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千年古寺: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
发布时间: 2020/10/16日    【字体:
作者:马健君
关键词:  千年古寺 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  
 
 
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西北隅化觉巷内,又被称为“清真大寺”“礼拜寺”“清修寺”“东大寺”“化觉寺”等。这座有着中式建 筑风格的古老清真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等中国最古老的几座著名清真寺齐名。
 
化觉巷清真寺的建寺沿革可追溯至唐代。据现存寺内的《创建清真寺碑》碑文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工部督工官罗天爵奉命“董理匠 役,创建其寺”,历时5个月毕工,初建规模有限。现今,唐时的建筑遗址荡然无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相继重修与扩建、保存完整的一组宏伟古建筑群。
 
化觉巷清真寺平面狭长,呈东西向,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几乎占据了整条化觉巷,规模在国内清真寺中位居前列。寺院建筑布局由五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即为一个院落。五进院落或筑门楼,或置院墙相隔,前后贯通。中国 传统建筑形制之楼、亭、台、殿沿东西走向中轴线有序坐落于各院落之中,南北两侧辅之以对称建筑,整齐肃然, 风姿各显——第一进院中的重檐歇山顶木牌楼高耸雄伟;第二进院中的三间四柱单檐石牌坊质朴稳重;第三进院中外观呈八角形、三重檐攒尖顶的邦克楼殊异华丽;第四进院高台基中央六角亭与两翼牌坊组合的凤凰亭造型奇特。此外,敕修殿之韵味古朴、月台之宽阔敞亮、礼拜殿之巍峨庄严,无不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无穷魅力。
 
始入寺院,沿中轴线缓步通过木牌坊、五间楼、石牌坊、敕修殿,穿过邦克楼、连三门、凤凰亭,再拾阶过石门,踏上平坦宽阔的月台,便到达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筑——礼拜殿。礼拜殿俗称大殿,建筑面积1300 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屋顶为单檐九脊歇山顶,飞檐翘角,顶覆琉璃,其营造法为中国古建清真寺所独有——大木起脊,三个歇山式大屋顶用“勾连搭”形式相连,平面呈 “凸”字形,因而延伸了殿内面积, 结构独特。大殿南北虽面阔七间,但东西纵深却为九间,故民间称为“明七暗九”。
 
从礼拜殿内天花板上的600余幅彩绘藻井,到殿内墙面装饰,强烈体现出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技法。后殿西壁用木板镶成,顶端利用沥粉金柱做成门罩、垂柱等饰物,中央象征礼拜朝向的“窑窝”呈拱尖状,造型精巧,内饰阿拉伯几何纹样。在其上方与左右做层层扩布浅雕,饰以《古兰经》经文及伊斯兰传统装饰特有的缠枝卷蔓纹样,再辅以中国传统的牡丹、宝瓶等纹饰,直将整个壁板布满,实属中国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前殿近年增添了整部30卷《古兰经》大型木刻,环墙上下嵌立,令人有静谧神圣之感。
 
此外,寺院内随处可见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装点技法,如几处宏伟壮观的大照壁,各类石栏、石雕、砖雕等。照壁、门楣、墙脊、墀头、墙面均饰以中阿文字、花卉砖雕,形成一个个“花墙”,绚丽夺目。庭院以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布局,点缀以天井、月洞门、景观石、鱼池、观赏花草等,加上枝繁叶茂的古树,更增添了古寺清幽、肃穆的氛围。
 
唐天宝元年的《创建清真寺碑》、明洪武二十五年的《宣谕圣旨碑》(明永乐三年刻)、明景泰六年的《重修礼拜寺无相碑》、明嘉靖五年的《敕赐清修寺重修碑记》、明万历三十四年的《敕赐清修寺记》、清乾隆三十三年的《敕修清真寺碑》等20余通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古老碑刻等文物在寺院内保存至今。这些碑石既是研究古寺沿革与发展的珍贵文物,同时也是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历史的宝贵史料。
 
唐宋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清真寺多受阿拉伯建筑风格影响。自明代开始,中国清真寺完成了由阿拉伯建筑风格向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转型,实现了本土化和中国化。化觉巷清真寺可谓其中的杰出典范—— 其一,化觉巷清真寺的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多重四合院制度,并在每进院落的中轴线上有序坐落独立建筑。这种主要建筑全部沿中轴线设置的方式,完全遵循了中国古典建筑“万法不离中”的营造法则。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宫殿、庙宇等场所中轴线呈南北走向,而清真寺则因面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位置而呈东西走向。为突出礼拜殿在清真寺中的作用与地位,由东到西沿中轴线,经多重牌坊门楼最后方现礼拜殿。对此,古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中解释道:“门枋增多,在我国古代确是对建筑物尊贵的一种表示。”“门庭多则可以有院落重重、深远无尽的感觉,这是地道的我国建筑传统。”
 
其二,从实际建筑形制、体量与规模等级看,化觉巷清真寺不同于一般的古老清真寺,是一座具有皇家寺院气派的寺院。这与西安长期作为国都及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塞的历史地位及深厚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这一点也可从寺院碑刻所显示的“敕赐”“敕修”等文字中得到佐证。该寺院的建筑形式与规格完全遵循封建礼制对建筑的要求,不僭越但又有灵活处置。如礼拜殿面阔七间(皇宫建筑九间),已经达到民间建筑最高规格。然而通过殿顶“勾连搭”形式,又延长了东西进深,体现了清真寺有别于一般民间建筑的神圣性。
 
其三,化觉巷清真寺尽管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建筑物自身的部分特点和悬挂在建筑物上的牌匾等则明确反映了其作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的属性。从五间楼檐下悬挂的“清真寺”匾、石牌坊正中镌刻的“天监在兹”、敕修殿悬挂的“敕赐礼拜寺”匾、邦克楼重檐悬挂的“省心楼”匾、连三门门楣上的阿拉伯文砖雕、凤凰亭前后檐下的“一真”“包罗宇宙”匾,乃至悬挂在礼拜殿内外的“泰斯米”(《古兰经》首句,意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临下有赫”(语出《诗经·大雅》)、“钦若昊天”(语出《尚书·尧典》)等匾额,无不在宣示伊斯兰教的教义要旨,同时也清楚地告诉人们此地与佛道寺观的不同。
 
化觉巷清真寺地处古城西安的繁华中心地段,见证着千百年来历史的变化与沧桑。民国时期,寺院建筑年久失修,庭院破败不堪,景象凄凉。“文革”中,寺院建筑虽未被毁,然而亦被人为分割并长期占用。改革开放后,全国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寺院迎来全面修复的历史机遇。在马良骥阿訇全面主持下,经过二十余年辛勤努力,寺院建筑得到彻底修葺且保持原有风貌,中式特色更为突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国元首及政要、海内外观光者、中外穆斯林都曾慕名前往参访。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说:“就保护而言,化觉巷清真寺不仅是伊斯兰教的第一,也是全国宗教建筑保护的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原阿曼宗教大臣萨马尔说:“你们清真寺保护的这么好,不仅是中国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珍贵文物。”
 
1956年,化觉巷清真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刊《中国宗教》202005
 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上海教堂建筑之旅
       下一篇文章:河南省开封市善义堂清真寺建筑赏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