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中国第一所大学由犹太人创立于这座城市
发布时间: 2022/9/1日    【字体:
作者:Israel Plan
关键词:  圣约翰书院 犹太人  
 
 
要问中国第一所大学是哪所,有人说是北洋大学,有人说是京师大学堂。其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是上海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由圣公会所属培雅书院(1865年成立)和度恩书院(1866年成立)于1870年合并而成,最初名为圣约翰书院(St. John's College),后改名为圣约翰大学。1892年起开设大学课程,而北洋大学和京师大学堂分别于1895年和1905年成立。
 
约大为中国高等教育等多领域开创了先河
 
圣约翰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为中国开创了无数个第一,也为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众多的顶尖人才,他们中有大量人才在各自领域开创了中国的先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中国近代第一代精英许多出自于该校,而其创始人是一位出生于立陶宛的美国犹太人,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所鲜为人知的存续超过73年但已不复存在的大学。
 
圣约翰大学坐落于上海苏州河南岸,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毗邻市区最大的公园中山公园,现为华东政法大学。1879年设立后以官话和上海话授课,设国学、科学和神学三门主课。1880年,医科由上海同仁医院院长文恒理(Henry Boone)增设创办,开了中国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881年开始以全英语授课,1890年5月,应加拿大籍体育教师李蔼门的建议,圣约翰首次举行了中国最早的田径运动会。圣约翰书院1892年开设大学课程,1896年形成了文、理、医、神学及预科的综合性高等教学格局,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98年,圣约翰大学获得了两江总督刘坤一赠送的200支枪,开始每周组织学生军事操练,是中国最早对学生实行军训的大学。1900年成立了同学会,是国内最早成立校友会的大学。1901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的由中国人组成的足球队,也是中国最早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普通教育机构。圣约翰大学开设了当时中国第一个大型体育馆和室内游泳池。1906年,医科学制改为七年,毕业者授予博士学位,是中国最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圣约翰大学先后由施约瑟、颜永京、卜舫济等人主持校务,19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2月1日,校长卜舫济邀请孙中山到约大演讲,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由于圣约翰大学的学费较贵,但教学质量也是最优,因此吸引了众多各界社会名流的子女,如荣毅仁、宋子文、贝聿铭、颜福庆、张爱玲等人都是圣约翰的学生。
 
20世纪初中国最好的大学:“东方哈佛”
 
圣约翰大学是上世纪初期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被国内外誉为“东方哈佛”。美国多所顶尖大学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及哥伦比亚大学等均对圣约翰大学学生高度认可,约大学生可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优待。约大的大部分专业除中文课外,所有课程均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因此约大学生的英文也是当时全国最好的。
 
约大校友、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回忆道:一进学校,好像到了外国,连公告都是全英文。从圣约翰出来的学子,其英文水平已经与美国本土水平相差无几。许多约大的学生都是毕业后直接被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直接研究生录取。
 
1914年,约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了圣约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医学院。1919年圣约翰大学成立40周年之际,校友和学生捐建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大学体育馆“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1894从英国到约大任科学系主任的顾斐德是体育运动倡导者,约大是中国第一所开展体育运动的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获得校友捐赠的大学。1920年创办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新闻专业。
 
约大人才辈出直接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
 
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际法庭庭长、众多学科的开创者均出自该校
 
1923年,在早期校友施肇基的资助下,圣约翰大学与哈佛大学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将早期的土木工程系拓展为施肇基土木工程学院,同时开设电气、机械工程等课程。施肇基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第一位中国驻美大使。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中国抗疫第一人,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他曾挺身而出并力荐协和医院伍连德抗击疫情,1936年约大开始招收女生。
 
约大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系统化培养医学、科学、法律、外交、经济高级人才的摇篮。在其73年的办学历程中,圣约翰大学培育出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校友,他们多活跃于中国商界、政界、外交界、学术界和医学界,包括前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杰出外交官施肇基、北洋政府元首顾维钧、民国财政部长宋子文、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伟大医学家及中国第一所国立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创办人颜福庆、作家林语堂、记者邹韬奋、作家张爱玲、汉语拼音制定者周有光、教育家张伯苓、实业家刘鸿生等都是圣约翰大学校友。被约大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有颜惠庆、张伯苓、黄炎培、伍连德、陶行知等。
 
