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论宗教精神与企业的永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11/6/30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宗教 企业  
 
 
 
[内容摘要] 宗教源于蛮荒时代对于未知自然现象和繁殖能力的崇拜和凝聚,同现代宗教不同,原始宗教更多的是一种出于生存考虑的部落文化,而现代宗教则是一种纯正的精神联盟。本文将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探讨主流的几种现代宗教的情况及主要倡导精神,并引申到实际的商业社会、企业实体当中,探讨企业的管理活动的一些宗教理解,并进行有效提炼和总结,并提出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宗教精神才是实现永续发展企业的关键所在。


  “人类”,当今天再开始探讨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厚重和复杂。早在200万年前,当早期的人猿从中非繁衍生殖,并开始逐步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开始迁徙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今后的人类开始要主宰地球,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象人猿这样具备了成为主宰者的一切要素:智力、强壮的身体、缺少大量天敌、群居模式、沟通能力等等,都说明:未来属于人类。

  当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开始出现人类文明的时候,也就是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种植者时,人类主宰地球的寓言就开始得到确实的证明了。人类开始可以控制部分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人类开始进行真正的生产活动,价值开始出现。

  但是在经历了大洪水时代以及其他许多的天灾人祸后,比如疾病、天敌、比如其它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灾害后,早期的人类并不象今天这样自信和骄傲,相反悲观的情绪笼罩在大地上,生产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数量和老天爷的脾气,因此,早期的原始宗族产生了,原始宗教的信仰很简单:信仰生殖、信仰造物神。信仰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这些印记,从犹太教的生殖神AMON(阿蒙)和ISIS(伊西斯)可见端倪,另外今天出土的许多生殖崇拜的文物也可以考证那个年代的宗教。

  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实并不是突然从石缝里冒出来的怪物,任何象这样的历史悠久的宗教组织,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天主教毫无疑问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同样源于犹太教,而佛教则源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而且无论是耶稣、穆罕穆德还是释迦牟尼,其原身都只是凡人,是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家和预言家,他们既不是上帝之子,也不是真主或是佛祖,那么这些宗教为什么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并且能够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呢?

  原来就是一种宗教的精神在支撑这种宗教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就是一系列宗教思想的总成以及传承,造就了这些宗教上千年的发展,生生不息,世代流传。

  当然宗教思想也有其阴暗面,比如天主教所奉行的歧视女性的思想,以及迫害异教徒的惨烈战争,伊斯兰教发动的圣战,印度佛教所奉行的轻今生、重来世的思想等等,在今天来看都是非常迂腐、野蛮的思想和政策,但是不能否认数千年来宗教精神给予人类的灵魂指引和精神修练的重要作用,毕竟没有灵魂的肉体只是行尸走肉,和机器禽兽无异。

  如果真的要探讨一些宗教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深层次的精髓,我认为探讨宗教长久的强盛的生命力对现实的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国家、或是经济发展,抑或到微观层面的各种组织,5千年可考证的历史告诉我们,生命周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国家存亡,社会兴衰,还是已经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都强烈的在告诉我们:其实社会也是有生命周期存在的,而且这种周期是以人为基础的,只要人类还存在,这种周期就会周而复始。从中国社会来看,从汉唐盛世以后,中国社会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开始复苏;欧洲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经非常发达,但是腐朽的拜占庭王朝走向没落后,蛮族人主导了中世纪那黑暗的五百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才开始复苏;从经济角度看,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社会科学的发展走进了一个奇怪的圈套,而这个圈套,正是人类自己编造的。

  社会科学发展了几千年,无论是规范性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最大的遗憾就是过多的研究考虑社会的本来面目和社会的实质,以及社会改进的方法,却忽视了行动的主体:人类。无论是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文化艺术,虽然都是人类发展的印记学科,但是对于人本身的探讨和研究,却极少深入到精神层面,往往是到肉体、感情层面就打止了。为什么?也许真正能进入人内心精神世界的人少之又少,也许这些东西很难用语言表达,也许真正懂得精神的人都是异类,都在精神病院里……

  但是不管怎样,宗教能够给人类一个释放精神,解脱肉体、欲望痛苦的场所和群体,能够给予心灵层面的指引。宗教的指引和治疗同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的治疗有所不同,宗教更在于自我的一种精神修练,比如印度的苦行僧侣,而心理学家则侧重于精神分析,对症下药,这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法。

  我们特别看重和强调宗教强大的生命力,是从事社科研究人员所感兴趣的部分,前面谈了这么多,其实一直是在说一件事:人类精神。引申到一个微观的层面:企业组织。这种人类的精神是什么?

