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 2012/10/19日    【字体:
作者:甘满堂
关键词:  福建 村庙 酬神演戏  
 
 
                                        甘满堂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村庙酬神演戏活动的人类学考察,认为村庙文化是福建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纽带,也是福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村庙文化肯定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村庙;演戏娱神;公共生活
 
 
  一、村庙——乡村社区公共生活的纽带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缺乏集体生活与集体性活动,在很多地方,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几乎是空白。如何利用有效机制增加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是非常迫切的事。目前城市社会也存在转型问题,城市居民生活开始从“单位制”向“社区化”转化,国家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城市社区建设,如居委会组织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健身广场与娱乐设施建设等,但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投资却是一片空白,需要农民自己出资举办。当前农村公共生活缺乏主要表现在缺少公共活动场所,缺少资金,也缺少民间组织去推动公共生活的开展。当前传统社会公共生活,既缺乏物质基础——场所、经费与组织机制,也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在传统社会中,农村社区曾存在较多的自愿组织,如神明会、庙会、龙舟队等,这些组织将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很有声有色,解放后,这类组织因多种原因而不复存在,人民公社解体后,这类民间自愿组织在很多地方没有被恢复起来。现在,如果基层政府想要开展民众文化娱乐活动,有时要农民那里收钱,其结果组织成本相当高,效果也不好,群众反而不满意。许多民间娱乐活动并不一定需要基层政府去推动,利用民间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集体娱乐活动交由民间组织来办,则所遇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既减轻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负担,也能使群众感到满意。在福建乡村社区,由于存在民间信仰与村庙组织,这类集体性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有了很好解决机制。
 
    村庙,本文又称之为“社区庙”。福建民间庙宇众多,有“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之说,有时一个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其庙宇有多个,但并不是所有的庙宇都可以称之为“村庙”,只有具备以下五项条件才能称为“村庙”:(1)有一定的建筑面积的公共场所;(2)场所内供奉的神明是社区神(Communalgod),(3)在社区
中有相对固定的信仰人群;(4)每年都有围绕庙内诸神生日所开展的集体性活动,如聚餐(福餐)、做戏、道场(法会)、割火、游神等;(5)场所内有当地居民自发成立的管理组织。在福建农村,村庙是社区公共生活开展的纽带,具有宗教信仰、文化娱乐与交往纽带等多种社会功能。〔1〕
 
    村庙是福建乡村社区的标志性建筑。村庙的建筑造型上非常注重传统,悬山宝顶,紫墙青瓦,这在一片西式楼房占主导的现代村落社区中非常醒目。福州地区典型的村庙结构是两进三开间悬山式结构,中有天井,两边通过用房紧密相联,厢房内设有钟楼与鼓楼,构成前厅后殿式建筑样式。庙内外还附设厨房、卫生间。前厅主要设施是活动式戏台和阁楼式看台,戏台前和阁楼上都配有桌椅板凳,是村民娱神演戏、看戏和神诞会餐的地方。后殿就是神殿,是神明所住之地,也是村民崇拜祭祀之所。前厅的戏台紧靠庙门而建,多为木制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这是为了方便进出村庙而设计。中间空出地为过道,与大门等宽,演戏时铺上木板,便是戏台,因而可称为“活动式戏台”。戏台左右两边还设有阁楼式看台,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平时桌椅板凳不用,都放在阁楼上,这样前厅更为宽畅。在福州地区,村庙多为村老人协会活动中心,每天都向村民开放,而且还是早开门,晚关门,成为社区中最热闹的地方。村庙前厅中必备的娱乐设施有电视机、VCD机、报纸、麻将与扑克牌等。另外,村庙还向客人提供茶水,通常是一毛钱一杯,续水免费。打麻将与扑克牌是要收场地租的,但看电视、看报纸则是免费的。通常,一张桌子每半天(分上午,下午,晚间)收费5角或1元,这两项“生意”由看庙人承包经营,其收入构成村庙或老人协会收入的一部分。福州村庙文化充分体现了“人神共乐”的特征,增加了世俗的气氛,扫去正规佛道寺观的神秘气习。村民们平时常聚集在村庙中聊天,神诞会餐时则神殿内大招筵席,猜拳行令,不亦乐乎。神诞演戏时,吹拉弹唱,热闹非凡,这说明村庙既是社区民间信仰活动中心,也是社区娱乐中心。
 
