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教宽容是现代宗教自由的早期形态,它包括了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近代关于宗教宽容问题的讨论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宗教改革运动过程中到达高潮。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来,英国统治者利用国教会统一人民信仰,对不从国教者采取敌视态度,并迫害少数异端分子。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加剧了国内的紧张局势,王党与议会军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内战爆发后国内的混乱形势,让各派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宗教宽容主张。长期议会期间,威斯敏斯特宗教会议的召开、白厅宫辩论和论战小册子的大量出版,使得宗教宽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讨论和广泛关注。这次关于宗教宽容问题的争论直接为克伦威尔的宗教政策提供了借鉴意义,也推动了英国宗教信仰自由道路的发展。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含四章。第一章叙述了近代宽容问题的起源和17世纪初英国宗教宽容产生的背景。宽容态度的萌发与反对迫害宗教异端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温和的宗教观逐渐发展为宗教宽容思想。第二章阐述了英国不同派别的宗教宽容思想,主要包括独立派的清教宽容主张、浸信会的信仰自由观念和伊拉斯特派的国家宽容观,并尝试对其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第三章论述英国宗教宽容的具体实践,在宗教宽容思想的影响下,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的宗教宽容政策,以追求各教派间力量的均衡。第四章评析了英国宗教宽容的特点和影响。宗教宽容思想先行于宽容实践,两者虽相互交织但并不同步发展,宗教宽容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王自身的宽容倾向。总之,宗教宽容对近代英国政治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宽容政策作为一种统治工具有效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宗教宽容思想的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
YGZJ.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