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北京青年高知阶层宗教认可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10/5/6日    【字体:
作者:张雪松
关键词:  宗教认可 北京 高知阶层  
 
  
 
                                         张雪松

 
[内容提要] 北京地区高知阶层宗教认可状况摸底问卷调查,是对作为非教徒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人员,对他人的宗教观念、宗教行为以及宗教信徒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排斥和歧视或偏见等心理态度的调查。通过对他们的摸底调查研究,笔者希望得到一个北京市民对宗教认可程度的上限。
 
   这次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对宗教的认可状况是积极正面的,基本上不存在对宗教信徒的歧视和偏见,认可程度接近于对宗教观念一般意义上的不反感,但尚未达到对宗教行为的认可。
   文末,笔者尝试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对一神教(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佛道教)的认可差异比较,发现:他们从他人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宗教认可程度较高,而从自身考虑,则对基督教认可较高。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
 
关键字:宗教认可;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调查中的“宗教认可”,与宗教社会学中常用的“宗教认可”【1】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宗教认可是指信徒在形成自己人格时,对自己所信宗教(观念、行为和组织等的归属感)【2】;而本调查所说的宗教认可,是非教徒,对于他人的宗教观念、宗教行为以及宗教信徒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排斥、歧视或偏见。采用“认可”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认为可以”,相对“宗教歧视”“宗教赞同”等词语【3】,比较中性,不会对受调查者产生带有倾向的引导,也容易让他们明白调查的意图。

    第二,还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宗教”。宗教的定义学术界争论颇多,本次调查采取比较宽泛的定义,即宗教指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民间信仰。之所以将民间宗教算进宗教范畴,是因为根据比较以往的经验,一般人将对财神、碟仙等信仰,同佛教、道教中的一些神灵信仰,是不作区分的。

    第三,“青年”是指广义上的青年,即45岁以下;“高知”是指至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现有宗教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多是以对信仰者的调查访谈为主,而对于中国社会上大量存在的非宗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和看法,调查的还不是很多;笔者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直接目的在于大致了解现在社会中人们对宗教和宗教徒是否存在歧视的观念。这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以反映宗教在现今社会中的声望与影响力,而且也间接有助于我们理解许多宗教信徒的行为和想法(如相对社会孤立、排他等等)的成因。宗教与世俗的界限,不仅是由宗教本身设置的,同时也存在世俗社会对宗教排斥这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非信徒对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和宗教教徒是否存在反感和歧视,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测量的社会学资料。

    (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发放选择了三个地点。一个是医科大学及其学生实习的医院,在北京市区;一个是某商业银行,在北京市近郊;一个是某检察院,在北京市远郊。后来由于在检察院收到问卷的绝对数量较少,后在某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年级)中补充发放了一部分问卷。

    医科大学的实习生都是高年级研究生,填写问卷的一些医院正式医生也都是这个学历或更高;商业银行的职员也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检察院的检察官也都是本科学历。

    而且这些填写问卷的人员,大都可以视为有一两年或更多工作经历的青年,可以看作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而不是单纯的学生。医科大学实习医生实际上是已经在医院开始工作了,而且在医院的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如病人、医生、学校老师、药厂推销人员等等)接触面较广;检察院和银行也是如此。即使是在校就读的法学研究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也都是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后再上研究生的。

    因此,总的来说,这次选择的调查物件,都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准的人员,而且大部分是青年人,所以笔者预期他们对于宗教认可程度应该是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是较高的。

    另外他们又多少有些社会经验,通过对他们的摸底调查研究,笔者希望得到一个北京市民对宗教认可程度的上限。(当然这是建立在宗教认可同文化水准成正比的假设基础上的,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北京市民的宗教认可程度到底如何,这都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

   (三)调查的实施:

    这次调查主要通过线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线人将问卷发给同学或同事,因此几乎不存在拒绝填写的问题。只有在某检察院成功发出的问卷绝对数量较少,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但也存在公务员在法轮功事件后对宗教心存顾及的情况。但就总体来讲,问卷发放是比较顺利的。

    笔者给医科大学的线人100份问卷,给金融体统的线人50份,给政法体统的线人50份。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其符合北京市高知阶层的分布状况,市区最多,近郊、远郊次之。

    线人一共交回有效答卷161份,回收率80.5%。其中医科大学88份(女60,男28),回收率88%;金融系统44份(女27,男17),回收率88%;政法系统29份(女8,男21),回收率58%。回收绝对数量比较符合市区最多近郊次之,远郊再次的原来预想。