    演戏酬神是村庙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村庙信仰中,为答谢神思,求得神灵欢心和庇护,除了给神献上丰盛的祭品外,“演戏酬神”、“演戏娱神”也是一条重要的途经。戏剧的起源与古代社会的祭祀有关,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某些国家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性歌舞。福建戏剧文化从诞生起就与民间信仰结下不解之缘,福建民间信仰演戏酬神从唐代就开始,宋代时开始出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至清代时地方酬神演戏达到最高峰。〔2〕复兴后的福建村庙文化活动仍保留着演戏酬神的风俗,成为乡村社区集体娱乐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村庙信仰中的演戏活动是村庙管理委员的大事,需要花钱,也是体现村庙经济实力之时。沿海地区地村庙演戏要比山区多,经济发达地区要比经济落后地区多。村庙所在社区居民较少,经济实力不强的村庙演不起“大戏”,经常用放电影来代替。不过,这种情况较少,更多的村庙总是想方设法集资演大戏。
 
    二、酬神演戏——乡村社区的文化大餐
 
    主神的诞辰时间多集中农历六月下旬以后,村庙酬神演戏时间多集中在农历正月与村庙主神诞辰时间。非常有意思的是,福建许多村庙主神的诞辰时间多集中在农历六月下旬以后,这时夏收已基本完成,而天气也开始转凉,正是演戏与看戏的好时间。村庙主神的神诞日集中于夏收以后,这是村民们的安排,而并非其神明的生日都集中在此时。这反映出“神是人创造出来”的信仰真相。村庙神诞演戏是一种传统,演出场次往往不只一场,多是三场,有的多达12场,每天演出两场要6天才演完。社区村庙都建有自己的戏台,戏台就建在神殿前面的大堂内。如果庙内不设戏台,那么就要在村庙前的广场上搭建临时性的戏台。娱神戏的场面布置比较独特,在戏台的正前方设有案几,上排鲜花、烛台与香炉,案后的一排座椅上铺大红色的毛毯或大红色的绸缎,这是神明的座位,乡民们只能从第二排坐起。这种格局,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村庙的娱神戏。
 
    开戏之前,红烛高烧、炉香缭绕,村庙总理等要代表全体村民给村庙主神及侍神敬香,这个简单的仪式意在恭请神明到戏台前落座看戏。正戏开演之前必演“八仙祝寿”、“跳加冠”与“打财神”等三个短戏,意在祝福全村男女老少健康长寿、升官发财。“八仙祝寿”是八个演员扮成神话中的八仙模样依次登台拜八方,算是给村庙众位神明及看戏的村民敬礼。然后,有三个演员扮成王母娘娘、金童与玉女登台,八仙给王母娘娘拜寿,金童玉女则给八仙上酒作为谢意。众仙在酒醉饭饱中退场。“跳加冠”是一个演员头戴面具,扮成禄星模样,边走边摇晃,一副丑角形象,不时引起观众哄笑,他在台上舞动两三分钟上后,突然从袍袖中抖出绣有“加官晋爵”四字的条幅,祝愿村庙信众官运亨通。“打财神”则是扮演财神的演员将金元宝扔给台下某位看戏的村民,接金元宝的村民要给演员红包,顺手扔到台上即可。
 
    短剧演罢,正剧才开始。村庙酬神演戏的剧目都是传统的古装戏,从内容上看来主要有五类,即说忠孝节义的伦理戏;道精忠报国的忠良戏;叙解民倒悬的清官戏;讲因果报应的宗教戏;唱男欢女爱的爱情戏。村庙酬神演戏要求对神明敬重,一般以前四种戏为主,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教育意义。古典戏曲多以喜剧为结尾,表达一种邪不胜正,好人终究平安的观点;同时,它还将佛教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一举而多得。因方言原因,每个地区的地方戏并不完全一样。福州与宁德居民爱看闽剧,莆田一带则是莆仙戏,闽南一带则是梨园戏、高甲戏、芗剧、潮剧,闽西地区是汉剧、四平戏、梅林戏和采茶戏等。在福建享有五大地方剧种之称的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它们在民间拥有的观众较多。〔3〕
 
