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教宗方济各:我们要怀着谦虚和尊重的心接近所有家庭
发布时间: 2016/6/23日    【字体:
作者:梵蒂冈电台讯
关键词:  教宗方济各 家庭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16日傍晚在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为罗马教区教务会议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爱的喜乐:在《爱的喜乐》宗座劝谕的光照下罗马家庭的旅程」,与会者将分组讨论这道劝谕,以便罗马教区制定牧灵方针。教宗在开幕致词上提出三个圣经的图像,勉励家庭牧灵工作能顾及所有家庭,常怀怜悯的态度,重视年长者的见证。


教宗提出的第一个圣经图像取自《出谷纪》,天主对梅瑟说:「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5)」教宗指出,在以家庭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上,神长们深知他们所跨越的土地,所面对的议题并非「随便一个主题」,而是「许多家庭的具体面容」。因此,「我们需要在一种尊重的气氛下聆听天主正在向我们说的话」。


教宗由此表示,「我们的家庭、我们堂区的家庭都有各自的面容、各自的经历和各自的疑难杂症,但家庭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天主放在我们面前的机会。这机会激励我们在传教上发挥创意,涵盖所有的具体处境;不仅关怀前来堂区的家庭,也要关怀我们社区中不进堂的家庭」。


第二个圣经图像是法利塞人向上主祈祷说时的:「天主,我感谢祢,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十八11)这是我们时常面对的一种诱惑,即「分离主义的逻辑」。「我们以为每当我们远离他人,尤其是生活处境不同的人,我们就能增加身份认同和安全感。但身份认同并不来自分离,而是来自归属感,我对天主的归属感。这才能带给我身份认同」。


我们重视慈悲,因此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况。福音的实事求是帮助我们在与人相遇时,不把理想和义务作为相遇的阻碍。「这并不意味着在教义上模糊不清,而是避免陷入判断,不顾别人的困境。福音的实事求是会弄脏手,因为它懂得『麦子和莠子』得一起生长;在此生中,最好的麦子总是参杂些许的莠子」。教宗引用《爱的喜乐》劝谕说:「教会懂得以怜悯的心善待脆弱的人,避免虐待他人或过於严苛、缺乏耐心的判断。福音要求我们不可判断和谴责他人。」


第三个圣经图像是「老人要看见预言的梦」(参阅:岳三1)。这个图像强调了见证的价值,因为人们能在其中看到天主的梦和人的生活。教宗指出,老人看梦境和青年见神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事实」。许多结婚5060年的夫妻前来梵蒂冈晋见教宗时,教宗总会感谢他们的见证,并鼓励他们说:「请你们让青年看到你们的恩爱。」年轻人很快就厌倦了,结婚才两、三年就放弃。


缺乏榜样和见证令年轻一代无法「看见神视」,无法制定计划,因为未来造成不安全感、气馁和恐惧。教宗说道:「唯有我们父母的见证能帮助青年提高眼界。我们若希望『看见神视』,就得听我们的祖父母讲述和分享他们的梦想,好使我们拥有预知明天的能力。」


教宗最後总结道:「这三个图像提醒我们,信仰并不使我们脱离世界,而是让我们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我们并非完美无瑕,自负熟知一切;我们只不过认识了天主对我们所怀的爱(参阅:壹若四16)。因着这份信心,我们愿虚怀若谷、以满心尊重的态度接近所有弟兄姊妹,以活出家庭之爱的喜乐。」

 

转自信德网
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5421.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论加尔文法律思想中的道德律 \周钰明
摘要: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是法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对西方的…
 
美国三大历史时期的公民宗教研究 ——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冷战时期 \马德忠
摘要:美国公民宗教研究肇始于罗伯特·贝拉1967年发表的一篇宏文,迄今已逾五十余载。…
 
试析印度政府主导的宗教个人法改革 \张雪娇
摘要:在从传统宗教社会向现代世俗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印度宗教与政治(法治)的关系也…
 
宗教改革早期教派的多元化与奥格斯堡“新教认同”的构建 \吴愁
摘要:在宗教改革运动最为激烈的16世纪20年代,上德意志区域的帝国城市率先接触到改革…
 
天主教与菲律宾民主化转型研究 \史田一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30多个威权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波”民主化…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大使拜会埃及爱资哈尔清真寺大教长
       下一篇文章:非洲萨赫勒地带恐怖主义扩散问题探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