  为什么企业也会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而且同社会不同,企业是可以走到生命尽头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主流的经济管理理论可以分析出大量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来证实企业的生命周期及衰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计划,这也是管理咨询如火如荼的原因之一。但是无论是战略的、市场的、大的经济环境的、自身管理、能力的原因,都是企业组织衰败的职能原因或是部分原因,因为这些原因都涉及到企业组织的一些职能部门、专业人员,以及企业领导,但是客观的说无论是战略还是市场,或是大环境以及管理能力,都不是随便就可以清楚、完整的了解并能理性认识和理解的,预测和主动变革就更无从说起,企业的预测,更多是经验的预测,而企业的变革,更多的是被动的变革……了解到这些,相信很多人会无比郁闷,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凯玛特、康柏、还是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赫赫有名但昙花一现的知名公司,无一不是被过于乐观的预期和被动的变革害死的。

  那么企业里需不需要“人类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将其和企业文化混淆在一起,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者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风格和企业风格,而企业的“人类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深入到企业人心灵深处的一种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将企业人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企业的“人类精神”,更准确的定义是企业的宗教精神。

  伊斯兰教徒会在每天早上面朝真主的方向进行早拜仪式,并且严格遵守有关教规,致死不渝;佛教徒可以为了来世的轮回而今生行善修行;基督教至今仍流传着寻找圣杯的传说,这些都是虔诚教徒的表现,也是宗教精神的神圣体现。虽然商业文明对宗教精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宗教仍然保持者数千年前的那种旺盛生命力。企业却做不到,为什么?

  过去的五千年,人类一直在追求一种完美社会,无论是希腊的民主城邦、中国的秦朝统一六国、十字军东征、太平天国、还是当代的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现代的解放战争,无一不是朝着完美社会的方向在努力,只是不同时代对完美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事实却是残酷的,历史总是朝着惊人相似的方向在发展,生命周期总是不能避免的出现。人啊人,为何总是那样复杂?

  复杂的人类创造了复杂的企业,复杂的企业必然是很难管理,不管是官僚主义也好,本位主义也好,都是复杂的表现,这样必然是会产生强烈的波动。一般伟大的企业创始人并不是仅仅看他在世时留下的丰功伟业,更需要看他留下的企业精神有没有被继任者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前面说的“人类精神”,也是一种宗教精神,然而很遗憾,虎父往往都只有犬子,这正是人类的悲哀。企业的寿命往往很短,不用和宗教比,甚至还不如许多家族的历史。

  永续的企业必须要有永续的企业宗教精神,这种精神必须要来自企业的历史,历史同政治一样,从来就不是无中生有的,从来就不是突然从谁的脑子里崩出来的灵感,如果有,那一定不是历史,只是灵感。汉朝的政治制度源于秦朝,唐朝的政治制度源于汉朝,红色十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总之万事万物总有其渊源,不可能突然崩出来,也不可能突然灵光一现出来。

  如何才能有永续的企业宗教精神?那么需要看现代宗教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耶稣、穆罕穆德还是释迦牟尼,除了渊博的知识体系和个人魅力,其本身都是精神领袖,并且能将自己的精神体系传承下来,毛泽东也是这样的精神领袖,可惜传承能力不足,晚年还犯下了许多错误。今天大部分的企业组织领导人眼中仍然只有利益和金钱,变成了复杂的经济人,对于自身精神的修练忽视,造成了无法永续企业生命的原罪,如同天主教《新约》里偷吃禁果一样的原罪,这种原罪是需要将来偿还的,这是一种轮回。换句话说,大部分的企业组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灭亡。听起来很残酷,但却是事实。

  企业宗教精神同一般宗教精神及个人精神一样,都需要修练。这种修练,是一种全员的修炼,正如同战略思想如果不能贯彻到企业基层就不能称之为战略一样,企业宗教精神需要从高层开始提炼,并能贯彻到基层一线的员工,这才是一种精神修练和精神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拥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精神体系。或者说,企业宗教精神一种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需要超脱世俗,超脱利益和金钱,比尔.盖茨先生去年已经宣布死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这就是一种微软公司的企业宗教精神,也是一种佛教中“空”的大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决不是喊喊口号、做做宣传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历史,从领导人开始进行修练,形成系统的精神体系,并需要得到全体职员的拥护和赞同,还需要能顺应时代进行修正,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宗教精神,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发展壮大下去。

  不知道有多少企业组织开始准备自己的企业宗教精神,也不知道是否有实现这种精神的社会基础,但是正如同前面所说的人类五千年来一直在追求的完美社会一样,企业宗教精神也是一种企业完美境界,是一种未来。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麟
摘要:摩洛哥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君主制、圣裔血统和作为“信士…
 
中国近代政教分离思想的发展 \周伟驰
摘要:政教分离是西方近代新教国家政教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基督新教来华,教案频…
 
近代以来日本宗教对话发展的政策性动因论析 \陶金
摘要:受1893年万国宗教大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的宗教团体已经出现了多…
 
从“基督教世界”到“信纲式国家”:现代宗教权利的萌芽 \董江阳
摘要:人类历史从宗教暴力,到宗教宽容,再到宗教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演化过程…
 
良心自由:公民社会的“灵性资本” \张生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介<正>《良心的自由——从清教…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信仰与企业家精神
       下一篇文章:经济学、幸福与终极关怀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