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论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顶尊人像”
发布时间: 2024/8/16日    【字体:
作者:王鹏
关键词:  奥库涅夫文化 三星堆文化 “顶尊人像”  
 


内容提要:在奥库涅夫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当中,无论是顶尊人像,还是其他艺术图像,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者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很有可能是由于公元前第三、二千纪之交,在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器扩散的背景下,以奥库涅夫文化为代表的南西伯利亚诸考古学文化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库涅夫文化艺术通过后石家河文化,在三星堆文化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


奥库涅夫文化是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早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向以发达的石雕艺术闻名[1],并因艺术图像与中国龙山时代及青铜时代诸考古学文化艺术图像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而备受瞩目[2]。本文将以顶尊人像为主,分析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艺术的相似性,并讨论这种相似性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联系。

 

 

奥库涅夫文化的所谓是一种豆形陶器,学术界习惯称为香炉(Курильница。这种器物由底座和托盘两部分组成,器表多饰有戳印纹等简单的纹饰,但亦有篮纹、圈点纹等复杂的纹饰[3](图1134)。较为特别的是伊特科里2号墓地(Итколь II)出土的一件,器表刻划有三组奥库涅夫文化艺术中常见的神面[4](图12),与商周文化饰有饕餮纹的圆腹青铜容器相似,显示了其具有礼器性质。类似的香炉在南西伯利亚最早见于阿凡纳谢沃文化,但奥库涅夫文化香炉与阿凡纳谢沃文化香炉存在较大的不同,即前者在托盘内筑一隔断,将托盘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空间。带有隔断的香炉是草原西部洞室墓文化共同体的标志性遗物[5](图156),因此一般将其作为奥库涅夫文化部分因素源自西方的一个重要证据。

 

image002.gif

1 奥库涅夫文化与洞室墓文化的陶香炉

 

奥库涅夫文化和洞室墓文化的香炉多出自墓葬内,出土时往往发现器表有用朱砂涂抹的现象,且托盘内常存有植物燃余的灰烬和残渣。2009年,Н.И.希什莉娜(Н. И. Шишлина)团队首次将帖木尔塔3号墓地(Темрта III)等出土的10件洞室墓文化香炉内的残留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香炉曾用于焚烧艾蒿(Artemisia)、蔷薇(Rosaceae)、藜(Chenopodiaceae)、紫菀(Asteraceae)、毛茛(Ranunculaceae)、菊苣(Cichoriaceae)等多种科属具有芬芳气味和药用价值的植物[6],从而更加明确了陶香炉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除了墓葬中发现有香炉的实物以外,奥库涅夫文化的石柱及石碑上亦刻有香炉的图像[7],其特点是器表多饰以平行的横线(图2),与叶希河(Есь)出土标本上的篮纹极为相似[8](见图11)。Ю.Н.叶欣(Ю. Н. Есин)注意到,在奥库涅夫文化石柱和石碑上,香炉最常见的位置是人像的头顶处(图316)。他认为,香炉用于焚烧香草、动物脂肪等贡献给神灵的祭品,因此可视作小型便携的祭坛,祭坛置于人像的头顶,目的是为了更接近天空和神灵。值得指出的是,在叶欣看来,标里河口村(пос. Усть-Бюрь)雕像上所表现的是祭坛与车的复合体(见图33),并据《吠陀》古经的相关记载认为神车可将祭品送往天庭[9]。在我们看来,标里河口村的香炉图像造型与帖木尔塔3号墓地出土的洞室墓文化香炉相似(见图15),应与神车无关。当然,奥库涅夫文化香炉焚烧植物(或包括动物脂肪[10])用于祭祀是毫无疑问的。《诗·大雅·生民》描写祭祀时取萧祭脂,郑笺: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馨香既闻,孔疏:萧,香蒿也。爇,烧也。言宗庙之祭,以香蒿合黍稷……以合其馨香之气,使神歆飨之,故此亦用萧,取其馨香也,所涉祭仪与奥库涅夫文化正合。