约大师生具有反清、反殖民主义的光荣传统,上海历次的学生爱国运动,都有约大学生的积极参加。1894年,约大建造了一座中式教育楼,为纪念创始人施约瑟而取名“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怀施堂被改名为韬奋楼,现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03年,该校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校长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现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5年6月3日,五卅运动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为阻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宣布停学,以孟宪承为首的19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成立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三”事件 ,“六三楼”因此得名,现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9年12月,圣约翰举行了50周年校庆活动,同时庆贺卜舫济担任校长40周年。当时南京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吴贻芳,以及基督教平民教育促进会会长晏阳初等人都专程赶来参加庆典,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圣约翰校友宋子文在庆典上被授予了法学博士学位。
 
1949年5月26日夜晚,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领导人员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以及中共上海地下市委的负责人抵达上海,在圣约翰大学交谊楼会面,详细讨论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各院系被拆分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并入在该校原址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截至1949年,圣约翰大学设有文、理、医、工、农、神6个学院及附属中学,是当时中国最全面的综合性大学。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改由中国人自办,政府予以补助。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撤销,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系、中文系(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中文系(部分)、历史系并入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入交通大学;医学院并入新成立的上海第二医学院;神学院被停办,学生转入南京的金陵协和神学院。经济系并入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系和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师生迁往香港成立崇基学院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创校学院,约大附中并入上海市五四中学。1967年,部分校友在台湾发起成立了圣约翰科技大学,作为约大的一个延续。
 
犹太人创立了这所名垂千古的中西大学
 
这名犹太人对中国的贡献并非仅仅是这所大学
 
与耶鲁大学一样,圣约翰大学的校训也是“光与真理 Light and Truth”,耶大的校训至今仍以希伯来语写在校徽上。约大后来又加上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校训及校园的设计建设都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理念。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样一所中西合璧并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大学是由一名犹太人所创立,但这所学校并未按美国大学传统以创校人命名。
 
施约瑟(Samuel Issac Joseph Schereschewsky, 1831-1906)生于立陶宛,父母都是犹太人。施约瑟幼时接受犹太教育,熟读圣经,能用用希伯来文写诗,会讲13种语言,能懂20国文字。他在欧洲念了几年书后移居美国,1856年在纽约受洗加入教会,后接受正式的神学训练。毕业后,有好几所知名大学聘用他,但当时他已立志到中国。1859年,他以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的身份走访上海,同时学习中文,进步神速。两年后到北京传道,一住就是十三年,其间努力学习中文。他每天学习中文至少9小时,并以《三国演义》为范本反复诵读。
 
1864年,他和其他几位传教士(艾约瑟、包约翰、白汉理、丁韪良)组成了北京翻译委员会,着手将圣经翻译成中文,他不但翻译成了中文,还翻译成了蒙古文。1872年,新约完成,1874年,旧约圣经的北京官话译本完成。这部新旧约全书是第一部白话文圣经,成为往后四十年里最受重视的译本。后来李鸿章经慈禧太后允许印刷圣经就采用了他的版本。
 
1877年,施约瑟被委任为圣公会上海区主教,并在美国筹集资金来华办学,他认为在中国办一所美国式的大学非常必要。1878年,他从美国带来一大笔办学费用来到上海,在曹家渡苏州河畔一处美丽幽静的绿荫地选址,从兆丰洋行购买了84亩土地兴建大学校园。1879年4月14日复活节,他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大学──圣约翰书院第一幢校舍奠基,后来他还创立了圣玛利亚女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前身)。施约瑟主持圣约翰书院的工作4年时间,期间他亲自担任院长和国文部主任,中文教师是颜永京牧师(中国心理学第一人,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文华书院的创始人)。
 
施约瑟中风后行动不便,甚至都不能正常说话。1882年,施约瑟前往瑞士疗养。1883年,他辞去了美国圣公会主教和圣约翰大学校长职务。校务工作交给了颜永京,直到1888年卜舫济接任校长职务。
 