    村庙在演戏之前也张贴海报,欢迎父老乡亲前去观看。村民看戏一律是免费入场,不存在要买门票的,不仅如此,庙内还招待看客免费茶水。作为村庙管理者来说,总希望观众越多越好,这表示他们很有面子,社会交往面广,村庙活动吸引力强。从社会公共生活角度来看,村庙内的戏剧演出是群众集资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进场看戏的观众是以老年人为主,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当,老年人是地方戏的铁杆“戏迷”,其原因在于老年人更具有怀旧情绪,同时他们比较清闲;其次是中青年妇女;再次是一些看热闹的儿童,他们大都是由其母亲带入场地的。来看戏的中青年男士较少,这主要是唱戏时他们正在外地做工,没有时间回来看戏。村庙酬神演戏的内容大都是宣传因果报应、扬善去恶的宗教戏,才子佳人类的爱情戏以及解民于倒悬的清官戏等。尽管戏剧内容多是旧题材,但村民总是爱看。当代福建农村基本普及电视,沿海一带还普及了有线电视,从电视上看戏剧非常方便,但老戏迷们觉得这种方式不过瘾,非常喜欢亲临现场观看。为什么电视普及的乡村对于民间戏剧演出还如此着迷,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城里人花上数百元钱买张门票去看某位红歌星的演唱会是一样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与电视上看的不一样。
 
    三、村民乐捐——戏资的筹集渠道
 
    神诞酬神演出,通常要连续演出两场以上,献戏者除全体村民集资捐献外,还有少数家户单独捐资的戏剧,这是所谓的“愿戏”,可见下文中的告示。福建省民间戏曲市场的演出价格多在1200-3200元之间,日场价格高于晚场价格,乡镇级戏剧团每场报价在1200-2000元之间,县级剧团报价在2000-3200元之间,庙内演戏最少两本,较少只演出一场,因为剧团考虑到演出成本,如果只演出一场,剧团往返费用较大,只有连演两场,剧团才有利润可言。所以通常情况下,每次村庙戏演出多在三本或三本以上。村庙通常将村民们所捐的“愿戏”集中在神诞时演出,这样既可降低剧团的演出成本,也可以增加村庙神诞演戏的场次。
 
    表1 福州地区民间剧团演出价目表(单位:元)
 
 
日场
晚场
乡镇级剧团
1200-1600
1600-1800
县市级剧团
1800-2200
2800-3200
 
    为了说明村庙神诞演戏活动情况,本文特以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兴洲境三圣王祖庙一年一度的神诞酬神演戏为例,以资说明。该庙由两个行政村所有,两村人口合计有3000多人。庙内主神三圣王在当地群众中影响较大,村民们认为它们“非常灵验”,因此,平时香火就很旺。按历年来的惯例,一年一度的酬神戏必须演出古装戏12本(场),连续6天演完,每天两场。2002年度的酬神戏中,有8本是村民捐献的“愿戏”,4本为全体村民所捐献。先看村民家庭的“愿戏”告示。
 
                                            告 示
 
    谨择岁次壬午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场祝贺酬谢兴洲境五封三圣尊王千秋华诞,葛屿境弟子李延潮次女李瑶出国加拿大留学,读书求学上进,聪明智慧。
    虚心诚意敬许:聘请古田闽剧二团加演八仙一台并演戏精彩节目戏一本。庇佑全家男女老幼平安,财丁兴旺,老年增福增寿,花苗畅销,出国工作顺利,万事大吉!

                                                        ——葛屿境弟子李延潮全家敬谢
 
    上文中的告示,出自村庙管委会之手,交待了捐戏人的姓名、住址,以及捐戏的缘由:村民李延潮在次女出国留学之前,曾向村庙三圣王祈愿,请神保佑其女儿顺利赴加拿大留学,如果成功,将捐戏一本酬神,后果如愿。告示在收尾部分,还延请神明继续庇佑其家庭成员平安,财丁兴旺,各项事业发达。在2002年度的神诞演戏活动中,12本的演出都有各自的谢神原因,试看下表2。
 
    表2 2002年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兴洲境三圣王祖庙神诞演戏情况表
 
场次
演出时间
献戏者
缘由
保佑对象
1
6日场
葛屿境李姓
女儿赴加拿大留学成功
一家
2
6夜场
葛屿境李姓
家庭养奶牛顺利
一家
3
7日场
村外市区陈姓
安全赴美
一家
4
7夜场
葛屿境高、卢三家
三家花苗生意兴隆
三家
5
8日场
葛屿境李姓
在济南开办家具厂成功
一家
6
8夜场
村庙管委会
代表全村村民酬谢神明
全村居民
7
9日场
红江村刘姓
儿子亲事成功
一家
8
9夜场
十二社林姓
建筑工程基建安全顺利
一家
9
10日场
雁滨村全体村民
谢神
全村居民
10
10夜场
葛屿境李姓
在出口贸易中讨回欠款
一家
11
11日场
红江村全体村民
谢神
全村居民
12
11夜场
红江村全体村民
谢神
全村居民
 