    此外医科大学中有三人信仰宗教,信仰佛教的2人,一个男学生(18-25岁),一个男老师(26-40岁);道教的有一人,男老师(26-40岁);信仰伊斯兰教的有一人,女学生(18-25岁)。金融和政法系统的回收问卷中没有信教徒。这次问卷主要调查的是非宗教的看法,所以这5份答卷予以排除。不过教徒在回收问卷中的比例不倒3%,也说明教徒比例在北京青年高知阶层的比例很低,这是一个可能影响到北京青年高知对宗教态度的一个因素,值得注意。

 
男18-25岁
男26-40岁
男41-55岁
女18-25岁
女26-40岁
女41-55岁
医科大学
22
6
 
47
12
1
金融系统
7
8
2
10
17
 
政法系统
11
0
 
5
3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按理41-55岁这一组3人不符合青年的标准,应该予以排除;但根据线人的汇报,这3人的年龄都在40岁出头,在广义是(45岁以下)也算是青年,所以最终保留。

    (四)问卷内容:

    出于调查的目的,本问卷不以事实、行为方面的问题为主,而是以观念、态度、情感方面的问题为主。由于一些问题涉及对宗教的私人看法,所以题目多用“转移法”“情景法”设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些被设计出来的问题,其效度都是比较好的。

    对于分发的三个不同地点和物件,问卷分有三种不同的样式(见附录)。在问题之前,三种问卷都设有对被调查者的身分调查(性别、职业、年龄和宗教信仰。)三种问卷的前十个题目和最后一个题目相同,其中前十个题目是问卷的核心部分;第十一题到第十四题,根据不同的调查物件,采取了不同的问题设置。由于宗教社会学调查的特殊性,被调查者是否如实填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故此在三种问卷最后又都增第十五题,是检验性问题。
 
    问卷题目标号前“Q”选项使用数位编码,是希望给被调查者正式、标准、科学的感觉,引起他们对调查的重视。
 
    因为是线人发放问卷,他们会向被调查者(他们的同学同事)说明他们发放问卷的原因,所以在问卷中就没有进行过很多的调查背景说明。
 
    (五)对问卷主体核心(Q1-10)的分析:
 
    对宗教的认可,在本问卷中设计为三方面的内容,对宗教信徒的认可、对宗教观念的认可、对宗教实践行为的认可。在三卷共有的前十个题中,Q1-3考察的物件是对宗教观念的认可,Q4-6考察的物件是对宗教实践行为的认可,Q7-10考察的物件是对宗教信徒的认可。
 
    不排斥或歧视宗教信徒,是一个宗教认同的最起码标准,因此若存在对宗教信徒的不认可情况,其对宗教的排斥应该说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在认可程度 评分上,其负值的绝对数值很高;而若对宗教信徒认可,也不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对宗教非常认可(可能只是出于一般意义上对人的尊重),故此在宗教认可程度的正面评分上,正值的绝对数值不高。
 
    若出于好奇,愿意进入宗教场所,接受宗教宣传品,即在行动方面不排斥宗教,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有所参与,则其对宗教认可程度相当的高,因此在认可程度评分上,其负值的绝对数值很高;反之,则不能在非常大的意义上说其对宗教有排斥心理。故此在宗教认可程度的负面评分上,负值的绝对数值不高。【4】
  
    对宗教观念一般意义上的不反感,则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根据上述原则,制定了调查问卷的评分表(问卷答案选项中的其他项,做零分处理:)

题号
肯定性答案
否定性答案
Q1
-2
1
Q2
2
-1
Q3
-1
2
Q4
3
-1
Q5
2
-2
Q6
3
-2
Q7
3
-1
Q8
2
-2
Q9
-4
2
Q10
3
-3
 
    每一项的具体评分原则无法一一细说,这里只能简单说明的是;认为宗教可以与时俱进,自然其正值与认为宗教并非完全等同于迷信的正值好高;去教堂的难度自然比接受一本传教的小册子要高;去经常作为旅游点的寺庙要比去一般不对游人开放的教堂容易;大数学家的名望比一般社会名流要高一些;容忍自己的爱人是教徒比容忍一般同朋友是教徒肯定难度要更大一些。
 
    一般正值的绝对值高的,其负值的绝对值一般都低;反之亦然。
 
    以上十个题目答案的评论,正值合计22,负值合计为-19,正负大体持平,正值略高,也比较符合我们对被调查者宗教认可程度可能较高的预期。
 
    还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分值只是相对的分值,为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方便,所采用的一个工具。
 