 

image004.gif

2 奥库涅夫文化石碑和石柱上的香炉图像

(采自Леонтьев Н. В. и др., Изваяния и стелы окунев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目前三星堆遗址2[11]3[12]8[13]祭祀坑内已出土青铜顶尊人像三件(图378),它们与奥库涅夫文化顶尊人像最明显的相似之处在于顶尊。许杰先生在论及2号坑出土的顶尊人像时指出,头顶容器的人像可以说明祭祀时青铜容器的一种使用方式”[14]。不难想象,祭祀仪式可能会伴有手持青铜容器的舞蹈动作,其或许可以通过商周时期常见的悬铃青铜容器得到证明(只有晃动时铜铃才能发挥作用)[15]。当然,这在奥库涅夫文化的陶礼器上是不得见的。

 

image006.gif

3 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顶尊人像

 

除了顶尊这一显著特征之外,三星堆文化与奥库涅夫文化顶尊人像仍有几处可相对比。第一,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顶尊人像的觚形尊上有涂朱的现象,该特点与奥库涅夫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陶香炉相同。第二,三星堆遗址出土顶尊人像分为带獠牙(8号坑)和不带獠牙(2号坑、3号坑)两种。虽然目前发现的3件奥库涅夫文化嘴部相对完整的顶尊人像不见獠牙(见图3156),其他3件嘴部不完整者是否有獠牙未知(见图324),但奥库涅夫文化人像可以明显地分为带獠牙(图4246)和不带獠牙(图435)两类[16],且带獠牙者不在少数。因此很有可能奥库涅夫文化的顶尊人像也可分为带獠牙和不带獠牙两种。

 

image008.gif

4 奥库涅夫文化、三星堆文化、商周文化与龙、蛇有关的图像

 

第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可与8号坑顶尊人像拼合的双足(K2③:327)呈鸟爪状;在奥库涅夫文化中虽罕见全身人像,且不见鸟爪状足者,但在与奥库涅夫文化联系紧密的卡拉科尔文化中见有鸟爪状足的人像,且其风格特点与奥库涅夫文化常见的人像相同[17]。第四,三星堆遗址顶尊人像所顶为中原式青铜礼器,其特点是器表饰有三组饕餮作为主纹,这与伊特科里2号墓地出土的奥库涅夫文化陶香炉上的纹饰相似(见图12)。关于第四点,需要说明的是,三星堆遗址3号坑、8号坑出土顶尊人像的铜尊上,附有立体的头朝下的龙形装饰[18](见图38),这不见于奥库涅夫文化的顶尊人像,亦不见于奥库涅夫文化的陶香炉。但是,龙形动物是奥库涅夫文化石雕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且其往往亦位于人像的头顶处,头朝下,作噬人状(见图413),与三星堆3号坑、8号坑顶尊人像的龙纹相似。此外,在奥库涅夫文化当中,亦有小型的龙纹,位于人像的鼻梁处,例如出自切尔诺瓦亚8号墓地(Черновая VIII)、阿斯克斯1号墓地(Верхний Аскиз I)、列别瑞耶1号墓地(Лебяжье I)的标本等,均以上下颚呈球形、吐舌的龙为鼻(见图446)。我们注意到,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K2②:142K2②:144铜面具,在额正中的方孔中补铸一勾卷形物(图410),其上的刀形纹饰与2号坑出土铜蛇(龙)背部的羽翼几乎完全相同(图479)。龙简化为翼的情况也见于商周文化,比如何景成先生在研究商周族氏铭文时发现,铭文两侧装饰性的夔龙纹有时简化掉头部[19](图41113),仅剩原在身体之上或在身体之下的羽翼[20](图41415)。据此可以确认,三星堆K2②:142K2②:144铜面具以蛇(龙)为鼻[21],这与奥库涅夫文化切尔诺瓦亚8号墓地、阿斯克斯1号墓地、列别瑞耶1号墓地人像相同。

 

 

除了顶尊人像之外,还有若干图像可以反映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艺术的相似之处,兹举数例。第一,列别瑞耶1号墓地所出奥库涅夫文化石碑上雕刻有鬣有角的双龙,二龙相对,共有一个圆球状上颚,可以理解为双龙相对构成一个兽面(图52)。类似的龙以及双龙构成兽面的图像亦见于三星堆遗址(图557)。

