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一言一行,都应建立在慈悲之上
发布时间: 2021/7/2日    【字体:
作者:一行禅师
关键词:  关怀 慈善  
 
 
古往今来,人们从来都是希望自己与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所以说,对别人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常怀一颗悯物的心,不仅能体现博大的情怀,而且能体现一种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和顿悟。
 
古语有云:“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人们都知道菩萨是以慈悲心为根本,而大慈悲心则发自菩提心,菩提心来自正觉。那究竟什么是慈悲心呢?
 
“慈”。是慈爱众生,给予快乐,“悲”是悲悯众生,拔除痛苦,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从古至今即是慈悲的象征。
 
人生常说众生平等,人们也望众生彼此平等以待,互尊互敬,不过人们对慈悲的理解仅限于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佛家对慈悲的理解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他们认为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的。
 
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平等和相互尊重,便谈不上善良。例如一个高高在上并且腰缠万贯的人施舍一点残菱冷炙给一个贫苦的乞丐,那么他的行为不是善良,而是怜悯。
 
即使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在佛家眼中也是一条生命,动物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慈悲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一切生命的深切关怀。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大小价值不同而已。你那么轻易地将剩下的水倒掉,那么水本身也会失去它的价值。就是一滴水,也可该珍惜。
 
慈悲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更应延及所有生灵,就像佛家常说的:“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善待小小的水滴,即是一大慈悲。
 
滴水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生命。无论我们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是一个犯了很大过错的人,他一样有权利得到别人的尊重。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生物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它。而且,我们关爱其他人,其实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怀与尊重。
 
在这偌大的一个世界里,人们共生于同一个空间,我们与身边的人、事、物都会有这样那样或密切或曲折的关系,既然这样,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互尊互敬呢?为什么一定要钩心斗角、挑起是非呢?
 
有的时候我们的某一件错事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发展下去最后还会殃及我们自己。所以,对别人应该抱有慈悲之心,对生命应抱有感恩之心,对生活应抱有平和之心。
 
《一心走路》
公益慈善论坛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王权”与“神佛”——日本思想史的两极 \葛兆光
2020年年初我来到东京,住在上野不忍池的附近,每天走路到东京大学的研究室看书。近年…
 
论加尔文法律思想中的道德律 \周钰明
摘要: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是法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对西方的…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与慈善关系之探讨
       下一篇文章:慧海公益走进玉树囊谦:为爱播种,让爱燎原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