    (六)调查结果
 
    1. 总体情况
 
    前十个题目的得分情况:

题号
得分
Q1
[15x(-2)+143x1+3x0]/161=0.70
Q2
[113x2+136x(-1)+12x0]/161=1.18
Q3
[18x(-1)+138x2+5x0]/161=1.60
Q4
[137x3+20x(-1)+4x0]/161=2.43
Q5
[54x2+100x(-2)+7x0]/161=-0.57
Q6
[106x3+49x(-2)+6x0]/161=1.37
Q7
[86x3+49x(-1)+23x0]/16=1.30
Q8
[117x2+30x(-2)+14x0]/161=1.08
Q9
[4x(-4)+157x2]/161=1.85
Q10
[114x3+35x(-3)+12x0]/161=1.47
 
    十道题合计平均得分:
 
    (0.70+1.18+1.60+2.43-0.57+1.37+1.30+1.08+1.85+1.47)/10=1.24

    从总体情况来看,每道题目的得分都是正值;从1.24的平均得分来,被调查对象宗教大体上是正面认可的,特别是对宗教教徒没有排斥和偏见,从Q9的结果来年97.5%的人会对教徒采取疏远防范的态度,从Q10的结果来说,有70.8%的人可以接受自己最亲密的人是教徒。

    1.36的平均值比较接近于我们对宗教观念的正面认可的评分,即测量对宗教观念的认可程度的Q1-3,它们的正面评估平均值为(1+2+2)/3=1.67。1.24这个总体得分平均值,比较接近1.67(略低);但相对宗教行动的正面认可评分的平均值,即Q4-6的正面评估平均值(3+2+3)/3=2。67,要低的多。

    因此,我们可在大体得出一个结论,根据本次调查,北京地区知识阶层对宗教的认可状况是积极正面的,基本上不存在对宗教信徒的歧视和偏见,认可程度接近于对宗教观念一般意义上的不反感,但尚未达到对宗教行为的认可。

    2.按职业分类

    医科大学:
题号
得分
Q1
[7x(-2)+80x1+1x0]/88=0.75
Q2
[60x2+21x(-1)+7x0]/88=1.13
Q3
[7x(-1)+78x2+3x0]/88=1.70
Q4
[74x3+13x(-1)+1x0]/88=-2.38
Q5
[25x2+61x(-2)+2x0]/88=-0.82
Q6
[57x3+28x(-2)+3x0]/88=1.31
Q7
[66x3+21x(-1)+11x0]/88=2.01
Q8
[60x2+22x(-2)+6x0]/88=0.86
Q9
[2x(-4)+86x2]/88=1.86
Q10
[59x3+24x(-3)+5x0]/88=1.19
(0.75+1.13+1.70+2.38-0.82+1.31+2.01+0.86+1.86+1.19)/10=1.24

    金融系统
题号
得分
Q1
[4x(-2)+39x1+1x0]/44=0.70
Q2
[21x2+9x(-1)+4x0]/44=0.75
Q3
[5x(-1)+37x2+2x0]/44=1.57
Q4
[37x3+4x(-1)+3x0]/44=2.43
Q5
[17x2+24(-2)+3x0]/44=-0.16
Q6
[26x3+16x(-2)+2x0]/44=1.05
Q7
[24x3+11x(-1)+9x0]/44=1.39
Q8
[34x2+4x(-2)+6x0]/44=1.36
Q9
[1x(-4)+43x2]/44=1.86
Q10
[30x3+8x(-3)+6x0]/44=1.50
    (0.70+0.75+1.57+2.43-0.16+1.05+1.39+1.36+1.86+1.50)/10=1.32

    政法系统
题号
得分
Q1
[4x(-2)+24x1+1x0]/29=0.55
Q2
{22x2+6x(-1)+1x0}/29=1.31
Q3
[6x(-1)+23x2]/29=1.38
Q4
[26x3+3x(-1)]/29=2.57
Q5
[12x2+15x(-2)+2x0]/29=-0.21
Q6
[23x3+5x(-2)+1x0]/29=2.03
Q7
[16x3+10x(-1)+3x0]/29=1.31
Q8
[23x2+4x(-2)+2x0]/29=1.31
Q9
[9x(-4)+20x2]/29=0.14
Q10
[25x3+3x(-3)+1x0]2/29=2.28
    (0.55+1.31+1.38+2.57-0.21+2.03+1.31+1.31+0.14+2.28)=1.28

