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南宋禅画
发布时间: 2019/12/12日    【字体:
作者:戴斌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之《达摩面壁·神光参问》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突破了中国画传统的纯线表现形式,被誉为是墨象语言独立的标志。此画法对明清诸多画家的风格形成产生了的重要影响。
 
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
 
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体的特点。唐末五代的贯休和北宋石恪,较早构建了禅画的基本样式:贯休的罗汉画采取水墨风格,立意脱俗,所画的罗汉“形骨古怪”“多作古野之貌”,画面有“狂逸”之态;石恪的绘画“纵逸不守绳墨”“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极力突破传统画法的束缚。
 
南宋是禅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期。南宋时期禅宗兴盛,与之对应的禅画这一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南宋禅画的内容涉及广泛,尽管是以人物画为主,但是山水、花鸟蔬果等也无不可以入画;绘画形式以水墨为主,主要特点是“减笔”与“泼墨”;禅画家不仅限于禅门的画僧、居士,也包括很多与禅僧往来密切的文人画家。禅画家们“以禅寓意”,用笔墨来表现“禅悟境界”,彰显了画家的独特个性。由于具有鲜明特色,因此禅画甚至成为“后人对南宋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绘画类型的称呼”。(潘公凯:《中国绘画史》)
 
南宋禅画家中最为世人所知的当属梁楷,他是南宋写意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尤善山水、人物、道释、鬼神,描写“飘逸”,都是大笔挥抹,“草草数笔,即见神韵”。其画山水,气息疏朗空寂;其画人物,如墨泼纸,构图“简当”,形象奇古。梁楷传世的画作“皆草草,谓之‘减笔’”。(元·夏义彦《图绘宝鉴》)这种以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来描绘人物和风景的画法对后世写意画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并为后世大写意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
 
比如《泼墨仙人图》:画中人物是一位不衫不履的仙人;画作用笔简略,只是表现局部的小轮廓,而大部衣着都是用粗笔蘸墨法依褶痕横扫,墨色淋漓。而对于形体的描绘,仅仅用了四笔,就把人物的轮廓和行走时衣带飞动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既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再比如《六祖斫竹图》,重在表现六祖慧能在劈竹过程中“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的境界,用笔寥寥而形神毕现,只是简单勾勒眉目鼻耳,人物虽为侧影,但是专注、自如的神情跃然纸上,人物身后的树干直接用间有飞白的淡墨皴出,不事勾染。
 
实际上,梁楷的“细笔画”也是独步当时,比如他早期所绘的《八高僧故事图》就是“院体画”(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宫廷画家的绘画)的代表作,画上人物情态和服饰刻画入微、传神。所以减笔画其实是梁楷对自己画法的突破和创新。这种粗笔横扫、笔简意到、墨色酣畅的画法为梁楷首创,成为后代写意画的楷式。
 
再有南宋著名画僧牧溪(法常),他依径山无准师范出家,在临安长庆寺为杂役僧,擅长画人物、花果、鸟兽、山水等,题材广泛,造型严谨,形象准确。其画风师承梁楷减笔画,风格壮阔,自由放逸。其画于秀逸清冷中透出禅意。牧溪的大部分作品被当时的日本僧人陆续携往日本,甚至被奉为日本“禅余画派”的鼻祖,对日本绘画影响很大。
 
牧溪的禅画强调生活化和主观化,十分简洁随意。他对传统佛画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在构图上甚至采用了当时罕见的半身构图(如《达摩图》)。牧溪“多用蔗渣、草结”蘸水墨作画,“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元·吴大素《松斋梅谱》)他传承发扬了梁楷的水墨画笔法,对后世徐渭、沈周、八大山人等画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虽在世时名声不显,是中国绘画史上蒙尘的一颗明珠,却开后世文士禅僧墨戏先河。
 
牧溪的著名画作《六柿图》,题材是平常的六只柿子,造型和构图都十分简单。整幅画作既无题字,也无落款,三分之二都是留白;只是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柿子的空间位置,整体上错落有致、平淡自然,散发出恬静的禅意。这幅画作于平常之物画出不平常,用最简洁的画面语言,表现了禅者“无心”的意境。寥寥数笔,却灌注了对生命的体验,简约的外部造型,却显示了禅宗精神,被誉为禅画中的经典之作。
 
南宋禅画是南宋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众所周知,南宋绘画在技巧上被誉为“已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讲究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密不苟;赋色浓艳,华贵富丽。如果从形式上来说,南宋禅画“简淡放逸”的画风是对传统重彩华丽、工笔繁复的佛画的反思和再生。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不拘形似的画法,表现出禅画的创意,这既是对“庄严法相”全新的禅宗诠释,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
 
南宋禅画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不同,不再拘泥于笔墨或者气韵,而是将画家对生命的体验作为最高的表达意涵。禅学作为禅画作品的灵魂,是禅画家们审美理想的反映。禅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禅机的体现,是生命纯粹的展示。因此,禅画的所有墨迹,实际上只是一种觉悟的机锋。禅画的作者也并不限于僧人,如果能保持“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无凡无圣”的平常心,在行住坐卧之间亦能应机接物,那么即使是普通人用绘画来表示或衬托一个禅意,也可以称为禅画。
 
禅画仅仅凭藉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内心精神的画风,这既是禅宗特有的风格,也是中国佛教绘画艺术的奇葩。如果说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那么禅画也可谓是佛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一带一路”上的佛教遗迹
       下一篇文章:烦嚣闹市 清凉大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