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宗教信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探悉——以温州瑞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 2010/10/13日    【字体:
作者:焦淑军
关键词:  宗教 社会功能 现代化  
 
 
                                        焦淑军
 

[内容摘要] 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功能有:在经济发展中,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信仰作出了巨大贡献;宗教信仰在社会秩序整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宗教信仰有力地克服了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负功能主要有:政治方面——部分宗教组织和势力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 对社会及宗教团体内部的整合与发展起到瓦解作用;经济方面——宗教信仰世俗化中过分的功利主义动机带来了部分信徒和宗教组织的非法敛财聚等行为, 客观上破坏了部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秩序;文化方面——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主义直接冲击, 阻碍了科学教育、科学知识及科学世界观的普及。

关键词:宗教信仰;现代化进程;正负功能
 

    宗教世俗化是当今宗教信仰的普遍表现形式。在温州,宗教世俗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什么是宗教世俗化? 宗教世俗是指宗教在其发展中由于世俗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而导致宗教神圣性、神秘性的逐渐淡化, 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指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中。本文拟从宗教世俗化的角度,根据调查所得资料,在三大领域中就宗教信仰的功能展开一简单探悉。
 
    一、调研地点及其宗教信仰基本情况介绍
 
    温州全区下辖3区6县和乐清、瑞安2市。温州地区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而瑞安市也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县市之一。瑞安市的宗教信仰状况基本可以反映温州全市的宗教信仰状况。因此,为全面了解宗教信仰在温州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对瑞安市(包括温州市)的宗教信仰状况做了半个月的调查研究。调查方式以问卷访谈为主,实地调查为辅。调查对象分别是:瑞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瑞安市马屿镇、瑞安市梅屿乡;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温州市基督教协会、鹿城区政协、人大等相关单位。瑞安市目前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大宗教, 四个宗教团体。全市有天主教信徒4830人,约占全市基督徒的4.3%(全地区天主教徒约12万),基督教信徒78395人,约占全市基督徒的12. 06%(全地区基督教徒约65.2万),二者共计信徒8.3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 (温州基督教和天主教徒约占温州总人口的10%);佛教教职人员216人, 其中比丘130人,比丘尼86人;道教教职人员260人,其中正一教道士245人,全真教道士9人,道姑6人。佛道教信徒没有确切统计数字。根据调查推算,估计宗教信众占全市人口的10%强。全市宗教活动场所546处,其中国务院登记证316处,国务院保留证144处,民间信仰证86处;临时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00处。其余资料将在以下论述中陆续涉及。
 
    二、宗教信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功能

    1.在经济活动中, 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信仰作出了巨大贡献
 
    宗教信仰在现代化中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宗教信众注重现实生活, 但也不放弃信仰追求。瑞安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 教徒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绝大多数信徒不只是追求虚幻的来世和渺茫的彼岸,而更注重立足于现实。二是对世俗利益的热情。各种宗教都热情关心世俗社会的公共利益, 踊跃赈灾济贫, 救死扶伤, 积极捐资“希望工程”等。如在南亚海啸赈灾中,瑞安市市区某基督教堂就捐资达10万元;每年全市宗教界捐资赈灾、捐资助学之类合计约76万元。这种善行在灾后地区经济、家园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宗教信仰在社会秩序整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宗教学家彼得贝格尔曾说过:“(宗教)是人类建立神圣宇宙的活动, 换一种话说,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进行秩序化。”【4】(P33);“宗教是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和他所发生的无序关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进行的一种秩序化处理”【5】(P12)“宗教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 于是变为最强有力的一种社会控制。”【6】(P78)宗教伦理的社会整合与秩序建构功能通过对人的控制作用, 部分地弥补了现代化的缺陷。
在瑞安市对宗教界人士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宗教信仰这种对社会秩序的整合具体体现在两三个方面:一,绝大多数宗教信仰者和宗教团体信徒, 真诚实践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要求,客观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为经济活动整合起良好的运行秩序。二,无论基督教、佛教、道教、还是天主教信徒,都非常重视家庭关系、邻里、亲朋关系, 在家庭伦理中贯彻爱家人胜过爱自己的原则,这为人们的个人生活整合, 发展出良好的生活秩序。三,在宗教团体内部,大家互相以兄弟姐妹对待,同样在生老病死方面互相扶住,内部团结如同一家人,每一成员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依靠感。
 
    3.宗教信仰有力地克服了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
 
    瑞安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市。但在瑞安, 人们同样会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一种自然和谐、忙碌而又有序的生活方式。诚信经商、助人为乐、互相辅助的事例比比皆是。宗教信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宗教文化在克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方面具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
 
    第一,强化了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人类神圣的职业责任感、尊严感,一开始就和人们的神圣信仰有着渊源关系, 或者说, 是由于宗教的神圣感的沉积并延伸形成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感【7】(P12)。我们在瑞安看到的, 各行各业的供奉的宗教神圣就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感观念的文化脚本。而基督教新教倡导的天职观念、敬业、爱业等,在瑞安基督徒身上是显而易见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道德行为。
 
    第二,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 使人们愉快坦然面对生活。宗教信仰则可以为人消除这种心灵的阴影, 提供一种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斯特伦曾指出: “宗教是实现根本转变的一种手段。……所谓根本转变, 是指人们从深陷于一般存在的困扰(罪过、无知)中,彻底地转变为能够在最深刻的层次上,妥善地处理这些困扰的生活境界。”【8】(P2)有了这种解释、这种处理、这种转变,人们就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就可以从困顿、迷惘、悲观、颓丧中走出来, 坦然愉快地面对生活。这本身也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可以消解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弊端,增进人际和谐。在我们国家经济市场化过程中,诚如马科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论述的,过去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被工具理性所取代,社会冷漠、人们的情感交流断裂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疏远乃至对立。而宗教信仰则可以消除这种冷漠,把松散断裂的人际关系重新粘合起来。
 