施约瑟的其他三个趣闻
 
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大家去研究
 
1867年,施约瑟在当时的北京传教,有三个来自开封的犹太人来访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专程去开封对犹太社区做了实地考察,当时有大约上千名犹太人,虽然大部分被同化或该信伊斯兰教了,他去开封期间当地发生暴民骚乱,他被赶了出去。
 
施约瑟还曾长途跋涉徒步1000多公里从北京到上海追求一位刚从美国来华的女士,到了女士住处敲开门后就问“找某某女士,我未来的妻子”,对方觉得他大言不惭,但在他的正直人品和坚毅个性的打动下,该女士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1881年施约瑟中风差点丧命,就在牧师为他念临终祷文时,他挣扎着半撑起身子说:“不要念了,我还不会死呢!”,他居然顽强地挺了过来,继续活了20多年,以重残之身完成了译经大业。
 
1886年,他回到美国,居住了9年。一只手只剩一根指头可动,他却用一根指头打字机继续译经二十五年,每天清晨工作至晚上,把圣经翻成浅文理译本。他戏称这译本为“二指版”,因他用两根指头完成大部分译文。1906年,施约瑟逝世于日本。
 
卜舫济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校长
 
第一位与中国人在中国举行正式婚礼的西方人
 
卜舫济是圣约翰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他担任了长达50年的校长。他也是最早与中国人通婚的外国人之一,他的妻子就是施约瑟所创办的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黄素娥。他每隔几年都会回美国休假,每次休假回来都会从美国募集一大笔钱回来用于圣约翰大学的建设,美国圣公会对圣约翰大学的支持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断,圣约翰大学也因此走向衰落。
 
林语堂曾在自己的自传里深情回忆:
 
我这对于西方文明之基本态度不是由书籍所教的,却是由圣约翰的校长卜舫济博士和其他几个较优的教授而得,他们都是真君子。
 
涂羽卿是首任也是最后一任中国校长
 
第一位与美国人在纽约教堂举行正式婚礼的中国人
 
在约大存续的73年时间中,历经了5任校长,涂羽卿是最后一任校长,涂羽卿是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早期倡导人之一。1948年,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劝说上海和南京一批文化界基督徒代表去见蒋介石,试图劝蒋放弃镇压共产党,接受和平相处。圣约翰大学校长涂羽卿是该代表团成员之一。1949年在面临艰难决策的时候,他放弃出国的机会,留下来建设祖国。
 
涂羽卿出生在湖北汉阳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受洗。1914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后或美国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卫斯理大学理科、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1918年获硕士学位。1919年1月,涂羽卿在纽约42街地铁站与美国女子牟莉无意中相识,5个月后在纽约一个教堂结婚并相伴一生。
 
1919年9月涂羽卿回国,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7年,后到上海担任沪江大学物理系主任。1930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学,师从1927年诺贝尔奖得主康普顿教授(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者之一)。
 
1932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任教,随后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也未能完全中断他的教学。1946年11月,颜惠卿博士代表圣约翰大学校董会请涂羽卿出任校长,他正式出任圣约翰大学首任中国校长。这一时期,涂羽卿政治立场激进,发表过一些批评国民政府的言论。1948年辞职。1949年1月起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
 
1951年底,“三反五反”运动开始,涂羽卿成为重点打击和批斗的对象。他被诬陷为和帝国主义分子有“不可告人“的关系,亲美、崇美超政治和普世教会的“错误思想”......这些都是当时的那些罪人安在涂羽卿身上的“罪名“。
 
校长夫人挺身保护丈夫
这位美国人为中国丈夫和这个国家奉献了一生
 
文革期间,一批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多次到他家造反,先把涂校长打了一通。老先生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任他们打,闷声不响。美国老夫人是个直性子,天生倔强,她要保护她的丈夫,用蹩脚的中国话说:“你们打人,你们不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红卫兵对这外国老太太的反应感到惊讶,停止殴打,但不善罢甘休,要把这个家抄个底朝天。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这个有洋主妇的家竟然空空荡荡,客厅里只有几把藤椅,连一张沙发也没有,更没见到有洋玩意儿可抄。红卫兵更失望的是,他们既无金银财宝,又无大量存款。唯一可列为四旧的是八个书柜的书,包括一部分外文书籍和几件旧西服。翻箱倒柜也没有发现电台和发报机之类,失望地扬长而去。在他们离去之前,涂夫人礼貌地对他们说:“请把那本英语辞典给我留下。”小将们手下留情,把辞典还了给她。这本辞典整整陪伴了她十年之久,十年中,除了英文版的毛语录,这是她唯一的读物。这个家又经历了一次扫荡。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三次了。
 
