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现阶段中国清真寺经济结构评析
发布时间: 2015/6/19日    【字体:
作者:帕哈尔丁·赛福丁、艾尼瓦尔·阿合买提
内容提示:先期的对于中国清真寺的发展多数学者注重对于清真寺文化以及历史的研究和定位,对于新形势下的清真寺经济情况的研究较少。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群众宗教礼拜之地在整个群体中享有至高的地位和作用。试图对于中国清真寺寺院经济结构构成做一分析和定位。分析其共性和特点,阐述观点。
关键词:  清真寺 寺院经济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其信徒也多达两千多万人。现代清真寺的发展和存在方式也是值得社会各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府在宗教发展道路上一直走的是独立自主自办方针,这一点确实是符合中国的现实和社会需求的。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自养”为主导,同时“自养”也是中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宗教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符合中国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当然也必在其中。笔者就通过现代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结构和构成分析其现实客观情况,认为“以寺养寺”是现代清真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方式是正确和科学的,积极引导和督促清真寺经济的发展是对于现今的国家宗教领域稳定发展和战略步奏的具体实现是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宗教生活中核心的活动场所和宗教表达地,它不仅是所有伊斯兰教信仰者精神的家园,同时也是伊斯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重要基地和场所,清真寺在存在之初就会自动自发地将许多信徒聚合起来,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很高宗教气氛的宗教礼拜地,在阿拉伯语中一般将清真寺成为“麦斯吉得”。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一个清真寺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小社区。在中国清真寺的发展过程中清真寺也经历过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土体的租售获取一定的报酬,来发展自己的“寺院经济”。这在历史中逐渐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时有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绝大多数时期会形成一种“特权”机制,造成一种不和谐,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从根本上杜绝和铲除了这种事态发生的可能性和基础。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清真寺经济发展已经完全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清真寺的主要构成看以下几点。穆斯林的“天课”(Zakat),天课一般为一年一次,对缴纳的人群也是有严格规定和要求的。一般家里没有负债、生活条件允许、没有重病者需要缴纳,其主要的目的是将缴纳的天课用于修缮清真寺,维持各项正常的费用支出,例如水电、购买必需品等等。其另一主要的职能就是救济和接济穷人。“天课”在现今不是一项硬性要求,缴纳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缴纳,而且在伊斯兰教法中绝对不允许借钱缴纳。在此以前的历史上还产生过一些其他类似的清真寺经济收入,例如 “乌受尔”就是将农业收入的十分之一上缴清真寺阿訇;还有就是“扎卡特”,要是家里有100头以上的家畜就必须上缴两头。同时在新疆的清真寺曾经还流行着许多清真寺收益来源渠道如“乌受尔”粮、“奶孜尔”、“菲地叶”、“宰羊税”、“伊斯哈提”、“开普生”、“扎卡提”、“费得尔”、“车西曼”等等。目前随着国家的管理已经取缔了许多不合理的收入来源,现在清真寺的经济构成和收益根据各地情况不同主要有:学粮,即在阿訇开课前收取的费用,一般也可用实物顶替;则夫提,这主要是向较有钱的商人收取的;费特勒,一般情况下实在开斋节时期教民自愿给予的,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缴纳;就是在穆斯林男女青年结婚时,聘请寺院阿訇念“尼卡”,这时也会给念经者一定的现金一般是50元左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同时根据地域不同其金额也不尽相同;外格夫,就是伊斯兰信徒假如在过世后没有人继承其财产,财产就会被上供给清真寺,这种情况目前已经不是很普遍现象;给孩子起名,穆斯林群体中当有小孩子出生时,会聘请清真寺阿訇念经,同时参考孩子父母的意见为孩子起名。这种情况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般会给阿訇100元左右。房屋出租,笔者在长期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以乌鲁木齐为例,房屋出租目前已经是清真寺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中心清真寺修建过程中一般会空出一楼或是二楼,以便日后出租将部分收入用来支付清真寺的日常开销。自主创收,在清真寺周边或是自有房产内开设一些宗教用品商店,以方便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同时许多设在市中心的清真寺在自由房内开设清真餐厅,增加收益。社会捐助,一些事业有成的穆斯林在自己的事业和收入取得巨大成果的时候,会向清真寺捐助数目可观的资金,目前清真寺的这部分收入还在持续增加。 

  从总体上来看现今和历史过程中,在中国一般的清真寺经济结构和收益不是很大,对于社会的影响能力还是较弱。清真寺的主要收益一直还是以维持教职人员的生活与日常开支和清真寺修缮为主,同时还会兼顾一些社会的慈善事业。客观上来讲中国的清真寺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这同国家的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是紧密相关的。相信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清真寺还是会本着和谐有序、自办自养的的方略为出发点继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光广,等.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91-92. 
  [2] 田真.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69-270. 
  [3] 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42. 
  [4] 覃光广,等.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08-120. 
  [5] 赖存理.回族商业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246-248. 
  [6] 民族知识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635. 
  [7]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M].银川: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1981:272-273. 
 
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5期; 转自: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6217364.htm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伊斯兰视阈中的高利贷与善贷
       下一篇文章:论回族经济发展的最佳取向、社会作用和发展趋势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