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关于一个妈祖进香新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发布时间: 2016/6/12日    【字体:
作者:刘守政
关键词:  妈祖 宫庙  
 
  2016年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下午,大批旅游客车汇集到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北郊的俞大猷公园。本地人一见便知,这是惠安某旅游公司专门为进香服务的车辆。果不其然,车上下来的女性乘客居多,她们提着闽南地区特有竹编篮子,这是典型的烧香“拜拜”的群体和装扮。
 
  本以为,这是河市镇某个村落宫庙的进香团。经现场询问,我们从马甲镇某村的两位女香客得到的回复,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人意表。意料之中的是,这的确是一个进香团,目的地是湄洲岛妈祖祖庙。出人意表的则是,这个团的成员并非来自某单个村落宫庙灵力辐射范围的信众,而是涵盖了洛江区河市、马甲、罗溪三镇所有的地区妈祖信众。据说,进香团香客人数大概有两三千人。该说法可从我们的初略观察得到印证,因为在不到十分钟内,我已经陆续见到不下二十辆的48座大型巴士驶入公园。如此大规模的活动,是由泉州惠安一家非常有名的旅游公司所组织的。该公司与洛江三镇热心人士共同发布信息,以河市镇的俞大猷公园为集散地,同往湄洲岛妈祖祖庙进香。
 
  这是一次典型的民间信仰的宗教经济行为,但又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以往常见的进香活动巨大反差,从而凸显出事件背后一系列闽中南地区的宗教社会问题。例如,商业逻辑介入民间信仰朝拜活动,带来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将对传统民间信仰中既有的宗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新的刺激与挑战?能否带来传统神明(妈祖等)崇拜的集中与淘汰?对以传统祭祀活动为重要象征取向的农村社会结构,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其中所蕴含的宗教经济、宗教社会等问题与意义,是值得追问和深入探讨的。
 
  无疑,进香成本的大幅降低,是促成大批妈祖信众热衷参与此次进香活动的直接原因。泉州洛江区距离湄洲岛全程高速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购票上岛需要大约半小时。以个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香作为对比,该地区前往湄洲岛,信众来回的路费花销最少在130元。该方式,在便利性和时间花费上,均处于劣势,因为需要至少转车两次,路程上花费的时间至少要六个小时。而以宫庙为核心的进香活动,路费花销也相当于个人前往的价格。以泉州惠安县小岞镇霞霖妈祖宫的进香活动为例,距离上,该宫庙或许比洛江河市镇到湄洲岛要更近一些,但是他们的花销也要达到120元每人次(大巴车85元/人,进岛35元/人)。但是由于专程前往,时间上要大为节省。与前两种方式相比,此次由旅游公司组织的进香活动,费用为80元/人。时间和费用两方面,都凸显出绝对优势。因此,此次活动吸引如此之多的信众参与,就不难想象了。
 
  通过组织此次进香活动,旅游公司的确创造了进香经济的规模化,从而赚取了利润,也得到了信众的热烈响应。但该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绝不仅仅这么简单,其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原因及将对社会结构带来的相应变化,或许只有通过对传统的进香活动形式的回顾与反思,才能更清楚的发现。
 
  传统进香活动的主导者,多为地方宫庙的组织(如宫庙管委会,董事会等)。该类组织所代表的,是具有“拟法人性质”的社会性的集体,如神明会、私坛、角头、社区等。传统的进香活动,多与返乡绕境活动结合在一起,以进香队伍的有秩序的展演与互动过程为核心,构成特定地方、有组织的集体性象征性行动。这种队伍的活动被既有研究描述为:“灵力的获得与分享”、“社区关系的强化与展演”、“社区界线的连结与圈连”及“神明权威阶序的内在结构与效应”等。(丁仁杰:《重访保安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第236-237页。)可是,此次所见进香活动,由于主导者的变化,使得之前研究的理论效力瞬间瓦解。
 
  不可否认,此次进香活动是在已有进香传统上发展出来的新变化。只有两厢比较,才能发现该变化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影响。首先,传统社区正面临瓦解的危险。此次进香的最大变化就在于主导者的变化,商业公司的介入说明商业逻辑开始主动介入传统宗教领域。传统的社会性集体代表——宫庙组织,彻底退出此次进香活动的舞台。分庙妈祖神像不见了,社区游行队伍消失了,进香回来的绕境活动由于区域不定也变得不可能。
 
  我们有理由推测,此次商业逻辑的介入,已经开始冲破地方社区的限制。从而,集体象征性质的民间信仰,可能会逐渐转变成了存粹家庭化或个人化的信仰。虽然同传统进香活动一样,均从妈祖祖庙获取了神明的灵力,但是由于传统组织的缺席,灵力的赋予仅仅限定在了个别家庭和个别信众身心之上。这是对社区宫庙及其组织传统权威的巨大挑战。当代表社区形象的宫庙威信力开始下降时,那么传统社区趋于瓦解的风险就在不断的加大。
 
  其次,具有商业价值的神明进香崇拜活动,或许会更加兴盛。某地域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神明(如妈祖等),由于进香的便利,受崇拜的程度会更加热烈。而一般神明的进香活动,则因为无利可图,将不会引起商业公司的重视。如此一来,遭遇冷门的神明,受崇拜的机会越来越少,被信众逐渐疏远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具备影响力的神明会在商业公司组织的活动中,越来越具有名望,也越来越得到地方信众的认可。结果是,热门神明崇拜的越来越集中,冷门神明的渐渐退出进香经济的舞台。
  当然,以上仅是一种逻辑上的推演。实则,我们却更加希望,该现象将引起另外一种更为合理的后果,即这种商业行为,在民众和地区神明崇拜中,获取的是妈祖灵力的双次叠加。也即是说,商业逻辑的介入,并不会根本上动摇社区神明崇拜的基础。反而,恰恰构成社区崇拜的必要补充。对当地信众的而言,神明护持的灵力,往往是多多益善。而在代表地方凝聚力宫庙的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商业逻辑进一步满足了那些获取更多灵力需求的信众。从灵力不断叠加角度考察,这种进香行为,只是社区神明灵力与妈祖信仰灵力相互加持,如果是这样的逻辑演化路径,或许才是各方都能满意的后果。
 
  总之,一场新式的由商业公司承接的区域性进香活动,到底是会打破了传统信仰形式及社会结构,还是会不断加强地方信仰并促成更加和谐的新型社会结构,或许只有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后续跟踪,才能得到更多的确证。
 
  (作者系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基地教师)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ex.cssn.cn/zjx/zjx_yc/201605/t20160524_3021545.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法、丧服与庙制——儒家早期经典与宋儒的宗族理论
       下一篇文章:羌族宗教祭坛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