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柏格理的教育理念是用文明滋养人的心灵
发布时间: 2020/8/21日    【字体:
作者:蔡霞
关键词:  柏格理 教育理念  
 
 
如何推进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种努力不在于喊口号,而在于我们实实在在的做,在于像柏格理那样把自己全部的能力、精力投入到推动社会一点一滴的变化当中去。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会上谈谈我自己的感想,我知道柏格理是读了陈浩武先生送我的一本书,当时我记得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一晚上没睡觉,一口气读完,这次为了开会的发言,又从头到尾的看一遍,当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感动,现在多了一些思考。
 
我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是纯净的基督徒是有很深的感召力的,这种感召力把我们大家凝聚到一起来,谈这个问题。
 
我想说的话题就是“一位伟大的播火者”。大家一谈到播火者就想到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向人类传播火种,带来光明的神。有了火,人开始脱离动物的状态,逐渐成长之为人。这个几千年前的神话形象,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成为了真实的人的存在,这就是柏格理的故事。柏格理是一位伟大的文明播火者。
 
我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柏格理在苗族传的是宗教吗?我觉得不仅仅是,他传的是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柏格理是虔诚的宗教徒,但是他要在南方那么蛮荒的山区站住脚,首先要使大山里几千年处于原始状态,自生自灭的民族认识到自己是人。柏格理把苗人当自己的兄弟姊妹,为他们医治疾病,帮助他们争取反歧视的权利,帮助他们创建苗文,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帮助苗人开始有自己是人的认识,然后才有摆脱蒙昧,生出文明的追求。我读石门坎这个书的时候受到巨大的震撼,在柏格理的巨大影响下,当地苗族人用几十年的时间跨越了几千年文明的沟壑,超越了当地汉族人的文化发展水平,从原始蛮荒走向现代文明。所以我认为柏格理实际上传播的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信仰,不仅仅是教义的传递,他传播的首先是文明,给这个民族带来的是光明之路。
 
而我们在近现代以来的政治教育当中,从来都把基督教的传播看成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这种说法是非常狭隘的、非常愚昧的,反映了一种自我封闭、自虐的心态。
 
客观地说来,在一定意义上看,基督教的传播是文明的交流。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宗教来到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给我们带来的是现代文明,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
 
我们一定要把宗教和人类文明的关联以及宗教在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地位和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破除宗教传播是文化侵略的概念。
 
从宗教传播实际上是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中国文化是有包容性的。中国在唐代时期,佛教很兴盛,佛教也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我们谈到佛教来到中国,经常讲这是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融和融合。为什么对基督教的传播非要定性为侵略呢?这是很狭隘的阶级斗争意识,阻碍着中国的进步。中国人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狭隘的观念,依然自我封闭在愚昧的心态当中,我们很难真正接受现代文明,这是一点。
 
第二,柏格理给我们带来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张守礼先生讲的柏格理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赞成。我认为:
 
柏格理的教育理念在我看来恰恰体现了基督教徒对人类、对每个人最纯净的人文关怀情结,把每一个民族,不分种族,所有的人看成是自己的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爱每一个人。
 
所以柏格理在办教育当中是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同时并举的,精英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平民教育的基础上自然涌现出来的,而这些精英后来为苗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乃至于延续、传播到现在。
 
这样的教育理念当中,让我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呢?教育传播文明,使人成之为人,提高文明素养,这是超越政治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政治绑架教育,这种教育要么就是摧残人的思想能力,扼杀了人的创造活力,要么就是把人变成了偏执狭隘的,没有自己头脑思考的,跟着人云亦云的狂热狂躁的四脚动物。
 
现在国内的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是摧残人的,不是让我们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而恰恰在毁我们的子女,很多人为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担心,我本人也担忧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许多家长,只要有经济能力就把孩子送出去接受教育。因为不在于你学会了数学,学会了知识,而在于你接受了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说“知识改变人的命运”,这是最最粗浅的教育理念,就是你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就可以谋生了,但是实际上知识是要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的眼光。你的观念发生改变,你面前的世界就发生变化,你自己就发生变化了。观念的背后是思维方式,教育最重要的是给我们一个健全的、人之为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现在其实缺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点。文革结束了30多年了,但是直到现在,一谈到很多问题,仍然停留在那种野蛮仇恨的两极对立的思维当中,这么多年来,因着教育模式没有改变,国人就始终没有走出这样的思维方式。而柏格理的教育理念,更深层的,就是用文明滋养人,滋养人的心灵。
 
第三,柏格理是伟大的播火者,他无私无畏的精神,他的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建设现代文明的先驱者的光辉榜样。
 
他从22岁来到中国,把自己的心血、生命奉献在这个跟他毫不相干的,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没有任何文化联系、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国土上,为什么?他有信仰,有信仰的崇高的力量。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当中,信仰是我们所有人应该为之确立的最根本的东西。其实我觉得,你信什么不重要,信基督教,信佛教,或者什么具体的宗教都不信,这个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坚守敬畏之心——这就是信仰。人要有敬畏之心,要知道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做,把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放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文明进路中去思考它。如果有这一条,我们可能就会做出自己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不一定做得很大,惊天动地,但是一点一滴的去做。
 
如果有信仰,就不会成为精神的侏儒,政治的侏儒。上午大家都讲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转型时期很困难,现行体制压制人们的思想,压制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其实是在阻碍着国家的进步。如何推进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种努力不在于喊口号,而在于我们实实在在的做,在于像柏格理那样把自己全部的能力、精力投入到推动社会一点一滴的变化当中去。这一点是柏格理给我最深刻的感召,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感召。
 
在这点上,我是非常感动的,感动什么呢?要说说我跟陈浩武先生的认识,那天张明天老师也在场。从认识陈浩武开始,浩武就在讲柏格理这个人,这些事。坦率地说,最开始我是听故事,我是把它作为一种闲聊来听的,后来再听就感觉这里面有很多感人的东西,再后来就是看到浩武先生身体力行的带领大家去石门坎,他做了很多事情。当然,很惭愧我还没有去过。
 
曾经有一次,我问浩武先生,我说你在这个年龄以后,你后面的生活怎么安排,他说我大概做公益吧。我说你多大的精力?他说至少要用40%、50%的精力做公益。其实我觉得柏格理这种精神,这种信仰在中国是有传人的,不光在苗族看到了,在朱焕章先生,在陶绍虎先生身上看到了,在浩武先生,在王瑛女士,在张明天女士等等所有石门坎教育基金会志愿者的身上,在这些年来支援教育事业当地的老师身上我们都看到了。
 
我觉得这种精神的发扬和广大,是我们中国社会自我救赎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个东西也许将来最终能打破现在这种僵局,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使中国继续往前走。
 
谢谢大家!
 
*本文选自2015年“第一届柏格理精神研讨会”主题演讲内容,原题为“一位伟大的播火者”,演讲嘉宾蔡霞为中央党校教授。
 
 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与社会的双赢
       下一篇文章:疫情恐导致新增一亿穷人,国际明爱会提供指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