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科耶夫的世界:超越民族主义
发布时间: 2022/9/23日    【字体:
作者:施展
关键词:  普遍贸易秩序 科耶夫 民族主义  
 
 
一个民族,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它多么优秀)只要它在政治上顽固地坚持民族意义上的排他性,那么,它迟早都要结束其政治上的存在。
 
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法国的政治领袖戴高乐收到一份名为《法国国是纲要》的建言书。在这篇三万多字的长文中,一种罕见的大手笔勾勒出了战后世界秩序,并为刚刚光复的法国如何重新恢复大国地位提出了极为深刻、又极富想象力的建言。建言书的作者,名叫亚历山大·科耶夫。
 
科耶夫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原本并不是法国人,而是于1902年出生在沙皇俄国莫斯科一个贵族之家。十月革命时,年仅十几岁的科耶夫看到机会,在黑市上倒卖肥皂,赚了一票,但是迅即被令人闻之色变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所抓获。科耶夫的过人聪明于是显露出来了,他居然有本事在契卡手下逃走。逃离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科耶夫来到德国跟随雅斯贝尔斯学习哲学。在柏林期间,他却因一段风流史结识了法国哲学家柯瓦雷——后者的《牛顿研究》、《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等著作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科耶夫恋上了柯瓦雷的弟媳。柯瓦雷本想约他见面教训他一顿,未料却在见面后的交谈中发现此君是个奇才,遂结成深厚友谊。
 
离开柏林后科耶夫移居巴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把他的财富一扫而空,生活陷入窘境,只得另寻生计。在柯瓦雷的举荐下,1933年到1939年,科耶夫到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接手前者主持的一个哲学讨论班,讲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班上的学生在二战后的法国思想界呼风唤雨,包括乔治·巴塔耶、雅克·拉康、莫里斯·梅洛-庞蒂、雷蒙·阿隆等诸多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讨论班上却全都被科耶夫的知识魅力所彻底慑服。嗣后,科耶夫投身抵抗运动。1945年二战结束后,科耶夫又是一个转身,进入政界,担任法国经济部的高参,成为欧共体最早的设计师,并成为关贸总协定最早的设计者之一。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这两个国际制度,构成了科耶夫对于世界秩序之构想的现实表达,此君堪为现世版的“哲人王”。
 
《法国国是纲要》一文勾勒出了欧共体的模样。科耶夫开篇即提出,战后的世界有两个危险正直逼法国,一是德国的再度崛起,会使法国沦为二流国家;二是美苏之间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法国卷入,并使其受到永难恢复的伤害。为此,科耶夫厘清了法国的两个生死攸关的任务:“一方面,在苏联人与英美人之间可能要爆发的战争到来之前,必须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实现中立;另一方面,在苏联之外的欧洲大陆,在和平期间,保证法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对于德国的领先地位。”(引文见邱立波编译:《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对于刚刚光复、百废待兴的法国而言,要完成这两个任务难度可谓极大。科耶夫甚至更干脆地认为,如果仍然囿于民族主义的狭隘视野,这两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德国的例子很清楚地表明,在如今,一个民族,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它多么优秀)只要它在政治上顽固地坚持民族意义上的排他性,那么,它迟早都要结束其政治上的存在。”因为民族主义的诉求是无法动员起其他国家的人来支持自己的,法国在这一点上不会比德国做得更好。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国家的基础必须要是一种广阔的、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所构成的、‘帝国性的’联盟。”苏维埃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超越民族国家的,盎格鲁-撒克逊的自由主义价值理念也是超越民族国家的,它们都可以组建成为这样一种帝国联盟;法国若不能寻找到一种超越于法兰西之上的理念,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的国家来组建一个帝国性联盟的话,便注定衰亡。
 
在科耶夫看来,这样一种超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存在的,那便是拉丁-天主教价值。拉丁世界对于生活的审美感的品位,对于政治与经济、生活之间均衡感的把握,等等,是南欧拉丁国家所共享的,并且也是有着更为宏大的海外号召力的。以此为基础,可以吸引众多力量,组建起一个新拉丁帝国,它足以在斯拉夫-苏维埃帝国和新教-英美帝国之外成鼎足之势。拉丁帝国会是“三国”当中最为弱小的一个,但由于它作为一个关键的平衡力量的存在,便有可能抑制住另外两大帝国的战争冲动。法国毫无疑问会成为这个拉丁帝国的头领,于是便逆转了法德之间的态势。这种逆转是以法国对自身民族主义的放弃与超越而实现的,在此框架下甚至可能进一步地吸收消化德国,令其也逐渐超越自身。
 
而人类的终极命运并不是伴随着三大帝国对峙到老,而是最终在现代性的消化下,形成一个普遍均质世界。该种世界将最终弭平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差异,人类达到大同。达到普遍均质世界的途径之一便是超国界的普遍贸易秩序的建立。科耶夫再一次看得深远并投身实践。
 
今天的欧洲与世界,并不是严格按照科耶夫的设想在发展。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阅读他的著作,却不得不钦佩他当年的如炬目光。他的深刻思考,对于仍沉醉于民族主义的人,也有着重要的解毒作用。
 
本文首发于《财经》杂志
历史与秩序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麟
摘要:摩洛哥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君主制、圣裔血统和作为“信士…
 
中国近代政教分离思想的发展 \周伟驰
摘要:政教分离是西方近代新教国家政教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基督新教来华,教案频…
 
近代以来日本宗教对话发展的政策性动因论析 \陶金
摘要:受1893年万国宗教大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的宗教团体已经出现了多…
 
从“基督教世界”到“信纲式国家”:现代宗教权利的萌芽 \董江阳
摘要:人类历史从宗教暴力,到宗教宽容,再到宗教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演化过程…
 
良心自由:公民社会的“灵性资本” \张生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介<正>《良心的自由——从清教…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不断增长;开设摩洛哥经济办事处提上日程...
       下一篇文章:从硅谷的杰出企业家到隐居修女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