  资料来源:甘满堂《福州市仓山区兴洲境三圣王祖庙2002年度神诞戏剧演出调查》,2002年8月。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持续六天的12场戏中,村民个人献资演戏达8场,其余为村庙管委会一场、两村全体村民三场。从庙内收支情况布告中,得知戏款情况如下,白天闽剧全本1200元每场,另外,短剧“跳八仙”83元,“打财神”与“跳加冠”166元,合计1449元。晚场2200元,八仙83元,“打财神”与“跳加冠”166元,合计2449元。短剧“打财神”与“跳加冠”通常由其他信众捐资承揽其戏资。这样,如果独立捐资一场戏,日场要出1283元,晚场要出2283元。在福州民间,数字后喜带3与8,3与8在福州方言中是与“升”与“发”音接近,所以捐资才会出现3与8接尾的现象。6天12场戏的戏资合计为21388元。在这次村庙神诞演出中,村庙管委会共请来三个剧团轮番演出。
 
    村庙信仰者认为,个人捐戏通常是为求得神明对个人的庇佑,不能为他人带来幸福。从案例中引用的告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村庙管委会一定要代表境内全体村民献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六日晚场的戏由村庙管委会献资,而初六日正是“三圣王”诞辰之日,这个日子让给村庙管委会献戏,体现了村民对于集体福利的关注。作为村庙所属的两个村,也要集资演出,这样才能确保全村一年的福利平安。
 
    据看庙人告诉作者,一年一度的三圣王神诞戏剧演出,村庙信徒个人献资一本要占2/3,他们都是村中的富户,且家中大都办有企业,献戏一场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如果他们多出。村民们就会少出,因为一年一度的神诞演出只演12场,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这是一种传统或惯例,不能轻意改变。
 
    村庙演戏多按传统而来,高宅村的香积寺,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神,神诞日为农历7月22日,按传统也是唱戏6天12场。从村老人馆墙上所张贴的神诞收支告示及演戏告示中,得知12场戏的戏资解决办法如下:有8场戏由10位村民独立捐助,算是“还愿戏”;村庙组织又采取按人口摊派的方法筹资10580元,另外又从境内三家企业里获得3500元的赞助。该村日场戏价格为1800元,夜场为2800元。统计戏资,村庙六天的戏资费用达到28000元。村庙以集体名义演戏四届,三场日戏,一场晚戏,合计开支11000元,节余3080元。〔4〕
 
    大型村庙因所在村落人口众多,酬神演戏是平常的事。闽侯县青圃灵济宫以二徐真人为主神,因社区人口多达2万人,其酬神戏平均每年都有60多场,电影近20场。灵济宫选择演戏的时间集中在村庙诸神诞辰日,最多是郑都总管(二徐真人部下),其次是二徐真人,再次是二徐真人的母亲等。大部分的酬神戏都是由当地村民所捐助的“愿戏”。灵济宫管委会将这些“愿戏”集中在庙内诸神诞辰日前后演出。由村庙管委会负责请戏班,安排演出时间。不过,300元钱作为场地租,用于村庙电费、开水费的支出。
 
    四、村庙文化——福建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
 
    福建村庙众多,众多村庙神诞酬神演戏则带动了福建戏曲业的发达,造就了戏剧演出市场的繁荣。福建戏剧演出剧团之多,称得上全国之最。沿海地区每个县市都两个县市级的剧团,每个乡镇也有,甚至有的村也有自己的剧团,它们当中大多数是民营剧团。所谓民营剧团是指常年以演戏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民间剧团,这类剧团有较为稳定的团长和行当齐全的演员、乐手、职员,有基本的演出物资和若干定型的剧目。民间剧团演职员通常都在50人左右。剧团创办人多为戏曲爱好者或民间艺人,但也不乏有投资于此行当的商人或企业家。在演出物资上由班主投资或合股购买,演出管理上实行老板或股东制。他们和演职员工是雇佣关系,实行工资制。演出活动以戏曲经纪人为中介进行。在福建沿海民间职业剧团较为密集的地区都有民间职业剧团管理站负责演出的接洽和安排。村庙神诞演戏通常要提前两三个月前就要向剧团预订,因为需要演戏的村庙太多,多数剧团的演出时间都是按月份排好的,如果没有事前预约,剧团一般没有时间给予安排。演员工资,据说当家花旦与小生月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如果演出场数较多,月工资可达4000元左右,一般员工工资多在1000元以上。民营剧团的每年演出场次约300多场,有时一天需要演出两场。每年农历正月期间是剧团最忙的时间,基本每天都要排两场,演出收费也比平时高。
 
