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阿都拉批评印度教徒组织 示威非法集会形同叛国
发布时间: 2007/12/25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国际观察  
 
 
 
 
    (槟城综合讯)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批评印度教徒权益委员会走上街头示威及展开五脚基非法集会,他形容这种分裂国家的做法形同叛国,不会获得国人接受。
 
  阿都拉12月2日为马来传统歌诵赛主持闭幕礼时说,该委员会既然已触犯法律,破坏社会秩序与治安,就必须做好面对法律制裁的心理准备。“马来西亚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国家,遵守法律是我们的文化。”
 
  阿都拉本人未克出席,其演词由文化、艺术及文物部长莱士雅丁代为传达这项明确信息。
 
 
                             莱士雅丁: 不至于动用内安法令
 
 
  莱士雅丁过后被询及政府是否会援引内安法令对付该委员会领袖时,他说,现有的法律已经足够对付他们,现在还不至于动用内安法令。
 
  副首相纳吉12月1日指出,该委员会领导人将印裔课题带上国际,只会破坏马国的国际声誉。
 
  他说,该委员会所挑起的都是国内课题,但他们却要把这些课题国际化,显而易见的是,他们怀有政治动机。
 
  纳吉目前在香港访问,会见当地主要的基金经理及政商界领袖,以吸引他们到马国投资。
 
  询及政府是否准备阻止该委员会的行动,他说,一些人正在准备进一步利用有关局势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尤其是政府动用到内安法令的时候。目前许多人正在等待政府采取行动,而政府也了解,一旦动用到内安法令,有关事件将演变成国际课题。
 
    印度人占马国人口约7%,他们投诉在就业、教育及商业领域遭受歧视,当局近年拆除违章兴建的印度庙,更令他们深感不满。本月25日,上万名印度人响应该委员会的号召参加大集会,结果被警方发射催泪弹及水炮驱散。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指该委员会主席瓦达慕迪到国外申诉马国印裔被剥削以游说国际支持马国印裔争取权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做法。他说,此事不能通过游说其他国家获得解决,只能由政府解决。
 
  印度教徒权益委员会日前发表文告说,瓦达慕迪11月28日已离开马国,以进行一系列的国际游说活动,包括与印度淡米尔纳都省首席部长卡鲁那尼迪及印度总理曼莫汉星的高级私人秘书会面。之后,他将前往英、美及日内瓦联合国人权最高专员署会见有关官员。
 
  卫生部长蔡细历批评瓦达慕迪的做法是天真的,他说:“如果马来人、华人及印度人都到其他国家求助,并要求他人干涉国内事务,谁才是马来西亚的主人呢?”
 
  马六甲州首席部长莫哈末阿里认为,该委员会领导人策划街头示威不但应该被监禁,同时也要被褫夺公民权,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成为马来西亚人。
 
              
                              200名印裔集会 要求会见阿都拉

  12月2日,约200名印裔在该委员会的号召下,在黑风洞的印度庙集会,要求在本月3日至9日期间会见首相阿都拉,商讨印裔所面对的问题,否则将会持续举行各种和平集会。
 
  该委员会策划人乌达雅古玛声称,印度国大党并不能解决印裔被边缘化的问题,只有巫统及首相有权力,能解决问题。他说:“如果国大党主席三美威鲁有资格,应该委任他担任副首相。我们要求政府公平对待每一族群,尤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印裔社会更需要政府的公平对待。”
 
  他说,如果政府正如首相阿都拉所言公平对待每个族群,那么,就应该把财政部长一职,交还给华人担任。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沙地国王和教宗会面
       下一篇文章:法门寺舍利塔要在奥运开幕日开光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