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呀诺达共识——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13/6/8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中国 天主教  
 
 
 
    2013年2月28日,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在三亚呀诺达雨林景区举行2013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与会理事来自五湖四海,来自政教学企四大领域,举荐遴选产生了新一届会务领导和学术带头人,全体理事经过认真讨论,取得如下“呀诺达共识”。 
 
    一、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经将近20年,伴随着宗教经济在中国社会中的复活和扩张,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懈的学术研究,已经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科,逐渐推向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科学大舞台,走向了指导社会实践的新阶段。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经济体制转型、政治制度改革以及民族文化复兴。在重新审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宗教经济已经无声无息地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一角,成为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加以科学规范的新课题,我们的目标是力促其成为保障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因。 
 
    宗教在当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常数,甚至可以预料到进一步的发展趋向,各种宗教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给宗教研究者带来了新挑战,要求宗教研究者必须展示出观察宗教的新视域、分析宗教的新思路和研究宗教的新方法。而在研究宗教经济的问题上,尤其要强调面向社会、注重考察。 
 
    二、2013年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年会筹备会议上明确提出“联系现实,提出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同时明确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和规范、引导范围:一是宗教自养经济(宗教团体自养自足的经济行为);二是宗教行业经济(围绕宗教存在的物质需求而衍生的社会经济实体);三是宗教产业经济(宗教团体自身或信徒开办的为宗教提供经济支持的社会经济实体)。现在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全球的经济也有很多问题跟宗教的关联非常密切。宗教经济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是不能回避、不能忽视、不能放任的。面对上述三种宗教经济及其衍生的多种多样的经济行为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我们既不能空发议论,也不能强行干预;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科学的研究,提出科学的论断,从而提升理论,指导宗教经济;探索标准,规范宗教经济;剖析案例,整合宗教经济;扶植榜样,带动宗教经济。重中之重就是突出学术性、保持现实性。现在国际上研究宗教和经济关系的学术成果,基督教方面相对多一点,其他方面比较弱一点。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不仅研究佛教经济,还要面向各个宗教。在宗教经济空前活跃的背景下,宗教经济研究必须把握激增的信息,梳理涌动的思想,扶植辈出的人才,团结“政、教、学、企”四种力量,使一种既保持神圣性、公益性,又符合社会经济运行规则的宗教经济得以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三、在当今经济发展中,宗教是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中央的文件包括十八大精神都是“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所以说,“宗教搭台”不成问题,看搭什么样的台,是正规的、正常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大舞台,还是歪台。那么歪台就不能搭,搭正常的台还是可以考量的。但是宗教的特点注定不能冲在经济的第一线,它所涉及的相关经济,其主流也是以公益慈善服务于社会的。所以它可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指出一些比较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可以正确结合。 
 
    宗教经济研究要做的就是对面向社会需求的大舞台进行规范化。宗教经济研究的各个专业委员会要在一般经验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理念,并且致力于把这种理念变成社会公认的观念,形成一种由规范性到规律性的科学体系,得到社会的公认,得到行业的认可,形成真正的行规。做到这一点,学界可以做系统梳理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宗教经济学术研究结合社会实践的重中之重。 
 
    四、针对宗教自养经济、宗教行业经济和宗教产业经济的不同主体和客体,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决定了2013年要办的几件大事。 
 
    1、为了支持宗教自养经济,使宗教团体巩固保持自身神圣性的物质基础、增强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拓展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研究会首先由宗教医药效能研究专业委员会建议在佛教方面发起“医方明行愿”,为解除普通民众病痛苦难、为缓解社会医药负担压力,贯彻佛教教慈悲济世弘法利生的根本宗旨,恢复佛教以医药救济民众的优良传统,提出“心灵健康、养生健康、保健健康”的三大健康目标,并以援助建设百座“佛医堂一期工程”加以落实。研究会的理事成员,包括集合于研究会佛教医药专业委员会旗下的江苏绿谷集团、广东**集团、沈阳御康堂、青岛护生堂、北京达摩禅香坊、北京信能阳光集团等机构,将捐赠价值超过一亿元的一百套高级诊断仪器“四诊仪”、和一百套高级调理仪器“经络仪”,以及与之配套的护生禅香和养生光源等绿色保健物资。研究会还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研中心和世界针灸联合会以及青海雪域社会救助中心携手,为百座寺院培养既通佛教医药理论,又具备专业职能资格的现代“大医”。在为佛教自养经济提供支持取得经验后,为民众谋健康的理念将向其他宗教延伸。 
 