    从上面的初步分析来看,三种行业的宗教认可程度大体相仿,没有因职业不同对宗教认可造成太大影响。

    3.按性别分类

    女
题号
得分
Q1
[11x(-2)+82x1+2x0]/95=0.63
Q2
[63x2+25x(-1)+7x0]/95=1.06
Q3
[13x(-1)+74x2+2x0]/95=1.42
Q4
[85x3+8x(-1)+2x0]/95=2.60
Q5
[27x2+65x(-2)+3x0]/95=-0.80
Q6
[57x3+36x(-2)+2x0]/95=1.04
Q7
[54x3+32x(-1)+9x0]/95=1.37
Q8
[67x2+20x(-2)+8x0]/95=0.99
Q9
[0x(-4)+95x2]/95=2.00
Q10
[61x3+25x(-3+9x0]/95=1.14
    (0.63+1.06+1.42+2.60-0.80+1.04+1.37+0.99+2.00+1.14)/10=1.15

    男
题号
得分
Q1
[4x(-2)+61x1+1x0]/66=0.80
Q2
[50x2+11x(-1)+5x0]/66=1.35
Q3
[6x(-1)+58x2+2x0]/66=1.67
Q4
[52x3+12x(-1)+2x0]/66=2.18
Q5
[27x2+35x(-2)+4x0]/66=-0.24
Q6
[49x3+13x(-2)+4x0]/66=1.83
Q7
[42x3+10x(-1)+14x0]/66=1.76
Q8
[50x2+10x(-2)+6x0]/66=1.21
Q9
[4x(-4)+62x2]/66=1.64
Q10
[53x3+10x(-3)+3x0]/66=1.95
    (0.80+1.35+1.67+2.18-0.24+1.83+1.76+1.21+1.64+1.95)/10=1.42

    男性的宗教认可程度要高于女性,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以往的调查中,女性的宗教认同程度一般都高于男性,但这次调查中的宗教认可程度却与此相反。这是否说明女性一般都更忠于自己的信仰选择(无论是宗教的选择,还是非宗教的选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课题。

    (七)对三种问卷样式中的Q11-14的分析

    因被调查者的职业不同,在问卷Q11-14分别了三类不同的题目,记者这样设置的问题的目的,只是想了解一些“业内人士”对当前涉及宗教内容问题的看法,对此有个大致的摸底,为日后进一步调查做准备。

    (1)医科大学在校师生宗教认可状况调查问卷

     Q11:47.7%的被调查者对请“笔仙”有反感情绪,40.9%的被调查者则没有。

     Q12:75%的被调查者认为绝症病人归依宗教是好事情,13.6%的被调查者持反对意见。

     Q13:63.3%的被调查者认为宗教界内人士有资格对生物医学问题发表意见,45.5%的被调查者持反对意见。

     Q14:60.2%的被调查者赞同宗教可以治疗人的灵魂这种说法,30.7%的被调查者持反对意见。

     从以上四个问题大体可以看出,对于生死灵魂问题、对于现在新兴的带有超自然灵异活动,有一半以上的医生并不坚决反对,往往采取的是存而不论的态度。总的来说,医生的开放态度是比较高的。

    (2)财政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宗教认可状况调查问卷

    Q11:13.6的被调查者对饭店金店中供奉神仙有反感情绪,81.8%的被调查者则没有。

    Q12:36.3%的被调查者对神职人员拥有手机、高层轿车有反感情绪,52.3%的被调查者则没有。

    Q13:20.5%的被调查者对宗教场所收门票有反感情绪,68.2%的被调查者则没有。

    Q14:47.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归还被没收多年的教产,36.4%的被调查者反对意见。

    只有20.5%的被调查者的财政金融系统的专业人士对宗教场所收门票有反感情绪,比一般的估计要低的多。【5】对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习俗,财政金融系统的专业人士大都表示接受。

    (3)政治系统从业人员宗教认可状况调查问卷

    Q11:51.7%的被调查者为为“活佛看病”的提法不合适,48.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合适。

    Q12:34.4%的被调查者认为宗教信徒适合做公务员,65.5%的被调查者认为宗教信徒不适合做公务员。

    Q13:34.5%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民可以信仰新兴宗教,62.0%的被调查者表示反对。

