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2.jpg image002.jpg](/UploadFile/20250214/17395178971287122.jpg)
康熙邀请传教士们一起过年——除夕在畅春园晚膳赐美味佳肴和二十多种果品
明清的传教士热衷文化交流,他们记载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当然也不吝笔墨。
一, 康熙皇帝请神父们一起过除夕——在畅春园大摆宴席
张诚是法国凡尔登人,清代康熙年间来华,他是一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擅长数学,并曾先后被授予“国王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衔。1685年,张诚被选为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耶稣会士之一,与白晋等人一同来华,于康熙二十六年抵华。
1688年,张诚抵达北京,并很快被康熙皇帝召见。康熙对张诚等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和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留他们在北京为其讲授。
从1688年到1707年,张诚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教官,悉心传授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哲学等西方知识。
张诚曾8次随康熙赴满蒙各地巡行,他记载:1690年1月28日是我国传统的新年,春节前康熙在畅春园大摆宴席邀请传教士们一起过年。
康熙热情款待他们,赐给他们的食品脍炙人口,有色香味俱佳的肉品,还有色彩鲜亮、味道精美的拼盘。
除夕晚膳又赐给他们味道非常出色的“年饭”——十二道丰美菜肴和二十一种果品。
张诚与康熙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师生、朋友和合作伙伴。他们在科学、文化和外交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二,传教士看到的春节景象让他感到震撼
张诚曾长居宫中,他时常陪伴在康熙皇帝左右,也因此切身体验到了皇家的春节场景。
满清朝廷正月初一的“三叩九拜”大朝拜彰显了皇帝的尊严和神圣不可侵犯,也是满清重要的面子工程,张诚曾对看到的景象感到震撼:
无数的文武官员必须身着不等的官服,在寒冷的冬天早早准备,在天明之前就赶往紫禁城,并在午门之外进行跪拜之礼,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这一天宫廷有专职礼官,在礼官的主持下黑压压的一片群臣一起行级别最高的“三叩九拜”大礼并山呼万岁。这样的场面让张诚大开眼界。
(什么是“三跪九叩”礼?
“三跪九叩”是清朝朝会时最重要的礼仪。古代是以拜两次作为大朝仪的常礼。到了清朝初年,朝会大典改为三跪九叩首。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帝在举行大朝仪时,皇帝乘舆行至保和殿,下舆后先到中和殿升座休息,接受在典礼中的侍班、导从、执事等各官行三跪九叩礼。到太和殿升座之后,在大乐声中,再接受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三跪九叩礼也随之被废除”。)
三,意大利人传教士马国贤:官员之间拜访是为建立人脉关系
还有一个意大利人传教士马国贤,他对中国人庆祝新年贴门神也有研究,当然在搞清楚门神图画上的“偶像”意味后,对这些纸糊的神灵十分排斥也是很自然的事。
马国贤对于正月初一官员之间以及百姓之间的拜年行为都有记载,他认为官员之间的拜访是官场上的联谊方式,目的是建立起官场上的人际网络,为以后官场建立人脉关系。
四,安文思记载春节时称赞中国是一个极度辉煌的国家
安文思字景明,是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1636年到澳门。后去往成都,曾服务大西政权,后以战俘身份进入北京,进入钦天监工作。安文思建造了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东堂,撰写了一部讲述清初中国及北京的著作《中国新史》。安文思在描述中国春节时曾称赞说:
如若在春节时期站上某座山头观察中国的城市,万家灯火、灯笼与烟火的绚烂多姿令他觉得中国是一个极度辉煌的文明国度。
而无论是灯笼还是烟火,其构思之巧妙与颜色与绚丽,都足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伟大之处。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