    2、为了规范宗教行业经济,使围绕宗教存在的物质需求而衍生的社会经济实体能够健康发展,倡导商业道德,满足民众需求,研究会宗教用品行业运营及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表示全力支持在无锡建立“中国宗教文化艺术用品大市场”。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或伦理价值观念,由之衍生出来相应的文化艺术体系,带有鲜明的宗教意蕴指向。大众对宗教文化艺术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服务。面对数亿信仰者这个消费群体,要提供各种各样的适合各种层面需要的宗教行业经济服务。“中国宗教文化艺术用品大市场”就要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结合宗教自身的教理教义,开发宗教文化艺术资源,针对不同的宗教需求理念,提供不同的、优质的宗教产品,建立适合宗教仪轨的行业标准,逐渐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宗教行业经济体系。  中国不仅是传统的宗教大国,也是新兴的宗教大国。不仅有丰富的宗教用品制造传统,也可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宗教产品生产和集散地,形成若干巨大的宗教行业经济体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根据需求合理布局若干市场。  宗教用品的最大特征是神圣而不可亵渎,宗教行业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行业必须把维护神圣性置于商品性之上。宗教行业经济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提出宗教用品的研制流通理论,使之经典化、规范化、标准化、艺术化。研究会组建了一系列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委员会,如宗教书画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艺术创作专业委员会、宗教文博收藏专业委员会、香道文化专业委员会、宗教红木艺术专业委员会、唐卡艺术创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将从理论阐释、创作实践、市场流通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而借助这三个方面的成果,达到“四化”的企业就会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藉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3、为了扶植宗教产业经济,使宗教团体摆脱自身商业化倾向对宗教神圣性的亵渎,实现“产业的归产业,宗教的归宗教”,让宗教产业经济成为宗教实体的基础而不是门面,应该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产业经济的存在形式和发展途径。      在东方各国历史上,寺院经济举足轻重,一度成为国之大患。在西方各国历史上,教会经济也富可敌国,经常左右国家命脉。当时的宗教产业经济,以占有土地为主。时代进步到今日,中国宗教产业经济已经不可能依靠土地,于是景区收入至今仍然维系着一部分宗教团体的高额经济来源,同时也因此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研究会宗教景观建设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文化旅游产业专业委员会认为,宗教景观建设和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展与宗教产业经济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如果全国宗教团体都能放弃所谓“门票”,使宗教活动场所还其服务民众的本来面目,反而会促进对宗教产业经济的探索和开拓。  研究会宗教安养社区理论专业委员会建议,宗教产业经济的选项之一,应该向国家安居工程倾斜靠拢,发挥宗教安抚人心,贴近百姓,安养老人,抚恤孤寡的特殊功能。研究会支持山西**集团提出的建设“菩提安养社区”方案,企业家在企业经济回报中将这种社区开发和管理的赢利拿出一部分,作为宗教产业经济回馈社会,不失为一个富有创意的建设性的指向。     
 
    宗教产业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发挥作为信仰者的企业家在宗教经济中的作用,帮助企业家宗教信徒提升自己的素质,帮助他们发挥在供养宗教团体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作用。每一个信教的企业家,尽管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具有信仰是相同的。他们会在不同的领域中展现出信仰的价值,而在供养宗教、服务宗教及护生护法方面体现为一系列的经济行为。面对激增的信众企业家,如何导之以正法,引之与慈悲,至关重要。使信众企业家行为效应合理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发挥正能量,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化,这是研究会面对信教企业家必须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 
 
    4、我们倡议所有的涉及宗教经济的参与者,无论是僧团,还是信众,无论是宗教为大众的服务,还是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于宗教,都要信守宗教的因果理念,遵守市场规则和规范,都要做有信仰的有道德的市场经济参与者。 
    (一)诚实守约。重合同、守信誉,不失信违约;
    (二)优质服务,不制作假冒伪劣产品;
    (三)照章纳税,不偷税漏税; 
    (四)公平交易,不欺行霸市,以大压小;
    (五)善待股民(员工),不做假账,不欺骗公众。这些应成为宗教经济参与者的公约,引领大众,以正世风。
 
    五、宗教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一直起着带头作用,在近些年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涌现出诸多典范,而慈善公益与经济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以慈善为核心的各种基金正在蓬勃发展中。中国儒释道三教阐扬慈善的教诲,深入民族的基因和血统之中,西方宗教和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内涵,为中国的慈善观念和体制注入新的血液。这样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精神和公益慈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宗教慈善公益经济研究已经纳入研究会的重要议题之中,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专业委员会正在进行专题研究,拟与中国社工协会合作,每年在宗教经济界中推荐、评选出一批宗教慈善家和宗教公益家,为全国宗教界树立榜样。 
 
    六、宗教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与政治、经济的交流密不可分的。其中宗教经济的支撑作用,更是不可忽视。2012年,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研中心组织学员对斯里兰卡佛教界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参访学习,由于1600年前法显大师在斯里兰卡的影响至今传诵不衰,激发了法显大师故乡与斯里兰卡进一步沟通的热情。围绕着这一事件,将引发在两国兴建景区、树立佛像等一系列举措,三大宗教经济形态都将发挥实际作用。     
 
    目前,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方兴未艾,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是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研究会宗教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将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不仅面向斯里兰卡,更要面向东南亚、面向东北亚、面向欧美以及非洲、大洋洲。 
 
    七、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的会员和各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为研究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提供了经费和案例,研究会创新设立的“三位一体”结构,包括会务领导系统、学术委员会系统和理事会系统,正在逐步形成一套“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研究会将从理论研究、规律探索、经验总结、案例分析、宣传鼓励、榜样带动等诸多方面,对宗教经济三大形态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关心宗教经济三大形态,就是关心中国的宗教事业,保护他们的健康发展,避免宗教经济行为走向误区;进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借鉴、参与和依据。 
 
    八、根据会务领导研究,并经理事会同意,研究会将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编辑出版《宗教经济研究》丛刊,由王志远会长出任主编,张炜教授担任编辑部主任,每年出版春、秋二卷,以发表涉及宗教经济三大形态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同时,研究会秘书处还将每月印刷《宗教经济研究动态》,报道各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各项工作进程,在研究会会员内部发布。     
 
    九、最后,感恩沛溪书院专项资助理事会为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提供的资助。我们相信,各级行政领导、各宗教团体、各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及从事宗教经济活动的企业家,都来关心研究会的工作,提供良好的调研案例,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总结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一定有助于建设有信仰有道德的市场经济之路,为中国经济社会走向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附: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名录

    宗教经济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专业委员会
    宗教医药效能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用品行业运营及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
    宗教景观建设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文化旅游产业专业委员会、宗教安养社区理论专业委员会 
    宗教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宗教文博收藏专业委员会、宗教书画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艺术创作专业委员会、唐卡艺术创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宗教香道文化专业委员会、宗教红木艺术专业委员会
 
                   (本文转载自: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578139df360cba1aa811dafe.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与经济的相关性
       下一篇文章:略述佛教经济学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