    Q14:31.0%被调查者认为教徒比一般人更遵纪守法,62.0%的被调查者表示反对。

    总的来说。政法系统从业人员相对其他两个行业更为保守,对宗教的认可程度要低得多。只有34.5%的被调查政法系统从业人员认为宗教信徒适合做公务员,这个比例还是相当低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或许在国家公权力方面,对宗教信徒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放心”。62.0%的被调查的政法系统从业人员认为中国公民不可以信仰新兴宗教,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值得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而且被调查的政法系统从业人员,学历相对医科大学和银行的从业人员(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要低,基本上都是本科;另外这一组调查物件也是三组调查物件中,唯一以男性居多的调查组。宗教认可程度是否与职业、学历和性别有相关性,还需要再做新的调查研究。

    (八)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这里只讨论本次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Q1-10的总体调查结果,因为按职业和性别划分后样本数量较少,只能作为进一步调查的参考,故不讨论它们的可靠性;而Q11-14带有摸底和探索性质,故也不在讨论之列。

    (1)置信水平                                                     

    如前所述,Q1-10十个题目答案的评论,正值合计22,负值合计为-19,除以(10个题目);根据总平均数值1.24在2.2和-1.9之间的位置,可以大体得出结论,有76.6%的偏向于正面肯定,根据二项式抽样标准误的计算公式:

    S=√(PxQ)/n=√(0.76x(1-0.766)/161=3.3%

    根据标准误的定义,也就是说,我们有68%的信心保证样本估计值(1.36,即78.3%是偏向于宗教认可正面肯定的结论)的误差为±3.3%;有95%的信心保证样本估计值的误差为±6.6%;有99.9%的信心保证样本估计值的误差为±9.9%。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相当乐观的估计,因为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建立在理想的概率抽样基础上的。而本次调查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做到随机分属抽样【6】,因此上面提到的那个置信水准,只能作为一个上限估计。

    (2)信度

    总体来年,每道题目的得分结果与总的平均分没有特别的反差,说明被调查者在总体态度上还是一贯的,因此笔者认为可靠性比较高。而根据Q15的调查结果:64.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再参加类似性质的宗教调查,28.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7】其它7.5%,这也说明大部分人对此类调查是比较感兴趣的。

    因为这次调查是通过线人发放问卷的方式,所以总的来讲,被调查者还是比较配合的。

    (九)对一神教(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佛道教)的认可差异比较

    (1)Q4与Q5可以作为一组对比问题,都是调查对前往宗教场所的态度,Q4是前往基督宗教场所,Q5是前往佛教寺院。在被调查的161份有效问卷中,Q4的统计结果显示,有137人对前往教堂持积极态度,占85.1%,而持排斥态度的有20人,占12.4%;Q8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54人对前往卧佛寺持积极态度,占33.5%,而排斥的有100人,占62.1%。

    (2)Q7与Q8可以作为一组对比问题,都是调查对他人宗教选择的态度,Q7 的统计结果显示,有86人对他人选择基督教持认可态度,占53.4%,而持怀疑态度的有49人,占30.4%;Q8统计结果显示,有117人对他人进行佛道教宗教活动持认可态度,占72.7%,而持怀疑态度的有30人,占18.6%。

    通过以上两组问题,统计结果的对比,我们能够分析出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我们都认为,中国人从小耳濡目染,对于佛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应该并不陌生,即便不信仰,认可程度也应该是很高的;而基督宗教作为“洋教”,与一般中国民众的习俗差别较大,不大容易被认同,不少基督教教内人士也有这种看法,因此热心本色化运动、汉语神学等等。

    不过通过上述两组四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发现在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对一神教与中国本土宗教的认可差别并不明显。如果说中国人从小就对佛道教等传统认可程度较高,那么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他人宗教信仰的选择上,即对他人佛道法事并无反感,而对社会名流信仰基督教则表示惊讶,在他人宗教选择的认可程度上,对佛道教的认可高出基督宗教将近20个百分点(Q7-Q8:72.7%-53.4%=19.3%)。而在要自身付出行动的情况下(去教堂,建议朋友到佛寺祈福),北京青年高知阶层则对基督宗教更为积极主动,而相对来说对佛道教的认可程度则没有那么高,两者也竟然相差了50个百分点(Q4-Q5:85.1%-335%=50.6%)!

