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摩洛哥驱逐基督徒,遗留33名寄养儿童
发布时间: 2010/4/9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1  
 
 

    摩洛哥一个孤儿院的基督徒志愿者和抚养人在被指控改变他人信仰(proselytizing)之后,在周一被迫放弃数十名孩子。

    摩洛哥的这些孩子们都和抚养人生活在希望之村(Village of Hope,简写为VoH)中。当局周一突然查抄了孩子们的家,指控抚养人和基督徒志愿者改变他人信仰,强迫他们离开这个国家并放弃33个孩子。摩洛哥当局搜查了希望之村,并宣布他们驱逐了20名工人和抚养人。因为将被离弃,这33名受到悉心照料的孩子歇斯底里地要他们的抚养人。

    希望之村的克里斯·本特说:“看到孩子们被告知他们的父母不得不离开,而且他们可能永远不能再见,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根据本特的描述,2002年希望村作为一个正式的基督教组织在摩洛哥政府登记,并且获得准许,对他们抚养的孩子谈论基督教。

    这个北非国家是一个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督徒只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1%。政府限制非伊斯兰教宗教物品的传播和传教活动,并且监视非伊斯兰宗教组织的的活动。

    此外,只有穆斯林家庭收养孩子才是合法的。本特指出,希望村的志愿者作为孩子们的抚养人,孩子们也都把他们当作父母。该组织指出,近十年来希望村的志愿者已经对当局公开了他们的信仰,而且被允许收养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如果不被收养,就会被杀害或者被安置在国家运营的“巨型孤儿院”。尽管如此,当局指控他们试图使孩子转信基督,并且强迫这些抚养人登上前往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开这个国家。
  
   “由于摩洛哥政府的行动,这33个孩子再次被抛弃。”原籍新西兰的本特说,这些孩子一直不知道有另外的妈妈。有些孩子自从希望村建立以来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已经有10年了。这是摩洛哥领导人的耻辱和污点。”

    本特告诉Voxy News,在搜查前的几天,他和妻子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在午夜被传唤并且审问了两个半小时。

    Voxy报道说,当局没有对审讯目的和(本特)他们的权利做出任何解释,他们就讯问本特以下问题:他们是如何知道希望村的,如何得到资金支持,在周日早晨的礼拜中他们聚在一起做什么,以及是否在传福音等等。

    国际基督教关怀组织中负责迫害监督的一位地区负责人洛根·毛雷尔说:“周一的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在五名外国基督教徒工人被驱逐之后,2月4日,当局在阿斯密斯搜查了一个基督徒的聚会,逮捕了18人并驱逐了一名外国人。

    毛雷尔在一份声明中评论到,这的确是摩洛哥政府的一个可耻的行为,十分令人痛心。最近摩洛哥政府对基督徒采取了一种专制的姿态,强行驱逐外国人并且起诉与这些基督教徒有联系的摩洛哥公民。这标志着摩洛哥当局对人权政策的迅速而不祥的变化;世人都要注意。

    本特同时还向公众发出呼吁,为之祷告。

    伊扶阑(Ain Leuh)附近的希望之村是由两名美国人,科茨和埃伦·多兰50多年前创建的。这个组织寻求为孤儿和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安身之处,直至18周岁。他们向孩子们和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教育项目、职业培训、农业培训、医疗服务、小规模商业培训以及许多其他相项目。希望之村致力于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家庭组织,提供保护和希望,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融入到摩洛哥这个大的社会中。
 
 
                      (本文转载自:《基督日报》2010-3-9)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罗马主教向美国参议院提供帮助
       下一篇文章:护士卓别林在歧视案中败诉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