那儿,也可能没人敢摁他脑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4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罗马教廷对宗教改革的回应 \张锐
摘要: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1545年罗马天主教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兰托召开大公会…
 
孟加拉国世俗主义发展道路的嬗变与现状 \杨玉龙
摘要:世俗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当代孟加拉国体制的主要…
 
宗教组织法人类型定位及其治理结构研究 \黄晓林
摘要:《宗教事务条例》中的三类宗教组织法人属于《民法典》中的非营利法人。其中,宗…
 
博尼佐的政教关系思想研究 ——以《致友人书》为例 \潘鹏程
摘要:在11世纪中后期关于帝权与教权的众多论战文章中,《致友人书》以历史为载体,旨…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宗教财产归属的法律思考 \杜应芳 李荣
摘要:宗教财产归属不明,导致社会乱象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有必要从中国历史里找出“上帝”吗?
       下一篇文章:如何理解中国今日的基督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