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信仰与宗教的空间分割
发布时间: 2008/4/2日    【字体:
作者:李向平
关键词:  宗教 社会  
 

                                      李向平
 

    2007年,中国有一个宗教新闻,影响极大。这个新闻出自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报道中国宗教信徒迄今已多达三亿人口,与中国官方曾经公布一亿宗教信徒的说法不一样。为此,海内外媒体一时大肆传布,几成定论。
 
    然而,仔细了解这一研究项目及其方法之后,则可发现这个三亿人宗教信徒的说法,实在靠不住。咋一看,这项问卷抽样及相关方法,似无问题;但关于问卷设计时关于宗教的定义则不尽然。它以一个泛宗教的定义作为其研究对象,即把民间宗教信仰如祖宗崇拜、财神、灶王爷信奉等现象,亦列入了问卷对象。所以,中国人三亿宗教信徒的假设中,包括了民间宗教信仰,而不局限于制度宗教——中国现行五大宗教的信徒人数。但是,其研究成果在公布于媒体之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硬伤,省去了这个泛宗教定义的“泛”字,只留下“宗教”两字,导致以谬传谬,信以为真。
 
    尤其是这项问卷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国各城市之中,很少进入乡村问卷,这就等于把大多数信仰“泛神教”的中国人抛在了问卷对象之外,如同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中国人当中的民间宗教信仰者,大多集中在乡村,而非城市。研究者们忽略了中国宗教-信仰这样一个最大的空间分割特征,难免要出大硬伤。
如果说,中国现行制度宗教的正式信徒是三亿人,可能接近事实。但泛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数,则难以估量。在普遍复兴的民间宗教信仰之中,官方和民间的祖宗崇拜(公祭炎黄、私祭祖先)、经济市场对于传统财神的普遍信仰、草根社会无处不在的泛神信奉,说明中国人几乎没有不信仰的人!由此观之,中国宗教信徒,何止三亿?!联合国说全世界有十二亿人缺乏信仰,他们就是中国人的说法,由此看来也同样站不住。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他自己的信仰。只是这种信仰,不限在宗教制度之内,而是中国传统的信仰方式。
 
   “宗教”一语,作为舶来品,它不同于传统汉语的“宗教”内涵。它基于欧美社会的制度宗教,本为信仰群体、制度实践的一个结果。可是,中国人的信仰方式,往往不喜欢跑到一个制度里面去寻求自己的信仰,而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个人信仰,基于个私的利益选择和特殊需要,常常要到制度之外去追求信仰的真实。制度宗教与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为此具有相当的隔膜。特别是“制度宗教” 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传到中国,并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具体要求后,早已变异为一种“宗教制度”,进而把中国人的各种信仰方式,一网点击,纳入了“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体制之中。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表现了中国信仰“志尽于有生”、不向追求彼岸的价值特征;方外之交,儒佛、儒道相互补充的价值系统,呈现了中国信仰“语绝于无验”的实践方式。迄今为止,这些特点,依然还主宰着中国人的信仰方式。它们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宗教制度之外,却不与它们发生冲突,并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在宗教制度之外,又活在合法性之中。它不公开表达,亦不希望信仰实践,他们不需要外在的、制度化的实践空间。
 
    虽然中国人的信仰已获得了相当大的合法空间,可以在个人私域、社会领域、公共场所,或公司职场、人际网络等关系之中,亦不担心城乡之间、制度与非制度之间、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分割,但宗教信仰的实践空间,则与此大不一样,它们在制度中,同时又被空间化。现行的宗教制度把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建构在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里面,建构为一种具有特定时间、特定人数的宗教活动场所。于是,在信仰与信仰群体的制度化组织之间,实际上就存在着一种被空间分割的特殊现象。

    这种空间分割,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惯习,同时亦在信仰的实践逻辑和宗教的实践逻辑之间构成了一种差异。一种是完全的私人信仰,碍于身份、地位、利益、权力的各种复杂关系,它们不追求信仰的认同,也不要求信仰的实践和组织建构;一种是制度之内的信仰群体,它们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具有一种制度逻辑,但它们却必须在固定的时空之中才能有所表达,予以实践。
 
    这一差异,说明中国人的、泛宗教的信仰,不以宗教为信仰者的最后皈依,从而使中国人三亿宗教信徒的统计学数据失去了必要的意义。中国宗教制度,却使中国信仰群体的实践方式,构成了空间化的象征结构。这就是,一旦进入了固定的宗教活动空间,信仰的表达及其实践就具有了合法性意义;如果出离了这个合法性空间,就只是私人的自由信仰。于是乎,宗教(制度)与信仰(私人)之间的张力,进而构成了信仰与宗教的象征性空间分割。
 
    对宗教而言,这是外在的制度空间,空间成为制度象征;对私人信仰来说,这是内在的信仰空间,但空间不是信仰;信仰则是另类的表达。至于这是信仰挑战宗教,或信仰吸纳了宗教,还是宗教收编了信仰?这还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认真的等待和观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世俗化的中国式解读
       下一篇文章: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儒耶两教的信仰认同比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