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古代佛教徒和现代佛教徒的区别在哪?
发布时间: 2020/7/19日    【字体:
作者:体光老和尚
关键词:  古代佛教徒 现代佛教徒  
 
 
古代的佛教徒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佛教徒的受益是实际的,现在佛教徒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一!

禅宗提倡明心见性,宋朝之后提倡看话头,这是大慧宗杲禅师提出来的。宗杲禅师也不看话头,他是念观世音菩萨见性的,以前有些丛林绕佛皈依,就是念这个观音文。

在六祖的时候,没有这些,六祖是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不看话头。当时印宗法师问六祖:你在黄梅得法,黄梅有何指示?六祖说:没有指示呀,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弘扬的就是这个最上乘,但后来学佛的人只管外聪明,看外表也像个出家人,也能说一说,也能知道一些事情,可是得不到实际的受益。

到现在更是日落西方!社会上这些聪明人来出家,他出家非但没有放下,反而还是学习社会上的,禅堂里提倡看话头,他却不晓得什么是话头,看了那么多的经,学了一肚子佛法,这看话头,却不会看。

上海尼众佛学院的一个法师,读书读了很多,教理通达得很,却不愿意放下那个修观,她想看话头,不晓得话头怎么看,什么才叫话头?还要加上疑情,什么是疑情啊?问其他的法师,其他法师也不懂。不晓得什么人跟她说,你到青原山去吧!

现在你们这些菩萨,来问我参禅看话头,这个话头,我也不懂。以前在禅堂里住了几天,脑子里边染了一点,染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受用,既然你们要问,知道的,就要说一下。

话头就是你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妄想,这个就是话头。禅门下提出来以无念为宗,有心即错,动念即乖,没有话头就不要再找别的话头,话头是你自己的话头,并不是在其他地方找一个话头来你看,你只要不生心动念,当下就是话头。

这是个疑呀,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看样子,这个疑情很要紧,要想明心见性,一定得有疑。有些人还不知道这个疑,其实看话头就是个疑,并不是话头跟疑情是两个。

比如念佛是谁?不明白,这就是个疑。这个疑可不是胡思乱想、分析猜测、疑神疑鬼的疑,不是在猜谜语,也不是要找一个谁出来,这都属于妄想分别,都不是疑情。

疑情不属于思想,不属于分别,就是因为不明白,心中生起疑念,一疑疑住,再不要想了,保持这个疑情不散,看话头也就是看住这个疑情不失,疑情当前,万念不生,照顾好疑情,不昏沉,不散乱,历历明明,如流水一般,不使间断,昼夜六时,只是一个疑情当头。

我这么一说,她才知道看话头,她现在在江西抚州金山佛学院,给我来过几封信,以后还想到这儿来打禅七。

现在你们参禅,最主要的你是不是真真实实来相信这个法。不管准备用哪一个法,你要认识这个法,要相信这个法,在根本上没有相信这个法,哪能得利益呀?就跟走路一样,路还没有走,你就想到家,那可不行。

话头就是无生一念,看话头,东西要放下,放下什么?你所放不下的事情都要放下,你所看不上的话头你都要看上,初步看话头,就要使这个话头在,这是第一步。

一个话头在,其他的都不在了,就像念阿弥陀佛,其他的妄想杂念不在了,只有阿弥陀佛在,念佛时间久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动静一如,这就进步了。

话头也是这样看的,这个话头熟了,你不看它也在,看它也在,吃饭它在,不吃饭它也在,在禅堂里跑香在,坐香在,去睡觉还在,睡着了还在,一切都在,吃饭也不知道什么饭味了,只有这个话头在,你这个功夫算是熟了!

熟能生巧,纯熟久了,没有其他的心,没有其他的念,这个疑情(话头)就要发慧,就要见性。

从黄山到南京几百里地,虚云和尚过了几道河?不知道,这中午吃饭不吃饭?不知道。有人说他是神通,哪里是神通?他就是一心呐,就是他的功夫纯熟了,他的定现前了。这个定还不算理上的定,只是事定,悟还是悟不了,时间久了,见了性,断见思二惑,证了果位,这才是理上的定。

现在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都没有做到呀,吃饭不知饭味做到了吗?你这个吃、那个吃,还在这里分别,分别是识,不分别才是智,话头看的纯熟了,吃饭不知饭味了,这就是智慧。

你这个味道那个味道这就是识,识就是分别,分别就是生死,你投胎的时候也是这个,你要是不分别,就投不了胎。这些菩萨、祖师、证了果位的圣人,发心来这个世界上度人,所谓“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他完全是一个定力,他一举一动就是智慧。
我们是不是学这个呢?我看不但没学,还都往习气毛病上做去了。这个要是放不下,念佛、参禅,修什么都不行,因为你不是在这上面走,你依旧还是在那烦恼无明的上边,根本上与看话头一点关系也没有。你今天看这个书,明天看那个书,纯洁的话头你不去看,怎么能得到利益呢?得不到。

把思想、行动放下来,念念在这个话头上,乃至行住坐卧都在话头上,这样不管是彻底不彻底,有没有见地,你总算个用功的人。你在上边用工,虽说没有见性,没有得大解脱大自在,跟那走路一样,你正在走啊。你既然还在上面走,总有一天会得一个实际。要知道,会念佛的人就会参禅,会参禅的人也会念佛,二八平等,都是一万里,你想少走一步也不行。
 
觉悟号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世界观初探:以现代伊斯兰主义与第四种加尔文主义为例
       下一篇文章:东巴教的“派”或“教派”刍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