涂羽卿校长遭受了反右和文革两场运动的双重冲击,从1966年到1972年,涂羽卿不断地受到隔离、审查、清理、关押,两度因为不堪凌辱,而试图自杀,都被他的美国妻子阻止,饱受苦难岁月摧残的涂羽卿,被释放后身体每况愈下。有一年春节,上海师范大学派来的代表来看他,留下了更冰冷的威胁:至于你隔离时的情况,没有必要对别人讲!
 
每次他的家人问他在狱中的遭遇,他都讳莫如深,成为永远的迷。在被恢复自由三年后,涂羽卿含恨而逝。涂羽卿的逝世,不只是一个人的消亡。
 
1981年,美国总统卡特访华,涂羽卿妻子牟莉受邀在美国领事馆与总统用餐。有人邀请她离开中国去美国并将享受优厚待遇,但被她谢绝。她多次赴美探亲,最后一次以87岁高龄访美准备回中国前夕不幸在纽约逝世,死后她的孩子们将她的骨灰送回上海与丈夫安葬在一起
 
涂羽卿与他所任职的那所崛起于上海滩的大学——圣约翰大学一样,在成长、崛起、兴盛之后,折服于时代的变迁倒退,随后慢慢消亡于历史长河,但是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愿他们永远被铭记!
 
以色列计划
 
约大部分知名校友:
 
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大总统)
施肇基(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
宋子文(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
荣毅仁(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原国家副主席,中信集团创始人)
邹韬奋(作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
邹文怀(香港电影教父,缔造出李小龙和成龙两位国际巨星及许多演艺明星,香港嘉禾集团创始人)
林语堂(文学家,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创始人)
张爱玲(中国近现代最富盛名的女作家之一)
潘序伦(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经叔平(上海商业巨子,民生银行创始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史久镛(原海牙国际法院院长、大法官、香港回归中英法律文本起草者)
黄嘉华(外交家,原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容永道(PWC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国首个留学生容闳继孙)
吴宓(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
吴宗锡(评弹界里程碑式人物,原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吴肇光(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
郁知非(中国血液病学奠基人)
郭迪(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奠基人)
颜福庆(上海医科大学和中华医学会创始人)
张乃峥(中国风湿病学奠基人)
孙学悟(中国基础化学工业奠基人)
顾震隆(中国复合材料研究奠基人)
罗荣安(中国航空教育开拓者)
刘鸿生(前上海实业大王)
刘以鬯(经典电影《花样年华》的原著作者,原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连横(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连战祖父)
俞大维(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台湾军事最高负责人)
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张仲礼(经济学家,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蒋一成(石油勘探专家,美国亚洲协会主席)
严家淦(政治家,原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华民国“总统”)
陈成达(中国足球界元老)
马约翰(体育教育家,原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
孟宪承(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蔡至勇(华尔街第一个华人大亨)
周诒春(清华大学奠基人)
周有光(汉语拼音创始人)
鲁平(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丁光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实不胜枚举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麟
摘要:摩洛哥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君主制、圣裔血统和作为“信士…
 
中国近代政教分离思想的发展 \周伟驰
摘要:政教分离是西方近代新教国家政教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基督新教来华,教案频…
 
近代以来日本宗教对话发展的政策性动因论析 \陶金
摘要:受1893年万国宗教大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的宗教团体已经出现了多…
 
从“基督教世界”到“信纲式国家”:现代宗教权利的萌芽 \董江阳
摘要:人类历史从宗教暴力,到宗教宽容,再到宗教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演化过程…
 
良心自由:公民社会的“灵性资本” \张生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介<正>《良心的自由——从清教…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慈善一览
       下一篇文章:福利国家在近代中国的起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