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3/4页   转到:

中国信仰精神的未来在于回归上帝
发布时间: 2014/8/27日    【字体:
作者:杨鹏
关键词:  中国精神的未来 上帝  
 
 
    为什么大众对孔子缺少这份敬意呢?我想重要的原因,是神圣性的丢失。什么叫神圣性的丢失?且不说“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文革批林批孔,夫子被称为孔老二,孔庙被破坏,孔子的神圣性被降低了。但是,儒家神圣性的丢失,不仅仅是从“五四”运动才开始的,而是董仲舒以后就开始了,这有一个孔子被去魅的过程。
 
    董仲舒以后,儒家的整个发展跟“上帝”与“天”渐渐脱离了。儒家本源于“天”,源于“上帝”,周公、孔子思想的最高依托是“天”,是“上帝”。但董仲舒后儒家的发展中,意志的“天”,人格化的“上帝”逐渐被非意志的、非人格的“道”、“理”、“心”所替代。离开了意志之“天”与至高神的“上帝”,孔子就不再是代天传言的圣者,不再是先知式的人,而只是一个温和善良风趣的智者,一位务实的伦理学者。源于“天”的伦理,才是有神圣性的伦理,源于哲学家、伦理学家的伦理,只是人的伦理。既然是人的伦理,我们就可以讨论,可以取舍。
 
    孔子不是要接地气而是接天气
 
    一本儒家杂志的编辑采访我,拿他们的杂志给我看。我翻开一看,里面有一幅孔子的漫画,拄着拐棍,很萌很好玩的样子。我问,为什么要把孔子弄得如此之萌?编辑说是接地气。我说,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的学问,是“下学而上达”,最终是要达于“天”,是渴求“天”对他的理解和认可的。所以,孔子的问题,不是接“地气”的问题,而是接“天气”的问题。
 
    如果真的理解孔子是传天意的人,他背后有“天”,有神圣意志之“天”,孔子的神圣性就会存在。有神圣之“天”,才有神圣之传“天命”的圣人。“圣人”中的“圣”字是什么意思,甲骨文中就是一个大耳朵和一张嘴,一个大耳朵,是聆听上帝之言,是聆听天意。嘴,就是传天意。“天道”之“道”,有“言说”之意,有“道路”之意,可理解为因听到“言说”而成“道路”。“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是听闻来的,“道”当然是“言”。如果是“道路”,则孔子应当说“闻观道,夕死可矣”。孔子是渴望“听”到“道”的。
 
    儒家逐渐离开“上帝”,离开“天”以后,孔子就逐渐变成一个善良、聪明、智慧、还有点可爱的凡人,一个人味很重的凡人,你摸一下脑门是可以的。如果一个人与神圣之“天”、有至高之“上帝”,他是“上帝”在人间选择的代言人,他传道的思想就是有神圣性的,是要敬畏的,你还有兴趣去摁他的脑门?估计你是不敢的。
 
    神圣性和宗教情怀的丢失造成儒家今天的困境
 
    讲到伦理、讲到法,大家知道“摩西十诫”。上帝告诉摩西要谨遵“十诫”,摩西把“十诫”传给以色列人。“十诫”是从“上帝”来的,是经过摩西传达的,“十诫”背后有宗教神圣性。有神圣性背景的伦理,才有力量。不用说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高度宗教伦理化的宗教,就以佛教为例,对百姓来说,一个和尚讲的几句做人道理,与大学伦理学教授讲的几句做人道理相比,恐怕更有力量一些。和尚背后有宗教,和尚讲的伦理,可能来自彼岸世界,会有一些神圣的、说不清楚的东西。伦理和法的后面如果没有彼岸世界的神圣性,就引不起敬畏,就缺少吸引力和影响力。
 
    孔子知道自己的命运由“天”而定,孔子一身就遵天行道的,董仲舒也深明这点,但后来儒家的演进过程,是一个脱离孔子和董仲舒的过程。现在的儒家,多是师从朱熹、王阳明。我觉得朱熹、王阳明不再是孔子儒家,而是道家的儒家或佛家的儒家,为什么?因为从他们整个理论中,我看不出他们的思想以“天”和“上帝”为依托,他们对“天”没有敬畏,他们没有孔子那种“迅雷风烈必变”、“天生德于予”的心态。朱熹的“理”,源于道家的“道”,王阳明的“良知”,源于佛家的“心”,在形而上层面,朱熹“道”化,王阳明“禅”化,他们都没有“孔化”。神圣意志之“天”,至高能动的“上帝”,从宋明理学中消失了,儒家就从宗教伦理学变成了世俗理论学,超验性、神圣性、宗教性消失了,因此也就没有了心灵影响力。神圣性、宗教情怀的丢失,造成了儒家今天的深层困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3/4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有必要从中国历史里找出“上帝”吗?
       下一篇文章:如何理解中国今日的基督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