    福建作为戏剧大省,不仅表现在剧团多,而且还表现在剧种多、剧目多、演出场次多等方面。福建现在流行的剧种3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福建特有的,主要剧种有闽剧、莆仙戏、高甲戏、芗剧(歌仔戏)、潮剧、越剧、闽西汉剧等。1962年7月,福建省文化局在莆田县召开福建省挖掘抢救戏曲传统遗产工作会议时,统计
出全省已发现剧目有17000多个(其中莆仙剧有5619个,8000多本),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据《福建省志·戏曲志》统计,1995年,全省专业剧团有91个,其中戏曲剧团70个;省级4个,地市级6个,县级55个;全省有民间职业剧团592个,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福州地区民间职业剧团常年保持在70个左右。〔3〕据福建省文化厅的一位主任估计,福州市五区八县每年演出的场次要达3万场。莆田地区只辖两个县市,但却有140多个剧团,由于村庙众多,每个乡镇都有民营剧团,甚至一个行政村也有自己的剧团。估计全市每年演出场次可达4万多场,全省每年戏曲演出可达15万场次。由上看来,村庙神诞戏剧演出造就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民间戏曲演出市场。如果全年演出15万场,每场平均1500元计算,就是213亿的演出收入。
 
    村庙酬神演戏对于民间戏剧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功能。如果没有村庙酬神演戏活动,许多民间剧团将失去生存的基础,传统戏曲艺术将有消亡的可能。福建村庙信仰为许多民间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存空间,福建民间歌舞非常发达,而它们大都是村庙迎神赛会活动服务的,如舞狮、舞龙、地下坪(演员化装历史故事的一个场面,坐在小车上演唱)、陆地行舟(把彩舟套绑在演员腰上,在陆地行走,象征坐船)、马上吹(演员骑在马上吹奏各种乐曲)、装阁(小演员站在由几个成年人抬着的彩台上进行表演)、柴脚戏(高跷戏,演员脚绑高跷进行表演)、车鼓舞、宋江阵(民间武术团体表演,表演者为青壮男性,一律光着上身,每个手中拿一件冷兵器进行演习,见于闽南地区)、拍胸舞(同宋江阵,不拿兵器,以手拍胸前进,见于闽南地区)等。〔5〕如果没有村庙信仰活动,这类民间歌舞也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北方地区民间艺术大量地在消失,与其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有关,有关方面特意发起为期10年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福建民间艺术得到较多的保留与村庙信仰活动正常开展具有很大关系。
 
    村庙酬神演戏文化也出现一些危机迹象。福建地方戏曲是用方言演唱的,如果当地方言听不懂,其地方戏是很难看懂的,这使得地方戏仅局限于方言区,走不出其小天地。当前,福建乡村社区大都进入“小康社会”,电视基本已经在农村普及,有线电视在沿海地区基本上是村村通,山区农村也有闭路电视,电视娱乐文化的普及无疑对传统戏剧娱乐文化形成冲击。在村镇中心地带,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也有。在传统社会中,乡村社区娱乐形式非常有限,戏剧演出则是乡村社区的文艺大餐,全乡居民男女老少齐集。而现代村落社区中,娱乐形式出现多样化,村庙戏剧吸引的只是老年人,很多年青人对古装戏剧不感兴趣。传统戏剧缺少青少年观众,村庙神诞演戏的传统会不会消失,从而引发全省戏剧行业危机呢?村庙酬神演戏也受到来自电影的挑战。一些村庙经济实力有限,它们就选择放电影来代替。放影一场电影的价格在60元—100元之间,年青人喜欢看电影,因而放电影也成为酬神娱乐的一种选择。不过,村庙信仰固守传统,放电影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经济条件允许的村庙还会选择地方戏作为酬神的娱乐方式。总体看来,村庙酬神演戏文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习俗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不过,其遇到的挑战值得有关方面研究与关注。
 
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甘满堂.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4-04-08.
〔2〕林国平,彭文字.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333-334.
〔3〕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福建省志·戏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11.
〔4〕甘满堂.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高宅香积寺调查纪要〔R〕(时间:2001年3月,2002年10月).
〔5〕甘满堂.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报告〔J〕.民俗研究,2004.(2).
 
 
               (本文转载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试论“新兴宗教”制度的文化差异
       下一篇文章: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讲义(一)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