 

image010.gif

5 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艺术图像的对比

 

第二,奥库涅夫文化石碑上的猛兽,上颚或鼻尖部位通常用圆圈加以表现和强调(图5134),三星堆文化的一些神兽亦是如此(图568)。第三,叶欣注意到,出自阿斯克兹(Аскиз)和苏列克(Сулек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的奥库涅夫文化公牛图像(图623),其肩部的羽状纹饰与出自布特拉赫特(Бутрахты)的飞鸟图像的羽翼相同(图61),并指出在奥库涅夫文化艺术中存在有翼神牛[22]。三星堆文化的神兽,亦以带翼为主要特点(图64)。


image012.gif

6 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艺术图像的对比

 

第四,奥库涅夫文化常见一种小型滑石人头像[23](图6510),三星堆文化常见青铜人头像(图61113),二者虽存在材质与尺寸的不同,但在整体造型上相似。第五,奥库涅夫文化人像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弧形阔口(见图425),这与三星堆人像口部的表现方式相似(见图410;图61213)。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在奥库涅夫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当中,无论是顶尊人像,还是其他艺术图像,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以往的研究表明,公元前第三、二千纪之交,在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器扩散的背景下,南西伯利亚诸考古学文化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表现之一就是奥库涅夫文化与石峁文化、后石家河文化等一系列艺术图像所表现出的高度相似性[24]。可见,奥库涅夫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艺术的相似并不是偶然的。已有学者注意到,三星堆文化与后石家河文化艺术联系密切[25],比如三星堆文化的青铜人像、由二动物相对构成的神面,均能在后石家河文化中找到祖形[26](图7)。因此,奥库涅夫文化艺术很有可能是通过后石家河文化,在三星堆文化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当然,经过几百年自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加之对复杂青铜铸造技术的掌握,三星堆文化创造出的大型青铜造像早已经与之前的石雕和小型玉雕产品不可同日而语了。


image014.gif

7 后石家河文化与三星推文化艺术图像的对比

 

奥库涅夫文化艺术不仅在三星堆文化中得到了延续,也在商文化中得到了延续,但后二者的艺术风格并不相同。总体而言,三星堆文化与后石家河文化艺术的相似性更大,商文化与石峁文化艺术的相似性更大[27]。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在奥库涅夫文化艺术南传以及之后的历史过程中,商文化艺术更多地继承了北方的石峁文化传统,三星堆文化艺术更多地继承了南方的后石家河文化传统。此时随着青铜冶铸技术在东亚的崛起,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一道,共同成为了举世无双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正是因为二者在艺术方面拥有共同的基因,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之后,具有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铜器才能毫不违和无缝对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顶尊人像便是最好的说明。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虽然已经明确奥库涅夫文化的形成和草原西部人群的东进及其与当地人群的结合有关[28],但奥库涅夫文化艺术起源的问题尚未解决。在我们看来,虽然存在一些西来的成分(比如与牛有关的图像,及其表现出的对牛的驯养和崇拜),但奥库涅夫文化艺术的基底及其反映的信仰体系和宇宙观,无疑是东亚式的(比如带獠牙的神面,以及石柱式的等)。因此不能排除奥库涅夫文化曾受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影响的可能性。



《考古学集刊》 30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论加尔文法律思想中的道德律 \周钰明
摘要: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是法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对西方的…
 
美国三大历史时期的公民宗教研究 ——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冷战时期 \马德忠
摘要:美国公民宗教研究肇始于罗伯特·贝拉1967年发表的一篇宏文,迄今已逾五十余载。…
 
试析印度政府主导的宗教个人法改革 \张雪娇
摘要:在从传统宗教社会向现代世俗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印度宗教与政治(法治)的关系也…
 
宗教改革早期教派的多元化与奥格斯堡“新教认同”的构建 \吴愁
摘要:在宗教改革运动最为激烈的16世纪20年代,上德意志区域的帝国城市率先接触到改革…
 
天主教与菲律宾民主化转型研究 \史田一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30多个威权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波”民主化…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黄帝时代文明中心及其来源考
       下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