    第四,给人以精神信仰支持,消解人生的平面化。世俗化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社会又不可以彻底世俗化。就是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也依然是有度的世俗化。蒂利希说曾指出宗教就“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里”,“宗教赋予人类精神的所有机能以要旨、终极意义、判断力和创造的勇气。”【9】(P3)宗教通过在世俗领域之外再造一个神圣的领域,使人在物质享受、感性存在的现实关怀的层面上超逸出来,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存在价值、灵魂的轮回等这类终极关怀问题,从而把人的思想从物欲满足、感官享受的平庸猥琐的层面引向精神追求、理性信仰的层面。
 
    三、宗教信仰在现代化中的负功能
 
    宗教的负功能是指“当宗教与某一特定的社会形态不相适应时, 这种张力就变成冲击瓦解、阻碍社会的负功能。”而“张力”,就是指宗教信仰者“既有对外在力量的屈从、敬畏、恐惧、依赖的一面, 又有在幻想中对外部力量的支配、超越的冲动。”【10】(P158)宗教信仰产生的负功能,就其主体来说,一邪教,二是正教。
 
    1.政治方面——部分宗教组织和势力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对社会及宗教团体内部的整合与发展起到瓦解作用。
 
    “呼喊派”是解放前被国民党利用的、来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企图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的邪教组织。到现在,瑞安市的“呼喊派”的残余势力活动依然猖獗。部分信徒深受影响,非法集会, 散播反动书刊和光盘, 反对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人民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东方闪电”及反动会道门也在马屿镇出现,它们同样散播反党反社会的信仰和言论;还有部分宗教、邪教势力和海外反华势力相勾结,干涉我们国家的内政,企图演变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在瑞安,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部分小派别和小势力也直接反对、攻击“三自”爱国会组织和爱国教牧人员,向信徒大肆宣扬“信三自灵魂不得救”、“信三自的是魔鬼”,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当地的以科学为动力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延缓和阻碍作用,涣散人心,对社会凝聚力起到破坏作用。
 
    2.经济方面——宗教信仰世俗化中过分的功利主义动机带来了部分信徒和宗教组织的非法敛财聚财等行为,客观上阻碍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秩序。
 
    宗教信仰在世俗化的过程中,明显地呈现出信仰动机的功利主义色彩。在这种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导致部分宗教团体、组织和信徒产生了非法敛财行为、赌博行为;部分贫穷地区的宗教活动的支出客观上阻碍了该地的经济发展。另外,宗教团体和组织吸呐了过多的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人们普遍认为,当今瑞安佛道的富有程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财力雄厚的寺庙,不仅公家有足够的钱用于寺院的修建和扩建,支持佛经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而且僧人手头也相当宽余。在宗教信仰世俗化中功利主义动机的过分张扬, 直接影响了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资金来源, 也导致富裕地区宗教信徒的违法乱纪行为——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3.文化方面——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主义直接冲击,阻碍了科学知识及科学世界观的的普及。
 
    宗教信仰及其团体在文化现代化中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了儿童、青年接受正规的学校科学教育和科学世界观的普及。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家庭往往是全家信奉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儿童、青年往往放弃正常的学校学习时间及晚自习时间参加宗教活动。另外瑞安市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很多乡镇(如马屿镇、梅屿乡、飞云镇等)都开设了“小班子”、“少儿班”,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宗教信仰的灌输。学校的科学教育和对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普及,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二是影响了大众的健康心理和科学、健康的大众文化的普及。在梅屿乡柴下村有一佛教居士,据传能通灵,在当地,从一般的穷苦农民, 到在瑞士安市上班的公务员(包括很多政府官员)、公司职工、老总各色人等或驾车徒步每日到此处者络绎不绝,他们或卜问前程,请求指点迷津或求医问药或勘问风水等等不一而足;瑞安几乎所有的私营业主家里或公司里, 甚至在直接的营业场所都摆有宗教中的祭祀牌位。
 
    以上是浅显的、基于调查所作的关于宗教信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探悉。由于调查的困难和时间的紧迫, 资料或观点的不够准确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专家学者以及阅者给予批评指正, 并期以共同研讨。
 
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莫法有,林虹.从温州宗教现状看宗教的世俗[J].宗教学研究,1999,(1).
【2】戴桂菊.俄罗斯的宗教与现代化[J].东亚中亚研究,2002,(3).
【3】瑞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内部统计资料[Z].
【4】[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 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高长江.符号与神圣的建构[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6】[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7】高长江.论现代进程中宗教文化的价值[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8】[美]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美]蒂利希.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4.
【10】姚南强.宗教社会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2】[英]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M].上海: 海文艺出版社,1993.
【13】温州市民族祖宗教事务局.宗教教职人员读本[Z].2002.
【14】莫法有.温州基督教史[M].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部,1998.
【15】高长江.论现代化进程中宗教文化的价值[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16】齐晓东.现代化背景下宗教社会功能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17】李顺华.现代性与宗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1).
【18】孙雄.宗教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5).
【19】张文彪.现代化视野里的宗教问题[J].东南学术,1999,(3).
【20】孔又专.略论宗教世俗化对其社会功能和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4,(1).
 

                         (本文转载自:《理论观察》2006年第1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大陆教会现状──三自和家庭教会
       下一篇文章:究竟是什么中国信仰?——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话为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