    北京地区青年高知阶层,在对他人宗教信仰选择,以及从自己考虑出发以,表现出了对基督宗教和佛道教认可态度上的极大反差,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并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在全球化时代,宗教的多元化,既可能对在欧美传统的基督教地区的基督教信仰带来冲击【8】,也可能在中国这种原本视基督教为“洋教”的地区,为基督教带来更多的认可,引起对不同宗教认可程度的复杂变化。

    (十)小结                     

    笔者撰写此文,主要的学术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近年来,中国大陆宗教信徒人数快速发展,信徒绝对数量也很庞大,但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仍然不占优势。因此,我个人觉得研究非宗教信徒对宗教信徒的看法,是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宗教社会学课题。所以本文尝试提出“宗教认可”这一概念来讨论这一问题。“认同”主要是“个体以群体中的一份子的身份来界定自己”【9】,而本文的“认可”主要是处在某一群众中的个体,对另外一个群体及其成员的承认、许可程度。如果将来有条件,笔者还打算做教徒对非教徒的认可程度调查。

    (2)进行这次研究的另一原因,主要是想探讨,以研究宗教教义理论为主要学术背景的学者,进入宗教社会学术领域,其学术优势在什么地方。虽然本文也尽量使用量化的数学统计分析计算,但实际上我们的学术优势并不在于此;我们的学术背景,可能主要在于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分值的赋予。由于我们比较熟悉宗教义理,更容易把握各种调查问题对于教徒的宗教价值和意义,这是我们的优势,能够跟以社会学为主要学术背景的学者互补。本文因此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3)本次调查除了具体的调查内容,也得出一些比较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结论。例如,以往一般的调查结果都显现女性宗教信徒的宗教认同程度较高,而本次调查发现:非宗教信徒的女性对宗教的认可程度较低,笔者推测女性一般都更忠实于自己的信仰选择(无论是宗教的选择,还是非宗教的选择)。相对较少固执于基督教是洋教的概念,而本调查发现,当信作为非教徒的北京青年高知阶层,对基督教的认可程度并不明显低于佛道教,而且从他人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宗教认可程度较高,而从自身考虑,则对基督教认可较高。杨凤岗教授“关于美国华人教会的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并非破坏性的,而可以是建设性的。”【10】本文对一神教(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佛道教)的认可差异比较探讨,可能也反映出传统向现代变迁过程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知识阶层对“洋教”的认可程度也在发展变化,不断提高。
 


注释:

【1】“宗教认同”的概念可参考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1-18页。
【2】参见[英]凯特·洛文塔尔:《宗教心理学简论》(罗跃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8页。
【3】如:一般人都认为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抱偏见和歧视,因此一看歧视这样的字样,容易让人为了(甚至是为了向自己)表现出本人对宗教并无歧视偏见,不知不觉中抬高了对宗教的认可程度,使得调查失真,得到比实际认可程度要高的结果。
【4】本文草成征求意见时,当时在巴黎进行学术访问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华桦女士给与了详细的回馈,笔者深表感谢,限于篇幅问题不能一一作答。她提到:“认为华罗庚是教徒为真和接受传教小册子在态度上如何相等?”(参见附录Q6、Q7)这里做简单回应:笔者的分值赋予完全是凭借经验,华罗庚是人们比较尊敬的大数学家,一般人不知道他信教,若对他信教不惊讶,我们就觉得不亚于对宗教有很友善的接纳,实际上华罗庚的例子常常也被天主教用来传教用,若是接受了这个故事,等于接受了他们的小册子。此后不久,2008年2月笔者前往广西梧州考察,发现梧州基督教堂宣传壁报多以科技文化名人(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孙中山、张学良等等)信教为主,这种情况在中国大陆许多地区都很常见。故此笔者将认可接受科技文化名人信教,与接纳传教手册视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同样友善认可,赋值相等。
【5】港台、海外一些教内人士,往往以宗教场所收取门票为中国大陆宗教界的诟病。
【6】本次调查,是力图以职业和地域(市区、近郊和远效)为分属依据的,线人也分别找了两男两女(被调查者,最终95女,66男)
【7】值得注意的是有54.5%的被调查的财政金融系统的专业人士表示不愿意再参加类似性质的宗教调查,除了他们的时间比较“宝贵”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8】c.f.Harold Netland ,Encountering Religious Pluralism:The Challenge to Christian Faith & Mission, InterVarsity Press,2001.
【9】《中国人的宗教心理》,第11页。
【10】杨凤岗著、默言译:《皈信.同化.叠合身份认同:北美华人基督徙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本文为作者在“2009年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藏传佛教寺院“自养”及政策问题初探——以四川藏区为例
       下一篇文章: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阶级分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